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姆斯試驗

埃姆斯試驗,是指—種利用細菌營養缺陷型的回覆突變株檢測環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學致癌劑的方法。埃姆斯試驗的常規方法有斑點試驗和平板摻入試驗。其原理是鼠傷寒沙門氏菌的組氨酸營養缺陷型菌株,在含微量組氨酸的培養基中,除極少數自發回復突變的細胞外,一般只能分裂幾次,形成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的微菌落,受誘變劑作用後,大量細胞發生回復突變,自行合成組氨酸,發育成肉眼可見的菌落,由此判斷受試物是否為致突變物。

鑒於化學物質的致突變作用與致癌作用密切相關,此法現已廣泛用於致癌物的篩選。某些化學物質需經代謝活化才有致突變作用,故在測試系統中加入哺乳動物微粒體酶,可彌補體外試驗缺乏代謝活化系統之不足。埃姆斯試驗的優點是方法靈敏,檢出率高,經試驗有90%的化學致癌物都可獲得陽性結果;加之方法比較簡便、易行,不需特殊器材,容易推廣。缺點是微生物的DNA修復系統比哺乳動物簡單,基因不如哺乳動物多,不能完全代表哺乳動物的實際情況。目前埃姆斯試驗作為檢測環境誘變劑的一組試驗中的首選試驗,廣泛用於致突變化學物質的初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