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瑪麗亞·雷馬克

雷馬克一生作品甚豐,作品被譯成三十餘種文字,其代表作《里斯本之夜》、《流亡曲》、《凱鏇門》等被改編成電影,蜚聲世界影壇。

簡介

埃里希·瑪麗亞·雷馬克於一八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生在德國的奧斯納布呂克市。一九四年至一九一二年,他在該市上國小,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在奧斯納布呂克市天主教師範學校三年制初級班學習,一九一六年成了奧斯納布呂克師範學校學生。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他應徵入伍,翌年六月開赴西線戰場參戰,不久即在戰鬥中受傷住進醫院。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他從野戰醫院回到奧斯納布呂克,僅數日即被授予一級鐵十字勳章。一九一九年,雷馬克又回到天主教師範學校繼續學習,九月通過國小教師任職資格考試,接著在奧斯納布呂克郊區幾所國小當過教師。一九二年十一月,雷馬克棄教並在市里先後當過商店職員、會計、墓碑經銷商、鋼琴教師、風琴師。一九二二年十月,他到漢諾瓦大陸橡膠廠任廣告撰稿人編輯。一九二四年十二月,雷馬克到柏林並在《體育畫報》任編輯。一九二五年,雷馬克與伊爾莎·尤塔·察姆博納結婚(一九三年離婚,一九三八年復婚,一九五七年再離婚)。一九二六年,雷馬克通過貴族胡戈·馮·布赫瓦爾德的收養手續而獲得“馮·布赫瓦爾德男爵”的稱號。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雷馬克回鄉創作長篇小說《歸來》。一九三一年,由於面臨納粹迫害的危險,雷馬克前往法國並轉到瑞士定居。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一日,雷馬克的作品與德國進步作家的作品被焚燒。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八年,雷馬克漫遊了巴黎、薩爾茨堡、聖莫里茨和威尼斯,其間曾在比利時居留。一九三九年三月,他與夫人到達美國,直至一九四三年九月,除中間短暫去過巴黎和墨西哥城外,他們都住在洛杉磯,大部分時間在好萊塢,忙於把自己的作品改編成電影。一九四三年十月至一九五一年,雷馬克夫婦住在紐約。一九四七年八月,雷馬克加入美國籍。翌年雷馬克返回歐洲,從此時起至一九六六年,雷馬克輪流在瑞士的龍科港和紐約居住。一九五八年,他與好萊塢三四十年代紅星波利特·戈達德結婚。晚年他住在瑞士洛迦諾。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五日,雷馬克在洛迦諾醫院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