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模式或中國經驗是近期的熱議話題,關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奇蹟”和“體制奇蹟”,國際和國內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全盤肯定辯護,也有一概否定唱衰。作者自覺擯棄過於政治化和情緒化的立場爭辯,以一個嚴謹的社會學家的身份,對中國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指標“城市的發展”做了相當實證的經驗研究和理論辨析。由此我們會對中國模式的內在邏輯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而不致被一些表面的事實或數據所蠱惑,在此前提下,我們才能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生機與危機做出自己的判斷。作者以上海為“田野”,對90年代以來中國大規模的城市“自我改造”、“城市更新”以及居民大動遷的歷程展開了一系列的長期調研,從而對城市開發體制的運行機制、城市開發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係,以及開發資本如何進入中國的政治經濟體系,如何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扮演自己的角色等等一系列尖銳的問題,做出相當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作者介紹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博士(社會學專業),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社會學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城市社會學、青年社會學、中國研究等。近年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有數十篇城市研究論文:著有《在角色與非角色之間——中國的青年文化》、《“青年”與中國的社會變遷》、《圖像中的孩子》;主撰、主編有《都市大開發——空間產生的政治社會學》、《征地與郊區農村的城市化——上海市的調查》、《棚戶區——記憶中的生活史》、《移民上海——52人的口述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