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公園[北京公園]

城中公園[北京公園]
城中公園[北京公園]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無錫城中公園又名公花園,位於無錫市公園路14號,西臨中山路,東接新生路,南北為崇安寺街區。現有面積3.6公頃,草木蔥蘢宛如鑲嵌在鬧市中的一顆綠寶石,成為城市人民品茗、鍛鍊、休閒和追憶歷史的好地方。

概述

九老閣 九老閣

城中公園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是我國最早由民眾集資修建,具備現代“公園”意義和功能特徵的公園,故稱“華夏第一公園”。在其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中,歷經多次增建、重建和改造,其作為城市公益性園林的功能日益完善。公園現有喬木1300多顆(其中百年古樹3顆),灌木21700多顆,草坪7400多平米,地被500多平米,花壇250平米,包括公園東南角3000多平方米的城中最大水面-白水盪在內,綠化覆蓋率達60%,四季常綠,四時花異,“城市綠核”名副其實。在滿目蒼翠中,九老閣、 多壽樓、蘭移、西社、池上草堂等古老建築掩映其間。通過民間投資和政府撥款,園中先後建有24景,現存十景:繡衣拜石、芍檻敲棋、松崖挹翠、多壽春楔、草堂話舊、方塘引魚、蘭移聽琴、西社觀魚、天繪秋容,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公園的四季景觀和歷史內涵,使遊客移步換景,如在畫中游。城中公園在無錫革命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城中人氣聚集的活動場所,城中公園見證了近百年來無錫發展的歷史滄桑,並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歷史遺蹟。多壽樓前聳立著無錫工人運動先驅者秦起的雕像,以紀念無錫工人運動先驅者秦起從事工人運動,創辦工人夜校,領導工人罷工的壯舉;多壽樓西側留有無錫市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碑刻,以紀念1925年1月在此秘密成立的無錫地區最早的中國共產黨組織;在碑刻的西邊,還有民國政府所立抗戰勝利紀念塔;而無錫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則於1923年10月在西社成立,後成為組建中共無錫地方組織的基礎。每年都有多批團隊來城中公園憑弔烈士,舉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歷史

右軍滌硯池 右軍滌硯池

城中公園位於市中心,建於清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是我國近代史上中國人建造的最早城市公園。由於清末建園,無錫尚分成無錫、金匱兩縣,取名"錫金公園"。人們口稱"公花園"。建國後,改名"城中公園"。園內亭台樓閣巧布,假山塔影成趣;小橋流水,樹木蔥蘢,如鑲嵌在鬧市中的一塊綠色寶石。園內主要有繡衣峰、龍崗、 同庚廳、西社、多壽樓、天繪亭和九老閣等。 此園原來存有多處古蹟遺址。戰國時期,楚國公子春申君封吳,這裡曾是行宮。東晉時,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此建住宅,現存"右軍滌硯池"刻石。東晉時,建"祝聖都道場(宋代改名"崇安寺"),以後寺院逐漸荒廢。明代天順年間,左副都御史盛顆在寺址建"方塘書院"和"後樂園"。清代,秦氏建"池上草堂"。歲月流逝,這些古蹟或存或廢,一片冷落。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地方仕紳裘廷梁、俞仲還等倡議,將此荒羌之地闢為園林, 以造福鄉梓。這個倡議得到各界贊成,於是興工動土。

城中公園 城中公園

錫金公園的建造,為無錫城在鬧市區保留了一方文化的熱土。1911年11月6日(清宣統三年〉,錫金兩縣光復,這裡是 辛亥革命在無錫的首義之地。1923年10月,無錫第一個共青團支部成立於"西社"。1925年1月,在公園"多壽樓"附近召開黨員會議,建立中共無錫支部。1949年10月2日,無錫各界代表1500多人在皇后大戲院舉行慶祝大會,在城中公園舉行升國旗儀式。公園是無錫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這裡,1988年,中共無錫市委、市政府在多壽樓前草坪上,樹起了無錫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秦起烈士的銅像。這裡,又是1935年無錫聲援北京,"一二' 九"運動的集合地,以及抗戰勝利紀念塔〔長方形石塔)等等。堪稱活生生的無錫近代史的"教科書"。 1996年以來,公園作了擴建。園之西,因地制宜闢建了 "水景廣場"、"藝術廣場";"假山石屋"和"兒童樂園",之上還建起了屋頂花園。園之東,對全部原有建築物作了整修,新辟了亭榭依水,芳草鮮美的 "精品花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