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頭社火節
“社火”,舊時亦稱“廟會”,在豐城市圳頭鄉及幾個臨鄉範圍內十分盛行。《圳頭鄉志》有這樣一段記載:社火這一流傳多年的傳統節日幾近90%的村莊一年有一次,時間多為一天。“社火”節日一般都安排在每年的農曆8月和10月,各村自有各村的固定日子。每逢“社火”來到,村人們便把“廟中菩薩”抬出到各村出遊,或受許願病人家還願,或受人們朝拜。每至一村,擁擠著的人們全部跪下叩頭。菩薩出遊時,由幾十或上百人組成儀仗隊,雜以數十面彩色繡花龍鳳旗開路,樂隊隨後吹打不息。場面煞是熱鬧、壯觀。建國後,廟宇、菩薩均被拆毀,各地“社火”游神活動均已被取消。
儘管破除了這些封建迷信,但“社火”作為一個很傳統的節日至今仍很強盛地在家鄉保留下來了,取而代之的“社火”節日內容頗讓人振奮和期待。
8月,是個金秋的季節。以8月中的任何一天作為“社火”節的家鄉人們,剛從一年一度最繁忙緊張的季節中走出來。早稻豐收了,眼看晚稻又豐收在望,勤勞樸實的家鄉人們舒心地笑了,該犒勞犒勞一個疲乏的身體了。於是,在八月過“社火”的家鄉人們便忙碌了起來。家家用白花花的新米碾成米粉做成“米軲”(即小米糰蒸熟的,用以饋贈客人),用香噴噴的新油炸麻圓把所有的親朋好友邀來,先向客人們捧出一壺新釀的糯米酒,吃一碗甜蜜蜜的糯米糟,然後擺上幾大盤香色味俱全的佳肴款待。這一日,相識的,不相識的,非親非故的,甚至他鄉異客,只要你願來,客不分生熟,主人都會很熱情招待請你喝上一杯,坐上一會。臨走時,每一位客人均會得到主人贈送的一小袋米牯和麻圓。從8月初一開始,這一個月裡頭,幾乎天天都有“社火”,今天東莊,明天西莊,南村剛過客,北村又來客,路上走親串友的絡繹不絕,儘是過年的口福。孩子們呢,整月都在春節般的氣氛中活蹦亂跳。通宵達旦的電影,雜技、戲劇直吊得人們的胃口上了又下,下了又上。
其實,8月“社火”還尚不及豐衣足食的10月“社火”。10月“社火”的內容在吃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更有意義的內容,那就是家鄉人們利用這傳統的節日,吸引四面八方的客商大作經商文章。素有“社火中心”的圳頭“社火”節,傳統日子是農曆10月18日,而如今的日子卻從農曆10月26日便開始,到29日或30日才結束。一年一度的“社火”節已成為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會。交流會盛況空前,來自高安、新建、南昌、樟樹的國營商店、個體商販、農民私余物資和手工業產品均雲集於此,各種攤販排列有序,多達千餘個,大街小巷人頭攢動,五彩斑斕。為更豐富多彩,該鄉每年均特邀高安採茶劇團或宜春採茶劇團前來演出。熱情好客的當地人們把外來客商真正當成了親朋好友,不僅不收分文茶飯費,而且很自然地保護著他們的經商權利和安全。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的這些日子,每天成交額不下300萬。為了更好地利用10月“社火”為家鄉人們造福添財,該鄉新擴建了包括竹木、耕牛、百貨、土特、文化等交易場地1000多個平方。優惠客商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吸引人。難怪乎,圳頭
“社火”一年比一年紅火、熱鬧。人們總愛說:要看、要添、要買、要賣的東西,等到10月“社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