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底村[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下轄村]

坡底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最東部,距洛陽市中心33公里,東與孟州市緊密相連距縣城16公里,北面是逶迤綿延的太行山余脈,距濟源市30公里,往西不足25公里便是全國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南與孟津會盟鎮一橋(洛陽黃河大橋)相隔。全村面積約25平方公里。 坡底村的歷史悠久,是個古老的村莊。黃河流經小浪底奔出峽谷後,進入濟孟交界,由山河,變為坡河,水面漸寬,河岸灘涂廣闊,土地肥沃,北岸地勢西高東地低,成坡形地帶。峽谷口盡頭東濟孟交界處,有一村落名為坡頭村,沿該村向東十里是白坡村(原半坡村)。再東行10餘里行至坡的最低處,有一村落即坡底。這就是坡底村名的來由。坡底村解放後原屬孟縣,1978年1月將孟縣的吉利公社和濟源縣坡頭公社的馬洞等七個大隊劃歸吉利工程指揮部領導,實行政企合一,屬洛陽市管轄。1978年4月建立河南煉油廠建設指揮部地方工作處。1982年2月建立吉利區籌備處。1982年8月國務院國函(1982)167號文正式批准建立洛陽市吉利區。199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孟縣撤縣建市,設立孟州市。

文化

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故里地處孟縣,距離坡底村僅5公里左右。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杜甫

坡底村[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下轄村] 坡底村[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下轄村]

杜甫詩作《石壕吏》"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河陽說的就是孟縣。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公元758年,為平息安(安祿山)史(史思明)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20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所占的鄴郡(今河南安陽),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於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並四處抽丁補充兵力。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歷經新安、石壕、潼關,夜宿曉行,風塵僕僕,趕往華州任所。所經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引起詩人感情上的強烈震動。他在由新安縣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於是就其所見所聞,寫成這篇不朽的詩作。

姓氏來源

坡底村以“李姓”為主要氏族,少量雜姓。李姓的發源地在今山西洪洞甘亭鎮師士( 皋陶) 村。

大槐樹 李姓有兩大望族, 即隴西李氏與趙郡李氏, 最初皆發祥於河南鹿邑一帶。而隴西郡在歷史上是最為著稱的, 明代大學者宋濂, 曾列李氏為天下五大望族( 即太原之王氏, 清河之崔氏, 隴西之李氏, 滎陽之鄭氏及范陽之盧氏) 之一。

李氏宗支遍及全國, 隴西及趙郡縣是其繁衍中心。據《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記載, 利貞4 世孫碩宗, 碩宗5 世孫乾,仕西周為御史大夫, 乾之子即耳( 即老子) , 耳之孫宗, 仕魏為官, 封於段, 為乾木大夫。宗之子同, 為趙大將軍; 同之子兌, 為趙相; 兌之子躋, 為趙陽安君。躋有二子: 雲、恪, 恪之子洪, 任秦太子太傅; 孫興族為秦將。興族之子曇, 仕趙為官,封柏人( 今河北唐山) 侯, 又入秦, 為御史大夫。曇有四子: 崇、辨、昭、璣。至戰國周赧王時分為兩支: 長子崇, 任秦國隴西守, 封南鄭公, 為隴西( 今屬甘肅境)房始祖。這支李氏, 其後分遷各地, 分別在古時的頓丘、渤海、梓潼、范陽、廣漢、丹陽、安邑、平涼、敦煌、絳郡、武陵等地形成當地一大郡望。自李崇開基隴西郡到李淵建立唐朝, 這一支派共傳32 代。曇四子璣, 戰國末任秦國太傅, 生有三子: 雲、牧、齊。其次子李牧為趙相, 封武安君, 始居趙郡, 為趙郡( 今屬河北境)房始祖; 李齊有中山相, 是為中山始祖。這一支李氏, 其後分遷各地, 分別在古時的中山、江夏、潁川、遼東、廣陵、漢中、常山等地形成當地一大郡望。自李牧開基趙郡到唐時李元哲開基廣陵郡共傳38 代。隴西李氏與趙郡李氏之後都成為魏晉至隋唐時的各門大姓。如有建立唐朝的李淵這一家人, 是來自隴西, 後在山西太原一帶得到了充分發展, 至盛唐, 本支日繁, 一共有39 房; 遷去河北的一支, 大約在漢末三國時, 又分東、南、西三組, 都成為當地名門望族。

