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全境屬丘陵濱湖地區,大部分為丘陵。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426毫米。城門鄉地理公交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寬闊的水泥公路直通縣城,南昌至武漢鐵路和沙河至瑞昌公路從城門穿腹而過,距京九鐵路廬山車站5公里,九江飛機場18公里,昌九高速公路6公里,九武鐵路九里壠車站位於城門境內。城門鄉通訊發達,電力水源充足,治安狀況良好。
全鄉共有山林面積17000餘畝。其中早熟梨基地700餘畝,還有多種經濟林木,林業生產態勢良好。平原綠化工程,將改善生態環境,改善生存環境。
行政劃分
全縣轄7個鎮、5個鄉:沙河街鎮、馬回嶺鎮、江洲鎮、城子鎮、港口街鎮、新合鎮、獅子鎮;永安鄉、湧泉鄉、新塘鄉、城門鄉、岷山。
城門鄉 面積:51.6k㎡ 人口:25300人 郵編:332114 代碼:360421203
村委會:轄金橋、金蘭、白畈、石橋、紅心、白合、興聯、聯盟8個。鄉政府駐後壟黃家。
物產資源
城門鄉主要農作物棉花、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紅薯等,礦藏資源以金、銅、硫、鐵為主,錫、鉛、鋅、鉬、鈷均有蘊藏,煤炭陶土石灰石等儲量也相當大。境內有城門山銅礦,九江市礦冶總公司,九江縣鐵門坎金礦大中型企業。境內還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和水面資源。
特色產業
山青水秀,物產豐富,有白畈村陶土,金橋村石灰石。江西銅業總公司城門山銅礦座落在此。富含:銅、鐵、金、硫等礦產資源。轄區內有城門湖、銅湖、王湖、前湖、三渡堰等幾大湖,98年洪災後我們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退田還湖,移民建鎮”政策。實行“平圩行浣”高水種植,低水養殖,聯盟村三渡堰已由浙江老闆開發養殖珍珠。水產養殖業已呈現蒸蒸日上的態勢,將成為我鄉特色產業。
管理機制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書記盧則琦同志、鄉長吳文麗同志帶領班子成員及村幹部始終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抓經濟建設,促鄉域經濟全面發展。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建和諧創業環境。抓思想政治建設,促政治文明發展。11·26地震後,全鄉共建8個安置點,同時我鄉搶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契機,在災後重建工作中將金蘭村“白果樹”安置點,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曾受到國家“十部委”省、市、縣高度評價。
城門鄉黨委政府,鄭重承諾:將以服務“三農”為根本出發點,創優投資環境,以抓好鄉域經濟建設為總體目標,為實現“文明、富裕、和諧、強盛”的社會主義新城門而努力奮鬥。
在組織財政收入中,鄉財政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從三個方面做好組織收入協調工作。
一是做到計畫早安排,任務早落實。年初根據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落實收入目標責任制,在認真調查研究、分析財源情況的基礎上,及早將收入任務下達到各征管部門,鄉政府同時建立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負責、財政所具體負責的協稅機制。
二是為鄉黨委、鄉政府當好參謀,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財政收入征管協調機制,調動征管部門組織收入的積極性,激勵征管部門超收增收。
三是建立收入進度日常跟蹤分析制度。加強協調,主動同稅收征管部門分析收入的形勢,商討增收對策,按月通報收入進度完成情況,確保均衡入庫。
交通地圖
文化特色
城門鄉,歷史悠久,有著濃郁的文化特色。文曲戲 俗稱“曲子”、“文詞調兒”,清代流行於境內。初為坐唱形式,後仿漢劇的分行和表演,並吸取其音樂、配上鑼鼓登台演出,漸成劇種,1981年出版《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確認為“文曲戲”。曲調有文詞、南詞、四板、秋江、平板及其他常用曲牌小調。鏇律優美清新,音調柔婉中見深沉,伴奏力求渲染鄉土氣息。道白初期使用國語,後期現代戲用九江官話加工提煉:古裝戲則分大白與小白,大白為戲曲韻白,小白為九江方言,使之更加地方化。採茶戲 原名“茶燈戲”,俗稱“茶戲”,進入半班形式後稱“採茶戲”。明末清初,廣泛流傳於境內及九江府轄各縣,故《中國戲曲志·江西卷》定名為“九江採茶戲”。曲種分南河、北河兩大流派,縣內採茶戲屬南河派。聲腔可分平板、花腔、漢腔、雜調和曲牌五大類。演出時,不用絲竹樂器,而以打擊樂手居台中天幕前落座,演員於打擊樂器前演唱,台後眾人幫腔。後受黃梅戲及其他劇種影響,有的戲班將打擊樂移於台側。傳統劇目有《告經承》、《香珠記》、《白扇記》和《王氏勸夫》、《烏金記》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
田歌農民慣於一邊田間勞動,一邊唱歌,以歌助興,尤以湧泉、新塘等地最為風行。音階屬五聲調式,曲調高亢、悠長、樸實、奔放,演唱多一領眾和。歌詞可根據勞作活動程式,自然配套成組歌形式,如“開秧門”、“活馬”、“洗馬”;“牽號”、“消號”等。
旅遊資源
湧泉洞洞中有一股泉水湧出地面而得名,已是一個規模較大的石灰岩溶洞.在我國清朝時期的縣誌曾有文字記載,洞內藏有明朝的瓷器骨針、圍棋子等歷史文物。湧泉洞面積13000多平方米,遊程1400多米,其中水域3900平方米,遊程680多米,有10個景群120多個景觀,石灰岩與湧泉水的結晶,造就廣大然的地廠藝術寶庫,由石花、石幔、石筍形成的奇景異物,觸目皆是,色彩繽紛,形態逼真。湧泉洞中,地下水極為豐富,暗河潛流遍布,四通八達,洞內空氣清新,氣溫適中,濕度相宜,水陸兼游,別有風趣。天井窩洞 山頂有凹谷,形似天井窩,因以名洞。其“坐山如龍盤,如虎踞,面向馬駱以下諸湖,一望無際”。洞體較複雜,四有豁口,以朝西北為前,東北為後。“前洞軒敞,地平如砥,進門有兩石柱,秀削天然”,走進洞口,霧繚繞,寒氣逼人,宛若蛟龍欲出。“後洞幽邃,連下六七重,莫知所止,中有泉流通前洞”。前洞偏南有長約56米,寬4—6米支洞,紅、棕、灰、白諸色石乳光怪陸離。
冷水堰泉 據同治《德化縣誌》載,該堰“四季泉流,大旱不乾,冬溫夏冷”。古人喜其“冬溫”,取名“溫泉堰”。後人樂其“夏冷”,更名“冷水堰”。今泉池約50平方米,清澈見底,八眼噴泉,一目了然;若盛夏臨池,飲其水,口甘神爽。
九江鄉鎮導航
九江古稱江州、潯陽、柴桑、汝南、湓城、德化,有江西北門之稱,北隔長江、幕阜山與安徽、湖北相鄰。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