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科學概念、一種社會發展模式和一種處理人類與環境關係的準則,長期以來經久不衰。隨著研究的深入,對可持續發展研究關注的焦點逐漸由思想上升為理論進而轉向實踐層面。本研究首先從分析可持續發展協調思想、環境經濟協調理論及產業生態協調實踐之間的內在關聯入手,回歸出產業生態的產業-環境系統協調的思想內質,進而以此為依據對國內外產業生態研究和實踐的現狀進行述評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並予以思考。在此基礎上,從提升產業生態研究的時空尺度和對產業生態進行經濟分析兩個基本視角出發,構建了適應性城市產業生態化研究的一般架構,並以東北區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
宋濤編寫的這本《城市產業生態化的經濟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產業生態的基礎分析
基於當前產業生態基礎理論研究的不足,《城市產業生態化的經濟研究》首先從產業生態的內涵、經濟分析、系統科學基礎和生態研究範式四個維度對產業生態基礎層面予以研究,從產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內質出發,揭示產業生態思想的發展觀、協調觀及時空觀的基本內涵。進而指出產業生態研究須進行成本、效益和需求等經濟分析,並認為產業生態研究與環境經濟分析存在內在聯繫。在系統分析方面,借鑑系統科學的相關理論對產業生態研究的系統科學基礎進行了全面補充。在產業生態研究的生態學基礎方面,對生態學的基本研究範式進行了歸納分析,並對產業生態學的基本研究範式進行了探索。
2.產業生態的尺度與空間分析
在產業生態基礎層面研究的基礎上,本書提出了廣義產業生態分析框架和廣義產業生態化概念,並對產業生態研究中的尺度問題進行了思考,進而確立城市產業生態研究的理想尺度。在城市尺度的產業生態化研究中,本書借鑑相關理論構建了城市產業生態化的一般研究範式。在對影響城市產業生態化發展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對城市產業生態的時空特徵和區域差異進行了分析。
3.廣義產業生態化的行為生態分析
在廣義產業生態化分析框架下,結合行為生態學的基本思想,本書對產業生態化行為和城市產業生態行為機制進行了分析,對現有的不同產業生態化模式及其相應的適應性作了比較和分析。概括出不同模式的時序特徵,提出不同行為模式三種效益變化的假說,根據不同行為模式發展成本和效益的差異將不同行為模式予以分類。
4.城市產業生態化適應性選擇研究
基於以上的分析,本書認為不同的產業生態化行為具有不同的適用性,因而不同的城市在產業生態化過程中,應該做出適應性的城市產業生態化選擇。對於城市產業生態化的適應性選擇,本書從城市產業生態化的需求-能力分析、有效率的城市產業生態化水平、產業生態化的環境適應性以及協同進化理論四個方面進行了闡釋,並認為城市產業生態化發展同時存在路徑依賴和後發劣勢問題,因此應以產業-環境系統的協調發展情況為依據,做出適應性的產業生態化發展選擇以實現城市產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5.城市產業-環境系統協調發展理論及對東北區的實證
本書從產業生態思想的可持續發展內質出發,在系統論的基礎上,基於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生態系統理論,對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生態系統進行“整體制約條件下的局部實證”研究,進而解構出產業-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研究的產業生態研究核心。通過對產業-環境系統協調的理論分析,認為產業-環境系統協調發展既是城市產業生態化的目標,又是城市實施產業生態化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對東北區各城市產業-環境系統的協調情況進行了分析與實證檢驗。
6.東北區城市產業生態化發展的選擇與對策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本書基於東北區不同城市產業與環境系統的協調發展水平,對東北區整體產業生態化發展及不同類型城市產業生態化建設分別進行了思考,提出了東北區城市產業生態化發展的若干思路,並對不同行為模式在東北區的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