總之, 李氏繁衍播遷的情形大致如下: 早在先秦之時, 已有李姓遷居山西、四川等地。漢代兩大支系即隴西、趙郡兩望族已基本上形成, 並開始在北方各地播遷。到三國之時, 李姓向東北已遷居到今遼寧一帶; 向西北已遷至今寧夏一帶; 向東南已遷居至今江蘇、江西, 向南已遷入今湖北; 向西南已遷至今雲南。其中, 四川成都一帶的李氏在三國之際得到了迅速繁衍。儘管自李耳以後, 李姓人口逐漸增多, 分布也更加廣泛, 名人知士不斷地湧現, 但在晉代以前, 李姓還稱不上大姓。只是到了十六國時, 由李姓人先後建立的兩個政權, 提高了李姓的聲望, 加之北周、隋代隴西李姓世為皇帝國戚, 官位顯赫, 使李姓社會地位大為上升。至唐代, 統治中國達300 年之久的李氏作為“國姓”很是顯貴。首先是宗室子孫大舉地蕃衍。據有關資料統計, 唐朝有19 位皇帝, 每帝多則20 餘子, 少則也有2 子,19 帝合計有219 子, 平均約每人12 子, 各自又分衍出許多支派, 這就形成了宗室李姓人口的加倍持續增長。加之, 皇帝賜姓於他族、他姓人以國姓, 使唐代李姓族派更加龐大。據有關資料查知, 唐初因功被賜以國姓“李”的就有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董、羅、朱邪共16 姓之多。與此同時, 最高統治者又千方百計拔高李姓。正是緣於以上諸多因素, 才使得李姓一舉成為唐時門第最為顯赫、人口急劇擴充、郡望獲得空前大發展的姓氏。其中, 隴西郡和趙郡的李姓發展最為著稱。據有關資料統計, 唐時在朝廷任宰相的, 隴西李氏有10 人, 趙郡李氏則達17 人之多。由上可見, 由隴西郡及趙郡所分衍的李姓支族, 在唐代以前, 主要播衍分布於長江以北廣大地區。

換言之, 李姓大舉南遷是始於唐代。唐代李姓南遷主要有兩次: 一是“安史之亂”時, 二是從唐末黃巢起義至五代; 北宋末, 也是李姓南遷的一個重要時期。據《李氏族譜》記載, 唐初, 有李氏隨河南光州固始人陳政、陳元光入閩開基漳州; 至唐末,又有李氏由長安遷汴梁( 今河南開封) , 再遷至閩地之莆田、晉江等地。也有直接自河南固始隨王潮、王審知入閩, 至宋再由閩遷居廣東等地。南遷的結果, 使李姓開始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區。明清之時, 李姓已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

其中洛陽李氏另一支始祖諱全仁, 於明洪武十三年自山西洪洞西閣里奉詔遷居洛陽縣余莊鎮, 後遷居洛陽縣西南路滹沱村;洛陽李氏另一支始祖兄弟三人於明初自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居洛陽市坡底村、丘莊村、李家莊村。

坡底村變來源於此。

歷史沿革

吉利區坡底村李家祠堂 吉利區坡底村李家祠堂

明洪武十年間,祖居山西長子縣南關大柳村李道、李全、李德、李備兄弟四人與小叔李從善均在移民之列。全家扶老攜幼,背井離鄉,從長子縣出發,沿路東南行至濟孟一帶,遷徙黃河北岸。長兄李道在濟源洛峪村落腳安頓下來。稍加休整,老二李全由長兄處 坡底村李家祠堂

一路車行經坡頭,過白坡(原為半坡)到坡底。李氏後裔繁衍五世,已人丁興旺,始修建宗祠。祠堂內曾書有對聯:“祖居山西長子縣,裔遷河陽坡底村。”橫批“隴西世胄”。老三李德南渡黃河在會盟鎮東安居落業,村名就叫李家莊。老四李備繼續沿河東往,至孟縣城東曹坡村。小叔李從善在孟州仇莊村安家落戶。  據祖輩口口相傳,始祖李全落腳坡底,割草搭庵,墾荒種田,辛勤勞作,狼蟲為伴,含辛茹苦,歷經磨難,春種夏耕,秋收冬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子孫繁衍,代代相傳之今。

地理環境

坡底村坐落在東經 34度54分00.86秒,北緯112度37分15.80秒,海拔136米,村莊占地面積東西608米,南北430米,合計約:261440平方米,地勢北高南低。

附近企業

洛陽石化煉油廠 洛陽石化煉油廠

坡底村緊鄰洛陽石化煉油廠。

洛陽石化煉油廠作為國家第五個“五年計畫”期間批准建設的500萬噸/年燃料型煉油企業,洛陽石化於1977年底開工建設,1984年部分建成投產,1993年全面建成並通過國家竣工驗收。之後邊生產邊建設,投入產出滾動發展,逐步從單純燃料型企業發展成為集煉油、化工、化纖於一體的綜合型煉化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與日俱增。2010年10月,隨著26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開工投產,洛陽石化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全面告捷,企業跨入了千萬噸級煉廠行列,勝利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目標。目前共有20多套大型石油化工生產裝置及相應的輔助系統和配套設施,擁有8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150萬噸/年原油閃蒸裝置、32.5萬噸/年PTA、20萬噸/年聚酯、20萬噸/年滌綸纖維、9萬噸/年聚丙烯等生產能力。主要產品有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氣、石油焦、瀝青、聚酯、滌綸長絲和短纖維、聚丙烯等數十種。截至2010年底,企業資產總額105億元,各類用工總量5825人,其中正式職工4210人。是中國石化在河南省唯一的一家煉化一體化生產企業。2011年,洛陽石化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上下同心,奮力攻堅,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在裝置停工檢修一個半月的情況下,全年累計加工原料油657.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68.4 億元,上繳稅金66.1億元,13項經濟技術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為石化工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人口狀況

全村轄7個生產組,人口總計約1480人,吉利區政府距離坡底村3.6公里。

交通狀況

207國道由北至南從村中心穿過,二廣高速經坡底村東部南北貫穿,中原路、河陽路和村中相連,東西245省道貫通吉利整個市區。

教育

附近有洛陽電子電器中專學校、洛陽市教育局直屬第六國小、洛陽市第四十三中學、坡底國小、河陽幼稚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