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常密度假說

地球正常密度假說

地球正常密度假說是測繪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為郝曉光,2009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地球正常密度假說地球正常密度假說

《地球正常密度假說:重力學的參數橢球與緯向密度理論》內容簡介:重力學自牛頓以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司托克斯定理的建立更使其成為了一門經典理論。然而,以板塊動力學機制為代表的諸多地球科學問題為重力學的變革和發展提供了機遇,傳統的重力學理論是圍繞“地球形狀”來建立的,而《地球正常密度假說:重力學的參數橢球與緯向密度理論》則圍繞“地球密度”來建立重力學理論。首先,《地球正常密度假說:重力學的參數橢球與緯向密度理論》以勻質橢球的引力問題為基礎,推導出雙層橢球表面的重力公式,建立了帶密度參數和界面深度參數的“參數橢球”概念,發展了橢球的引力理論;然後,通過建立與“正常重力”概念相對應的“正常密度”概念,使得“正常重力”和“重力異常”與“正常密度”和“密度異常”,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概念體系;同時,建立了“緯向密度”概念,並以“準等位”的約束條件求解出“地球緯向正常密度函式”和“地幔緯向正常密度函式”,從而提出了“地球正常密度假說”,最後,在“地球正常密度假說”的基礎上提出了“板塊運動重力學機制,”將重力學的理論研究與地球科學所面臨的重大課題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作者簡介

郝曉光,1958年出生,上海市人,198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測量系,現任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測繪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測繪學會大地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第十三次南極考察隊中山站越冬考察隊員,理學博士、博士後。主要從事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研究,已發表論文60餘篇。1992年提出並主持實施“湖區水上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開創國內湖區水上高精度重力油氣勘探的先例、並由生產單位推廣採用。1994年提出並主持實施“高山區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開創國內高山區高精度重力油氣勘探的先例、並由生產單位推廣採用。1996年起研究建立地球重力學的“參數橢球和緯向密度理論”。1997年5月在南極中山站越冬期間採用LacosteET重力儀觀測發現SouthofKermadecIslands7.1級地震約41小時的“震前擾動”現象,2008年5月又在武漢九峰台站LacosteET重力儀的觀測資料中發現8.0級汶川大地震約48tJ、時的“震前擾動”現象。2002年主編完成《系列世界地圖》,提出“緯線世界地圖概念”、“雙經雙緯概念”和“廣義等差分緯線多圓錐投影方法”。新編《系列世界地圖》已被國家科考和國防科研採用並引起極大社會反響,其原稿已被國家圖書館收藏。2006年提出我國二代衛星導航系統覆蓋範圍的“北擴問題”。

目錄

第1章 勻質橢球與水準橢球

1.1 重力和重力位

1.2 勻質橢球表面的重

1.3 水準橢球表面的重力

第2章 麥克勞林橢球與皮澤蒂橢球

2.1 麥克勞林橢球的密度

2.2旋轉橢球質面的引力位

2.3 皮澤蒂橢球表面的重力

第3章 參數橢球表面的重力

3.1 參數橢球概念

3.2 勻質橢球外部的引力

3.3 參數橢球表面的重力公式

3.4 關於c和e"

第4章 重力聚點

4.1 三種橢球表面的重力

4.2密度分布定理與物質流動定理

4.3 重力聚點與重力聚點定理

4.4 參數橢球的物質擾動

第5章 參數橢球的數學性質

5.1 參數橢球表面的引力位

5.2 極點與赤道的重力等位條件

5.3 極點與赤道重力等位條件下的界面擴張

5.4 參數橢球與麥克勞林橢球的數學關係

第6章 參數橢球的準等位條件

6.1 準等位條件一

6.2 準等位條件二

6.3 等位條件一

6.4 等位條件二

6.5 準等位條件的極限內密度

6.6 準等位條件的密度分布

第7章 地球緯向正常密度函式

7.1 由幾何扁率到密度扁率的聯想

7.2 緯向密度概念

7.3 極點重力緯向密度積分公式

7.4 赤道重力緯向密度積分公式

7.5 待定常數的求解與地球的密度扁率

7.6 橢球質量檢核

第8章 地幔緯向正常密度函式

8.1 勻質地核橢球在赤道與極點的引力

8.2 地幔緯向正常密度函式

8.3 地幔極點重力緯向密度積分公式

8.4 地幔赤道重力緯向密度積分公式

8.5 待定常數的求解與地幔密度扁率

8.6 “剩餘重力扁率”與密度扁率的數量關係

第9章 似水準橢球

9.1 “勻質分層”模式的似水準橢球

9.2 “整體緯向”模式的似水準橢球

9.3 “內勻外緯”模式的似水準橢球

9.4 “內勻外緯一似水準橢球”與皮澤蒂橢球和傑弗里斯-布倫模型的比較

第10章地球正常密度假說

10.1地球正常密度概念

10.2 地球正常密度假說的基本觀點

10.3 地幔水平重力模式

10.4 理想地幔的正常重力位

10.5 對錢氏極限的相關思考

第11章 板塊運動重力學機制

11.1 板塊運動模型

11.2 從大陸漂移假說到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

11.3 板塊運動重力學機制的基本觀點

11.4 盆山耦合現象

11.5 軟流圈板塊概念

第12章 重力微分公式

12.1 相對於深度參數的微分公式

12.2 相對於密度參數的微分公式

12.3 相對於地幔密度異常的微分公式

第13章 正常密度假說與均衡假說及內波假說的比較

13.1 密度分布與補償作用

13.2 構造形態與運動方式

13.3 力學性質與演變機制

13.4 正常密度假說與內波假說的比較

第14章 基於新編《系列世界地圖》的全球板塊分布圖

14.1 世界地圖的“雙經雙緯”概念

14.2 “緯向世界地圖”的投影方法

14.3 研究板塊動力問題的圖形工具

第15章 存在問題與研究方向

15.1 地球密度扁率與緯向密度函式

15.2 正常密度分布的唯一陛問題

15.3 分層緯向正常密度函式

15.4 重力異常解算密度異常的方法

15.5 密度異常與重力異常的比較

15.6 青藏高原隆起與大陸動力學研究

15.7 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形成機理

15.8 汶川大地震及青藏高原“物質東流”成因研究

15.9 “華北克拉通破壞”的機制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