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腳二自然村

坡腳二自然村隸屬於猛硐瑤族鄉壩子村委會,國土面積1.47平方公里,海拔971.00米,有農戶22戶,有鄉村人口101人。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坡腳二村隸屬於猛硐瑤族鄉壩子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猛硐鄉東北邊,距離壩子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鄉10.00公里。國土面積1.47平方公里,海拔971.00米,年平均氣溫17.70 ℃,年降水量1,620.1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茶葉、八角等農作物。有耕地67.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6畝;有林地807.67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2戶,有鄉村人口101人,其中農業人口101人,勞動力7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8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7.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655.00元。該村民眾並不富裕,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00畝(其中:田44.00畝,地23.00畝),人均耕地0.6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07.6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4.7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4畝,主要種植草果、茶葉、八角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6.85畝,其他面積1319.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2戶通自來水。有22戶通電,有1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5.5%和45.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45.5%和45.5%)。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00畝,有效灌溉率為5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9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56萬元,占總收入的34.87%;畜牧業收入2.65萬元,占總收入的9.6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1頭,肉牛7頭,肉羊38頭);漁業收入0.15萬元,占總收入的0.55%;林業收入3.55萬元,占總收入的12.95%;第二、三產業收入8.21萬元,占總收入的29.94%;工資性收入3.29萬元,占總收入的12.00%。農民人均純收入165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人(占勞動力的18.4%),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1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5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4.8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產業。
該村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茶葉協會),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40人,家庭成員200人,帶動農戶60戶。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2戶,共鄉村人口101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54人。其中農業人口101人,勞動力76人。該村以瑤族為主(是瑤族集居地),其中瑤族101人。
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8.02%;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占人口總數的2%;享受低保2人(人員名單附後);五保戶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壩子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猛硐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1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 人,其中小學生10人,中學生6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瑤族,原住長江、黃河流域。唐朝時期逐步向西南方向遷徙,通過廣西到達雲南文山,明代流入麻栗坡。
縣內靛瑤自稱"門"或"金門",因種植藍靛而得名;角瑤自稱"尤棉",明末清初遷入麻栗坡境內,一因祖先神靈供敬在堂屋右上角而得名,而因姑娘出嫁時頭頂角形竹籠而得名。
瑤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縣內藍靛瑤、角瑤語言相通,同屬一種瑤語方言。因長期與漢、壯、苗等民族居住在一起,大部分會講漢語,小部分會講壯、苗語。歷史上,瑤族曾有過文字,因秦始皇統一文字被統一了,現在只剩下少量方塊字反映在瑤族所著的經書中。
瑤族的節日有中國傳統的春節、清明節,六月六、七月半,盤王節是他們特有的節日。
由於受漢文化影響,瑤族也信仰道教,道教在瑤族中生根發芽,但瑤族道教兼有瑤族特色。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3.00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11萬元,有固定資產1.3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情況。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基礎設施薄弱。進村公路等級較差,飲水質量基本不達標,灌溉設施較弱,電力供應不足,民眾看病難。二、缺少一個可行的經濟發展項目,民眾科技意識不強,增收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發展特色種植業。到“十一五”末,發展茶葉100畝,發展草果100畝。二、發展養殖業。到“十一五”末,發展生豬50頭、牛30頭、羊30隻。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655元增加到2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