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蘭帝國

埃蘭(英語:Elam),又譯以攔或厄藍或伊勒姆,是亞洲西南部的古老國家,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灣北部,底格里斯河東部,現稱胡齊斯坦。

埃蘭(英語:Elam),又譯以攔厄藍伊勒姆,是亞洲西南部的古老國家,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灣北部,底格里斯河東部,現稱胡齊斯坦。埃蘭(Elam)是伊朗的最早文明,產生在伊朗高原以外的埃蘭地區。一般認為埃蘭國名出自境內Haltamti城邦(意謂“神的國家”),因其在聖經廣為流傳,故沿用至今。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東岸建國。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聖經中被認為是諾亞兒子的後代。
埃蘭地區有許多城市國家,其中最重要的有阿萬(Awan),蘇薩(Susa),西馬什(Simash),安善(Anshan)等。
目錄 [隱藏] 1歷史2文字3語言4宗教5參看6外部連結

歷史

埃蘭歷史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古埃蘭時期(約公元前2700-1600年)、中埃蘭時期(約公元前1400-1100年)、新埃蘭時期(約公元前800-600年)。埃蘭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礦藏,是兩河流域各邦掠奪的對象。富饒的兩河流域平原,也是埃蘭各邦掠奪的對象。因此,埃蘭在歷史上很早就受到兩河流域國家的侵略和征服,但也多次侵略和征服過這些國家。
古埃蘭時期。據《蘇美爾王表》記載,基什第一王朝國王恩美巴拉格西(en mebaragesi,約前2700年),曾入侵埃蘭,將埃蘭的武器作為戰利品運走。公元前26世紀初,埃蘭的阿萬第一王朝擊敗烏爾,稱霸兩河流域。公元前2550年,阿萬第二王朝建立。希塔(約前2280-2240)在位時,國勢日盛,連阿卡德王納拉姆辛(Naram-sin)也不得不遣使前往蘇薩訂立友好同盟條約,以抵禦庫提人進攻。公元前23世紀末,埃蘭人攞脫阿卡德統治,建立統一的埃蘭聯邦國家。阿萬第二王朝滅亡後,西馬什王朝立。約前2006年,西馬什攻滅烏爾第三王朝,將其都城焚燒一空。前16世紀,帕帕提王朝滅亡,古埃蘭時期結束。
中埃蘭時期。中埃蘭時期以安善王朝的崛起為開端。蘇薩王朝時期,國王舒特魯克-納洪特(Shutruk-Na-hhunte,約公元前1185-1155年)擊敗加喜特巴比倫王國,將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及許多珍寶掠往蘇薩。西爾哈克-印舒希納克(Shil-hak-inshushiNak,約公元前1150-1120年)時,埃蘭占領兩河流域許多重鎮及扎格羅斯山東部地區,成為古代軍事強國。在前1130年左右人口達到170萬人。此後,埃蘭被巴比倫第四王朝擊敗,中埃蘭時期結束。
新埃蘭時期。公元前8世紀,埃蘭與巴比倫共同對抗亞述帝國。不過,埃蘭國內這時發生嚴重分裂,王室內部出現親亞述派與反亞述派,各地分裂成許多獨立王國,難以集中全國力量反抗外來侵略。埃蘭與盟友巴比倫也不能很好地協作。加之波斯語居民這時作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出現在西亞政治舞台上。特別是波斯部落在由高原西北部向西南部遷徙的過程中,逐漸占領了埃蘭的高山地區,切斷其平原地區與戰略後方的聯繫。因而埃蘭屢為亞述所敗,在前647年都城蘇薩遭到亞述巴尼拔的洗劫。前639年,埃蘭被亞述所滅。在經歷了亞述、新巴比倫米底王國的短暫統治後,埃蘭成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個重要行省,稱為胡澤行省,居民被波斯語居民影響,稱為胡澤人。蘇薩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行政首都,並且作為西亞重要都市存在了上千年之久。

文字

主條目:原始埃蘭文字、埃蘭線形文字、埃蘭楔形文字和未解讀文字
埃蘭文字受兩河流域影響較大。其文字最早為象形文字的原始埃蘭文字。前30世紀出現線形文字。前30世紀末開始使用兩河流域楔形文字,這是由埃蘭地區的阿卡德傳入的。平原地區的埃蘭人大概都會使用埃蘭語和阿卡德語兩種語言,這是楔形文字在埃蘭能順利傳播的原因之一。可惜的是,現時這兩種文字皆未能解讀。
大約從前2900年開始,原始埃蘭文字開始簡化,最後演變為音節的線形文字。考古學家從石雕、陶片及銀瓶上得知線形文字元號約80多個,一般是從左而右、從上而下書寫。1961年,W. 辛茲(Walther Hinz)解開了線形文字之謎。他從收藏於羅浮宮博物館的一塊埃蘭王銘文石刻著手。該銘文上刻有兩種內容相同的文字-即埃蘭線形文字及巴比倫楔型文字譯本,而巴比倫楔型文字早已被成功解讀,辛茲就是對照著巴比倫楔型文字而對解讀埃蘭線形文字取得重大突破。

語言

古代埃蘭居民稱為埃蘭人,語言稱為埃蘭語,埃蘭語和古達羅毗荼語是親屬語言,可以想像古代埃蘭人和達羅毗荼人關係十分密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