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景觀格局及生態環境效應

城市生態景觀格局及生態環境效應

《城市生態景觀格局及生態環境效應》以城市生態環境為研究背景,從城市生態景觀的格局及動態探討生態景觀的環境效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城市生態景觀格局及生態環境效應》以城市生態環境為研究背景,從城市生態景觀的格局及動態探討生態景觀的環境效應。全書共四篇14章。內容包括城市植被、森林、綠地、廊道和城市熱島等多方面的生態環境要素以及各環境要求的生態環境效應。生態景觀是城市生態系統中最寶貴的生態資源,深人研究發揮城市生態景觀的環境效應,可為解決城市環境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城市生態景觀格局及生態環境效應》可供從事環境科學、生態學的科研與教學人員,從事環境保護、環境管理和生態環境評價等方面的管理人員,在環境科學、環境保護、地理規劃、生態學農業環境保護等多領域的相關人員和學生、研究生以及關心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的有關人員閱讀。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城市景觀生態學及景觀格局

第一章 城市生態學與城市景觀生態學

1.1 城市化與城市生態學

1.2 城市景觀生態學研究的進展

1.3 城市景觀生態學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 廣州市生態景觀格局動態

2.1 廣州城市生態景觀及其要素的研究現狀

2.2 研究方法

2.3土地覆蓋景觀的數量結構與動態變化

2.4 景觀格局特徵及其動態變化

2.5 景觀特徵的時空與梯度分異

第三章 深圳市生態景觀格局

3.1 數據分析與現場調查

3.2 深圳市生態景觀空間格局分析

3.3 深圳市景觀類型的特徵

3.4 深圳市景觀格局梯度分析

3.5 小結

第四章城市熱環境與熱力景

4.1 城市熱環境研究概述

4.2 城市熱環境的觀測與診斷分析

4.3 城市熱環境數值模擬研究

4.4 熱環境空間格局研究及遙感技術的套用

4.5 城市熱環境及熱力景觀空間格局研究

4.6 城市熱力景觀空間格局動態演變特徵

第二篇 城市植被景觀生態學

第五章 城市植被覆蓋度動態與空間結構

5.1 基於遙感影像的植被覆蓋度

5.2 廣州市植被覆蓋的數量結構與動態

5.3 廣州市植被覆蓋度的等級結構與變化

5.4 廣州市植被覆蓋度景觀特徵

第六章 城市森林景觀格局與動態

6.1 城市森林景觀研究

6.2 城市森林景觀規劃研究

6.3 廣州城市森林空間格局動態變化

6.4 深圳城市森林小群落的空間動態

6.5 城市森林meta種群及其結構特徵

第七章 植被初級生產力估算

7.1 植被淨初級生產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意義

7.2npp的研究現狀

7.3 NPP估算的尺度問題

7.4 基於遙感技術的NPP估算原理

第八章 基於景觀尺度的城市植被初級生產力估算

8.1 研究區選擇及區域概況

8.2 數據處理

8.3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分類

8.4 自然地理脅迫因子

8.5 廈門市植被NPP估算及其動態分析

第三篇 城市綠地與廊道景觀

第九章 城市綠地景觀與廊道景觀

9.1 城市綠地與植被覆蓋研究

9.2 廊道景觀研究

9.3 城市景觀生態效應研究

第十章 廣州市綠地景觀格局及其環境效應

10.1 廣州市中心城區綠地分布及景觀格局

10.2 綠地數據源及分類處理

10.3 廣州市綠地景觀數量結構

10.4 綠地景觀格局及其環境效應

第十一章 廣州廊道景觀格局

11.1 綠色廊道及其結構

11.2 廣州市綠色廊道體系空間格局

11.3 廊道景觀的熱環境效應分析

第十二章 廣州市廊道景觀生態環境效應

12.1 基於3s技術地表溫度的反演

12.2 基於3s技術的廊道景觀熱環境效應

12.3 廊道景觀與緩衝區土地利用變化的環境效應

12.4 廊道景觀對城市熱島的緩解作用

第四篇 城市熱環境景觀生態學

第十三章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熱環境時間變化特徵

13.1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平均氣溫變化趨勢

13.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平均溫度時間尺度特徵

13.3 珠江三角洲平均溫度時間尺度提取和分離

13.4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月平均溫度時間尺度特徵

13.5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熱島強度變化特徵及其形成機制

第十四章 城市熱環境與大氣環境的關係

14.1 廣州城市熱島強度年、季時間尺度分析

14.2 廣州典型時刻的城市熱島強度功率譜特徵

14.3 廣州城市熱島與大氣環境質量在時間尺度上的回響關係

14.1 廣州城市熱島強度時空分布的季節變化特徵及其環境效應

主要參考文獻

序言

人類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引發了許多不利於自身發展的問題,其中環境問題是最突出的,而最受關注的是生態環境的變化。目前普遍認為環境問題是社會發展的第一瓶頸,只要人類還繼續追求發展,環境問題仍將層出不窮。然而,由問題而科學,這就是環境科學的產生背景及其發展的過程——問題導向型科學。環境問題集中的區域是與人[1數量或經濟強度相關的,因此城市必然是問題最突出的區域。城市化是人類文明進程的主要標誌,而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格局的形成多數都是人類設計的(即所謂規劃),但設計者們卻並未曾經歷過高度的城市化,因此所設計的“現代化”城市在格局上是不可能完善的,其中最突出的問題要數環境問題,特別是與景觀有關的環境問題,但當試圖解決這些問題時,卻常常是顧此失彼。環境科學是為人類發展服務的套用科學,城市作為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人口與財富的中心地帶,就是最重要的研究對象和實踐學科發展的試驗場。因此,城市區域是我們研究環境問題的最好場所,也是最具重要性的。

在環境科學研究的問題中,地表覆蓋的變化是最直接的和最容易認識的,如占用農田而興建的城市、填海造地和修建公路等。土地利用覆蓋變化是表觀的,對這些表觀變化導致的後果……環境效應進行研究,也就是最迫切的、最需要的且最受關注的,儘管人們為此已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至今卻未能獲得全面解決問題的對策。因此,繼續開展研究和點滴的學術積累都將是人類在這方面進步所不可少的過程。

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直接表現為區域景觀的變化,以景觀生態學的方法研究區域土地利用覆蓋變化正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熱點領域,也是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城市區域的發展或變化狀況是與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緊密聯繫的,在經濟發達地區城市生態環境更加受到關注,人們在享受良好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對生態環境或生態服務的享受就有了更高的追求,研究城市區域生態效應也就更有意義。顯然,與一切景觀要素的空間特徵類似,人口、城市建設和經濟的布局等都有一定的字間格局,可對應區域生態景觀效應及生態服務需求的空間關係。當生態服務需求與生態功能效應的格局相吻合時,生態效應的實際效益就達到最大化。當然,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僅是一種追求,或許就是我們構想的最優規劃——一種人類生活的理想狀態。而為實現這種理想狀態,就需要多學科持續的研究和點滴的積累,進而在城市格局、生態景觀以及生態服務需求之間尋求町能的最優解。

在目前的很多關於生態問題的研究中,對生態環境效應的量化是一個焦點,量化問題很複雜,且有較大的技術難度和環境信息獲取的難度。例如,我們曾經試圖將行政區域的大氣污染指數與區域的地表覆蓋變化進行關聯研究,卻因很多空間信息缺失而沒有獲得理想結果。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主要是因為獲取信息的過程不是一個純科學的過程,在行政區域內獲取的環境信息難以匹配自然區域的特點和地理空間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