城陽區志

《城陽區志》始修於1999年6月,2006年12月第一版,2007年1月第一次印刷。該志上限始於1994年建區,個別內容適當上溯,上溯內容都是域內發生的、有一定影響或體現經濟社會發展脈絡的事物。下限止於2005年末。

基本信息

城陽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張兆田 主編 唐德洲 副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年 2000冊 1516千字 820頁 498.00元
ISBN 7―101―05172―3

圖書簡介

全書除總述、大事記外,共設29篇,依次為:建置、自然環境、居民、工業、對外經濟貿易、商貿業、農林牧業、海洋與漁業、城市建設、環境保護、水利、交通郵電、財政、稅務金融保險、綜合經濟管理、黨派社團、政權政協、政法武裝、民政、人事勞動與社會保障、教育、科技、文體廣電、醫藥衛生、精神文明建設、文物古蹟名勝、民俗宗教、方言、人物。

內容介紹

城陽區地處青島市市區北部, 是進出青島市的北大門。位於東經120°07′ ~ 120°34′ 、北緯36°111′ ~ 36°224′ 之間。東依嶗山區, 西臨膠州灣與膠州市相鄰,南接李滄區,北與即墨市毗連。區境東西最大橫距41.5 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4 公里。海岸線全長91.65 公里, 全區總面積553.2 平方公里。2005年, 全區總人口468835人。其中男性人口為229204人、女性人口為239631人,人口密度為842人/平方公里。
1994年,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陽大地日新月異。中共城陽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團結帶領全區廣大人民民眾,發揚“團結拼搏、艱苦創業、真抓實幹、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持以實施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和農村城市化發展戰略為主題,以突出經濟國際化、城市園林化、社會現代化為重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經過12年的艱苦奮鬥,城陽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經濟連年保持高速增長,實現了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連年在山東省縣、市、區位居前列。至2005年, 城陽區生產總值達到3212037萬元,是1994年建區時的10.4倍, 年均增長23.7%;人均GDP達到68887元(8494美元),是1994年的9倍,年均增長22.3%;新體制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8099萬元, 比上年增長21.2%,是1994年的10.5倍;地方財政支出達到129267萬元,是1994年的12倍,年均增長25.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到89.8%。
從2004年開始, 圍繞青島市構築可持續發展的工業體系要求,全區堅持以最佳化經濟布局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實施“最佳化東部、突出中部、開發西部”和“強化第二產業、擴張第三產業、精化第一產業”的發展戰略, 突出發展重點區域、路域、流域,強化產業鏈招商,促進了全區工業布局重心的西移,產業集群化發展也取得新進展。200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514129萬元,是2000年的3.5倍,並形成機械、石油化工、食品、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新材料等六大主導行業,其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的比重達到82%,各行業的比重分別為24.1%、21%、12.6%、12%、11%和1.3%。全區工業產業集群發展框架初步形成。
1994年建區後, 作為農業支柱產業的漁業生產得到穩定發展。到1997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10278噸,漁業總產值達到115274萬元, 占全區農業總產值53.6%。1998年,為進一步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國家對海洋捕撈業政策進行了調整,對捕撈船隻、馬力和捕撈產量進行控制。從1999年開始,全區圍繞培植水產業,大力調整養殖結構,水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全年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72900噸, 同比增長10.2%;漁業總產值達到126558萬元,占全區農業總產值的73.2%。2000年後,全區漁業在保持海上捕撈漁船馬力、產量零增長的基礎上, 重點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加大水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生態型水產養殖業,建成了一批技術含量較高的養殖基地,如紅島雜色蛤養殖基地、流亭大菱鮃工廠化養殖基地、上馬桃源河千畝荒灘養殖基地、紅島條斑紫菜養殖基地等,漁業生產連續4年保持了增產增收。截至2005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16108噸,是1994年的3.7倍;漁業總產值達到189670萬元,是1994年的3.1倍,占全區農業總產值的70%。
1994年,根據青島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功能定位,城陽區確定了建設園林生態城市和青島市北部城市中心的目標。2003年,全區總體規劃覆蓋率達100%。制定了市容環境、燃氣發展、供熱等20餘項專業規劃, 實施了城區功能規劃,將城區分為10個片區。到2005年,全區重點區域、重點路域、重點流域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為100%,全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覆蓋率70%以上。
1994年建區後, 全區興起修建公路的熱潮,公路建設的重點由修建一般道路轉向建設高等級公路。1995年,域內的環膠州灣高速公路、青島—銀川高速公路建設相繼展開,國道、省道也進入全面拓寬、改造階段。“九五”期間,隨著全區經濟的發展, 公路交通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公路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到2000年,全區形成了一個以國道、省道為依託,以縣道、鄉道及鎮村道路為基礎的公路運輸網路系統, 成為青島市公路交通主要樞紐, 在全國行政縣(區)率先實現“村村通柏油路, 村村通客運車”的目標。
域內鐵路運輸與航空運輸條件得天獨厚。貫穿全區的膠濟鐵路在域內設有城陽和女姑口客貨運車站,年貨運量達5萬噸,旅客平均日流量300人(次);位於域內的流亭機場是山東省最大的國際機場,擁有國內航線80條、國際航線8條、港澳地區航線2條,旅客吞吐量年達555.04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12.34萬噸。四通八達的現代化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密切了城陽區與國內、國際的聯繫,有力地帶動了全區各項產業的快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