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槽區和地台區兩種基本構造單元的形態特徵、升降運動、沉積建造、構造變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以及礦產資源等都有很大差異。地槽區是巨大的狹長的拗陷地帶,在其發展的前期,地殼表現為強烈的沉降作用,形成下部陸屑建造、海底火山岩建造和碳酸鹽岩建造。後期地殼表現為強烈的上升運動,形成上部陸屑建造、�湖建造和磨拉石建造。同時,伴隨有大規模的岩漿侵入活動和火山噴發活動,以及大範圍的區域變質作用。
地槽回返上升的晚期,岩層擠壓褶皺隆起上升,形成褶皺帶,在地貌上表現為褶皺山脈。地台區多是具有雙層結構的穩定地塊,其下部為褶皺基底,上部為沉積蓋層,沒有沉積蓋層的地台稱為地盾。地台區升降運動的幅度小,沉積物的厚度較小,岩相比較穩定。
常見的沉積建造有含煤鋁土礦鐵質岩建造、石英砂岩建造、石灰岩建造等。褶皺變動較為和緩開闊,斷裂變動以正斷層為主,岩漿活動以小型侵入活動和大規模玄武岩噴發為主,變質作用微弱。地槽區和地台區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相關詞條
-
地槽-地台說
地槽—地台說簡稱槽台說,其基本論點是:地殼運動主要受垂直運動控制,地殼此升彼降造成振盪運動,而水平運動則是派生或次要的。驅動力主要是地球物質的重力分異作...
形成過程 基本內容 地槽區 地台區 發展規律 -
地槽—地台說
地槽—地台說,地殼可分為活動性較強的地槽和穩定性較大的地台兩個基本構造單元。
概念提出 要點 -
地槽—地台學說
1842年,羅傑斯兄弟提出該山脈上升的原因是“被擠入地下的瓦斯突然地逸出”。 1873年,丹納在討論地球收縮和山脈成因時,提出了地槽的概念。 地槽與地台...
簡介 綜述 -
泛地槽說
泛地槽說(pan geosyn hypothesis)認為地球原始表面都具有地槽活動性質,稱之為泛地槽。
-
泛地台說
泛地台說(pan 泛地台經過分裂和斷陷作用而形成地槽。 因此,地台先於地槽,大陸先于海洋。
-
槽台成礦說
槽台成礦說屬於礦床地質學學科,主要指具有早前寒武紀結晶基底的地台區和晚前寒武紀後的地槽及由其形成的皺褶帶(或造山帶)。由於地質發展演化和背景的不同,因而...
-
多旋迴構造運動說
多旋迴構造運動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概念。廣義的多旋迴,在空間上說是全球性的,在時間上說包括巨旋迴、旋迴和亞旋迴;狹義的多旋迴,在空間上主要指一個地槽系,在...
多旋迴構造運動說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地窪說
地窪說是中國地質學家陳國達根據地台活化現象於1956年提出的一種大地構造學說。 他認為地槽區轉化為地台區只是達到相對穩定,並非地殼發展的最終形式和階段,...
-
地窪構造說
地窪構造說(diwa theory,geodepression theory)又稱活化區學說或活化構造學說,是由陳國達於1956年提出的一種大地構造及成礦學理論。
簡介 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