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蛾眉女

《城中蛾眉女》是唐代詩人寒山寫的一首詩。

基本信息

詩歌原文

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
鸚鵡花前弄,琵琶月下彈。
長歌三月響,短舞萬人看。
未必長如此,芙蓉不耐寒!

詩歌鑑賞

寒山,是唐初的一位隱逸山林的有名詩僧。他的詩常以明白如話和富哲理性的語言,寫山水景物,也有不少諷喻人情世態之作,此詩即屬於後一類。

寒山拾得寒山拾得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顯,用的卻是當時流行的五言律詩格調,平仄諧律,對仗工穩,具有時代特色。詩人針對塵俗繁華世態,進行諷刺冷嘲,隱寓佛家哀樂相生,萬事皆空的禪理。
開始兩句,描繪一位城中美女的花容月貌和華貴盛妝。“蛾眉”,素來是形容美女的代詞。“珠佩”,是概括人物全身珠光寶氣的神態。“珊珊”,佩帶珠玉所發出的響聲。兩句詩把這位美麗盛妝的姑娘寫得有聲有色,光彩照人,渲染榮華富貴的場面。三四兩句描寫她在家早晚不同的富貴閒雅生活,由上下兩句分寫。
白天,她在自家花園裡對花調戲鸚鵡逗趣,夜間,靜坐幽美的月下彈起五音繁會的琵琶而自得其樂。五六句則表現她那出色的社交活動,每逢出現在宴會場面,無論是長歌,或是短舞,總是使得人們久久陶醉,萬人傾羨。然而,這一切都是浮雲流水似地不能久住,無可留戀,因為所有事物都離不開生死輪迴、盛衰興替的自然規律。於是詩人憫然發出警告:“未必長如此,芙蓉不耐寒!”借用夏天盛開的荷花作象徵,冷峻誡諭人們:別看夏天的芙蓉開得紅火,秋風一起,很快就會荷蓋枯盡,菡萏香消,一切美景都不可能永遠存在啊!
此詩借“城中蛾眉女”的冶容才技,比喻人間高貴榮華,以“芙蓉不耐寒”的“花無百日紅”比喻“人無千日好”的好景有限,言近旨遠,形象生動,闡揚了佛家哲理,也起著諷時警世作用,不失釋子本色。又將當時興起的約句準篇的五律形式加以通俗化,可謂善於妙用。

作者簡介

寒山(約691~793),唐代首都長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岩。
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不恨會人稀,只為知音寡。若遣趁宮商,余病莫能罷。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二十世紀的寒山詩果然遇到了眾多的“明眼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