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悲歌

西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在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打了兩年多,相持不下。前203年八月,項羽因腹背受敵,軍糧將盡,被迫與劉邦訂立和約,平分天下:以鴻溝(古運河名,位於今河南滎陽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

簡介

西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在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打了兩年多,相持不下。前203年八月,項羽因腹背受敵,軍糧將盡,被迫與劉邦訂立和約,平分天下:以鴻溝(古運河名,位於今河南滎陽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

九月,項羽按約定引軍東歸,準備重整旗鼓。劉邦卻採納張良、陳平建議,撕毀鴻溝和約,趁項羽沒準備,擊其暮歸。劉邦率軍追到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可是韓信、彭越的部隊都沒按約定的日期來會合,項羽又帶領楚軍殺了個回馬槍,把漢軍打得大敗。不久之後,韓信從齊地南下,占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也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縣城父集)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退兵。
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在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詐敗成功將楚軍圍在垓下,項羽殘部退回垓下營壘,項羽兵少糧盡,自知大勢已去。一天深夜,漢軍營中傳來陣陣楚歌,楚軍將士認為楚地都被漢軍占領,軍心渙散,許多人趁夜開了小差,或投降漢軍。項羽回想過去南征北戰的赫赫聲威,對比眼前眾叛親離的淒涼情景,慷慨悲歌,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最寵愛的美人虞姬也和歌舞間。虞姬為不拖累項羽,歌罷自刎。
虞姬自刎後,項羽就跨上戰馬,率領八百多騎兵趁夜色向南突圍。天亮時漢軍才發覺,漢將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擊項羽。等項羽渡過淮河,手下只剩百餘人了。
項羽走到陰陵(今安徽鳳陽西南)時,迷失了道路,受田間老農所騙,誤入沼澤,因此被漢軍追上。項羽又率軍向東突圍,到達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時,僅剩二十八騎。在漢軍層層包圍下,項羽把二十八騎分成四小隊,向四個方向突圍。項羽在漢軍中殺死幾百名漢軍士卒,衝出重圍,僅損失兩騎。
項羽帶領這二十六騎向東南逃至烏江,當時的烏江亭長勸項羽渡過烏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卻說:“天亡我也,非戰之罪!”於是自刎於烏江。
項羽以八千江東子弟兵起家,成為秦末最具實力的武裝,可他軍事上的才華無法掩蓋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他的失敗又豈是一句天亡我也,非戰之罪”可以解釋的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