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氣候學

研究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殊氣候的學科。系20世紀50年代由諾奇(K. Knoch)和索恩思韋特(C.W. Thornthwaite)提出。1974年世界氣象組織出版了《農業地形氣候學導論》,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

意義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極為明顯,如山脈對氣流有阻擋、抬升作用,往往在向風一側,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下降,並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下降水增多;在背風一側,空氣下沉增溫,降水減少,出現焚風,形成雨影。在某些盆地,因盆底山頂晝夜受熱不同,形成山谷風;冬季冷空氣下沉,形成逆溫,山坡有氣候倒置現象;在隘口,有狹管大風。農業上利用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往往可趨利避害。如中國把三葉橡膠樹大面積種植到北緯18~24°地區已獲得成功,而世界上的橡膠樹,均種植在南北緯17°的範圍內。工礦業利用地形氣候,也可避免或減輕大氣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