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離丸

坎離丸是指由當歸、白芍藥、 川芎、厚黃柏、 知母、熟地黃製成的中成丸,久服生精益血,升水降火。出自《攝生眾妙方》卷二。

-《魏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來源】《魏氏家藏方》卷六。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或人參湯送下。

坎離丸:

坎離丸概述:

其功效主要是治療虛損之症。以下主要對《攝生眾妙方》卷二中的坎離丸進行介紹。
【異名】後坎離丸((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當歸(全用好酒浸洗三日,曬乾,銼碎) 白芍藥(溫水洗,銼碎,用好酒浸一日,曬乾,炒赤) 川芎(大者,小者不用,清水洗淨,銼碎)各120克 厚黃柏(去皮)240克(60克酒浸,60克鹽水浸,60克人乳浸,60克蜜浸,俱曬乾,炒赤) 知母240克(去毛,四制,與黃柏同)熟地黃240克(懷慶者佳,120克用砂仁,120克用白茯苓同入絹袋,入好酒400毫升煮乾,去砂仁、茯苓二味,只用地黃)
【用法】上六味藥,研製,和合一處,平開0.9~1.2厘米厚,夜露日曬,三日三夜。用正冬蜜740克,加水120克,共煉至滴水成珠,再加清水250毫升,煎滾,和前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0~9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冬月用溫酒送下。
【功用】久服生精益血,升水降火。

坎離丸-《活人方》卷七。

【來源】《活人方》卷七。
【組成】熟地120克 山萸肉180克(連核) 山藥120克 牡丹皮120克 茯苓90克 芡實90克 蓮須90克 知母90克 黃柏90克 遠志肉60克 龍骨60克 牡蠣粉60克
【用法】金櫻子熬膏和丸。早晨空腹時用參湯或白滾湯吞服6~9克。
【功用】滋腎水,瀉心火,交通心腎。
【主治】癆瘵。腎水不足,心火旺盛,虛煩不眠,腰膝酸疼,夜多異夢,遺精滑泄,淋濁梗塞,甚至肌消骨痿,形神睏乏,五心煩熱,骨蒸盜汗,痰嗽咳血,聲嘶音啞。

坎離丸-《本草綱目》卷三十五

【藥物組成】黃柏(去皮,切)2斤,熟糯米1升(童便浸之,9浸9曬,蒸過,曬,研為末)。
【處方來源】《本草綱目》卷三十五引《孫氏集效方》。
【方劑主治】虛勞百損,小便淋漓,遺精白濁。
【製備方法】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溫酒送下。

坎離丸-《異授眼科》方。

來源:《異授眼科》方。
組成:白朮(土炒)、細辛、川芎、炒草決明、羌活、當歸、五味子、防風、官桂、菊花、玄參、茯苓、地骨皮、青葙子、炒車前子.甘草、人參、苦參、黃芩各等分。
主治:心腎兩虛,目有眵,淚如膿,赤腫而昏者
用法:為末,煉蜜為丸,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

坎離丸-《驗方新編》卷三方。

來源:《驗方新編》卷三方。
組成:黑豆(炒熟,研末),大棗(煮熟,去皮核)。
主治:虛勞。
用法:共搗為丸,每服二至四錢,鹽湯或溫酒送下。

坎離丸-《串雅內編》卷一方。

來源:《串雅內編》卷一方。
組成:當歸(酒浸)、川芎、白芍藥(酒浸,炒赤)各四兩,熟地黃(同砂仁、茯苓各四兩。
用法:共入絹袋,用好酒二壺煮乾,取地黃)八兩,黃柏(去皮,二兩鹽水浸,二兩酒浸,二兩人乳浸,二兩蜜浸,俱炒赤)八兩,知母(製法同黃柏四兩。
功能生精益血,升水降火。
主治:虛損。
用法: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至九十丸,空腹鹽湯送下。

坎離丸-《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生地黃、山藥、澤瀉、杜仲炭各九十兩,炙山茱萸十四兩五錢,牡丹皮、茯苓各二十五兩,知母、黃柏各八十兩。
功能:滋陰降火,補腎益氣。 治腎氣虧損,虛火上炎,心血不足,夜不安眠。
用法: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三錢,每服一丸,溫開水送下,日二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