垤瑪村

垤瑪村

垤瑪村是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垤瑪鄉的一個行政村,位於紅河縣縣境西部,垤瑪鄉鄉境中部,為垤瑪鄉政府駐地,地處垤瑪河谷(壩蘭河中游)。交通相對便利,距離紅河縣縣城迤薩109里。轄中寨、中明、腳巴、楊八寨等17個村民小組。 村委會國土面積23074.16畝,海拔1460米,年平均氣溫16.4℃,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和蕎子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802.2畝,林地面積8789畝,人均耕地0.8畝。全村有農戶716戶,共3468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3468人,勞動力1580人。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勞務收入為主,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0元。

基本信息

經濟

冬蕎 冬蕎

垤瑪村耕地面積2802.2畝,其中,水田957.2畝,旱地1845畝,人均耕地0.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和蕎等作物。林地面積8789畝,荒山面積10169.95畝。2009年垤瑪村委會農村經濟總收入105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4.5%,畜牧業收入40萬元其中,出欄肉豬707頭,肉牛140頭,山羊71頭,家禽5632隻,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8.3%;林業收入1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 第二、三產業收入90萬,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7%;其他收入79萬,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6.4%,外出勞務收入80萬元。常年外出務工的237人,其中省內191人,省外46人。農民人均總收入366.8萬元,人均純收入177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收入和勞務收入為主。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716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947.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如:河壩區農田無水利設施,多數自然村公路不能正常暢通;民眾文化水平低,科學意識低,思想素質低,農村經濟薄弱,無法解決溫飽。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結合新農村建設,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如:河壩區農田防洪設施,水利設施等;二是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努力實現科學養殖,發展農村經濟。

基礎設施

山地 山地

垤瑪村委會已實現通電、通公路、通電話、通電視。整個村委會農戶都飲用井水,全村716戶農戶均已通電,2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戶數497戶,安裝有固定電話或行動電話6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9戶。該村委會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水泥路面。整個村委會共有87戶農戶建有沼氣池;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13畝。該村委會村民的住房主要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垤瑪村委會已有3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641戶,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住房。2009年底整個村委會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14輛,拖拉機4輛,機車82輛。

自然

垤瑪村委會位於紅河縣縣境西部,垤瑪鄉鄉境中部,為垤瑪鄉政府駐地,地處垤瑪河谷(壩蘭河中游),國土面積23074.16畝。全村耕地面積2802.2畝,其中,水田957.2畝,旱地1845畝,人均耕地0.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和蕎等作物。林地面積8789畝,荒山面積10169.95畝。

政治

垤瑪村委會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11個黨支部,共有黨員75人,其中男性黨員65人,女性黨員10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17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13 個,共有團員 45人。 該村黨總支 06 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總支。

人文地理

垤瑪鄉是一個哈尼族白宏支系的聚居地,在一年的眾多節日中,其中有三個重要的節日-"苦扎扎"、"九月年"和"普瑪突"。"苦扎扎"是在每年五月春耕結束後第一個屬牛日,意在勞作之餘通過祭祀祖先,祈求一年豐收,亦有慶祝春耕結束,可以休閒一段時日之意;"九月年"是在每年九月的第一個屬龍日,"九月年"對哈尼白宏人來說,標誌著一年的結束,新一年的開始,主要是祭祀祖先,意在慶祝一年的豐收,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普瑪突"俗稱祭龍,龍為神之意,白宏人在一個或者幾個村寨為一片區,有一個龍樹,即該片區的庇護神。"普瑪突"是白宏人眾多節日中最為神聖的一個節日,在要過祭龍節日之前至祭祀活動結束之時起一月內,該龍樹範圍內不能有人死亡,如有人在這段時日內死亡,則選在下一月屬牛日再行祭祀,如此類推。"普瑪突"是在"九月年"後一個月的第一個屬牛日。
苦扎扎"、"九月年"和"普瑪突"每個節日過三天,在每個節日中的第二天都要舉行一次活動-"垤眾眾"。"垤眾眾"由每個村的龍頭來組織,每家拿出一些酒、菜("苦扎扎"時其中一樣必須是該龍樹或者該村共同屠宰分到的牛肉,"九月年"時殺豬的農戶必須有豬尾巴,"普瑪突"時則為祭龍所殺的雞肉必不可少。)每家來一個人,在龍頭的帶領下在村子中間一個專設開闊場地一起祭祀,共同歡慶,載歌載舞,由早到晚。"垤眾眾"讓回歸的遊子團聚在一起,村子裡的男女老少亦拋開繁雜事務來此參加活動。在活動中,人們相互傾吐心聲,交流感情,化解愁悶,共享喜悅,話題中也不乏有關村務鄉情的見解與建議。
對於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而言,"垤眾眾"一可以實現哈尼民族文化與傳統民俗的傳承;二可以讓回歸的遊子們在一起相互傾吐心聲,共享喜悅,交流經驗,促進個人事業的發展;三是促進相互間的情感交流,實現民族團結,地方安定;四是通過小小的一個祭祀用的豬尾巴,可以充分體現出一個村寨經濟的發展與否,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否。總之,這只是一個樸實民族的一個樸實簡單的祭祀活動,但就是這個每年重複的活動,卻深刻地體現出了白宏人樸實的智慧。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95戶,共鄉村人口4047人,其中男性2122人,女性1925人。其中農業人口4047人,勞動力1668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5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71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垤瑪中心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垤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73人,中學生12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4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432個(勞均8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70人,黨員中男黨員61人,女黨員9人。 團員32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發展緩慢,幹部民眾文化水平低,學科技意識低,脫貧致富奔小康路途遙遠。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搞好水利、交通、教育、衛生、集鎮建設,大力發展冬業農業,培植茶葉、核桃、草果、龍膽草、生豬以及冬早蔬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