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簡介
地電也稱作大地電流,是指在地下或者海洋里流通電流的現象。
地電的產生主要是由於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雙重作用,這些不連續的電流以較為複雜的形式相互作用。地電具有極低頻,在地球表面大範圍地流動。
地電是地球內部不穩定的自然電流,在地震發生前會有重大變化。這可以通過電阻率、自然電位和地電流的觀測來研究。
比如在地下相距幾十米到百米遠的地方,埋放兩個鉛板,再用導線分別連線到電流表(毫安表)或電壓表(毫伏表)的兩端,就能從表頭上觀察到指針的日變化、年變化特徵,這種方法是不需外加任何人工電源。
地電是一種不穩定電流,通常由電位差的變化來反映,其密度大小和方向隨時都在發生改變。
一般來說,高電阻率地區不易吸引甚至排斥地電流通過,良導電岩塊易吸收並集中較大電流通過,產生地電場異常。地電流方向在中緯度地區以南北為主,早晚流向兩極;赤道一帶以東西為主。
電導率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60~100 km和400~700 km深度有明顯變化。地電流密度分布與地下礦產、地質構造等有密切關係。區域電場所產生的地電流一般接近2 A/km2的數量級,在高緯度地區則更大。
根據大地電流異常的不同情況,可以研究和解決與礦產、地質構造和地震等有關問題。
主要特點
地電的特點是不穩定 。
可以由於太陽、月亮、大氣電離層以及地球內部狀態的變化而出現周期變化,也可以由於地質構造及地下礦產的影響出現異常。
根據大地電流異常的不同,可研究和解決礦產、地質構造和地震等問題。
地電異常
通常我們都知道,地球經常吸收太陽射來的質子,質子帶著正電,所以地球整體應帶著正電,我們還知道,地球內部的溫度很高,並且是越向中心靠近溫度越高,此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現象是,地球內部帶著正電,越靠近中心帶電量越大。
就類似於我們在一絕緣金屬棒的一端加熱,實驗表明,此時在金屬棒的兩端便會形成一個電位差,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解釋為:金屬棒中的自由電子好像氣體一樣,當溫度不均時會產生熱擴散,自由電子將從高溫端擴散到低溫端,從而在導體內形成電常此時在金屬棒內形成電位差,直至這種非靜電力的熱擴散與導體內電場相平衡為止,從而使金屬棒內高溫端帶正電,低溫端帶負電。這就是溫差電現象。
由於地球內部溫度約 4000—5000 ℃ ,而地球表面溫度較低,因此,地球存在一個溫差電電常。由此說明,地球內部帶著正電,越靠近中心帶電量越大。
由於地震是地下岩漿鏇轉上升引起的,那么在地震前地下的岩漿鏇泉會把靠近中心的岩漿輸送到上地幔,也就是說把帶正電的岩漿輸送到了上地幔,由於正負電的相吸作用,負電會向岩漿渦流中心的上方流動,這就會引起地電異常。
從上面的分析看出,凡是由岩漿鏇泉引起的地震都會出現地電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