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倫斯,F.

埃倫斯,F.

《上帝的眼睛》(1925)則是對流行的偵探小說所作的滑稽模擬。 之後又發表文藝論文集《新荒誕的現實》(1941)和論文《現實的幻想物》(1967)等,說明他對於這種寫作手法的偏愛。 詩歌方面,埃倫斯著有《昨天和明天的詩》(1932)等。

埃倫斯,F.

正文

比利時小說家、詩人。用法語寫作。原名弗雷德里克·范埃爾孟亨。生於布魯塞爾。青年時期在根特度過,學法律。長期任國會圖書管理員。發表了100多部作品。早期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寫出長篇小說《在死城中》(1905)、《潛伏的光明》(1912),以及三部自傳體小說《幼稚的人》、《想望的少女》、《弗雷德里克》(1926~1935)。他把根特描寫成一座“迷人而墮落的,美麗而可惡的城市”,敗壞著青少年們的身心。

埃倫斯,F.埃倫斯,F.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埃倫斯法國的藍色海岸住了較長一段時間,開始探索現代派的創作方法。1920年發表的夢幻小說《龍尾裸體的女神》成為超現實主義的最早作品之一。《上帝的眼睛》(1925)則是對流行的偵探小說所作的滑稽模擬。1931年,埃倫斯出版了文藝論文集《荒誕的現實》,這個標題概括了他後期的創作特點,即採用一種將現實和幻想交織在一起的“魔幻現實主義”。之後又發表文藝論文集《新荒誕的現實》(1941)和論文《現實的幻想物》(1967)等,說明他對於這種寫作手法的偏愛。主要小說有《分享的女人》(1929)、《海洋的微風》(1933)、《埃塞納的回憶錄》(1954)等,其中既有他對現實生活的細膩觀察和對人物性格的深刻分析,又有荒誕的幻想。
詩歌方面,埃倫斯著有《昨天和明天的詩》(1932)等。他是20年代的文學雜誌《比利時與法國的信號》和《綠盤》的創始人,又是1936至1939年布魯塞爾文學家“星期一聚會”的組織者,對比利時現代的法語文學影響較大。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