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州鄉明清時為上甲地,清光緒年間屬魯利、坡豆團地。民國21年改鄉,屬南區。解放後195年設地州區,區駐坡豆圩,後遷地州圩,改稱第五區,1951年8月改為第六區,1958年稱地州公社,1962年改區,1966年復稱公社,1984年10月改鄉。
文化
坡豆街成為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村兩規範”的示範點。教育、文化、衛生健康發展,文化廣播電視站藏書近5000冊,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對口幫扶的鄉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迅速提高;民眾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壯劇、山歌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文化項目。
氣候
位於靖西縣城南部,有較高山峰有岜崗羅(海拔1122米),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其獨特的溫、光、水等優越自然條件和豐富的土地資源,是發展優質烤菸不可多得的一塊寶地。
基礎設施
比較完善,村村通公路、廣播電視。設有移動、通信手機發射台。全鄉有地州、坡豆兩個圩場,逢舊曆二、四、七、九是地州圩日,二、七是坡豆圩日。有地州,坡豆國中2所,魯利附中1所,教職國小15所,教學點90個。鄉直屬單位有教育辦、供銷社、糧所、稅所、財政所、工商所、郵電所、農行營業所、公安派出所、衛生院、計生站、獸醫站、農機站、水管所、食品站、農業推廣站、文化站、農經站、廣播站、林業站、電影場(隊)等。縣地州人民法庭、地州茶場、果廣電廠、五嶺林場甘荷、樂村分場在鄉境內。
自然資源
地屬岩溶峰林(叢)谷地,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坡豆河、鵝泉河,有較大水利工程懷敏水庫;較高的山峰有岜崗羅(海拔1122米)。行政區域面積18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3公頃,其中水田1169公頃,有林面積33762畝,以桉樹、杉木、松樹為主,人均有糧338公斤,人均純收入1358元。
經濟建設
以種植業為主,是全縣的主要糧區之一,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黃豆、小麥、紅薯。經濟作物有烤菸、茶葉、生薑、佛手瓜。烤菸是支柱產業,坡豆煙區連片規模種植8000畝,覆蓋6個行政村(街),有“廣西菸葉第一片”之美譽。年產糧1180.62萬公斤,人均有糧439公斤,人均純收入337元,生豬年末存欄11392頭,耕牛7738頭,馬334匹,騾1匹。鄉辦企業有繁殖場、農機廠、林場、水廠、糧食加工、木材加工、縫紉等,年產值53.25萬元。2003年全鄉種植1.3萬畝,產量2萬擔,產值1003萬元,成為百色市第一個烤菸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的鄉鎮,收入超萬元的農產有246戶,種煙戶均收入7586元,創農業特產稅180萬元,是柳州捲菸廠的廠辦基地,菸葉暢銷柳州、浙江、江蘇等區內外。
社會建設
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村完小16所,教學點9個,在校學生3871人,教職工271人,由廣州市委援建的甘荷國小(投資120萬元)是百色市一流的村級完小。鄉直屬單位有國中、中心校、財政所等21個,縣地州人民法庭、地州茶場、果廣電廠、靖西菸草專賣局地州批發部、五嶺林場甘荷、樂村分場在鄉境內,三級油路穿境而過,是通往龍邦口岸的必經之路,屬邊防二線鄉鎮,鄉內有個體私營車隊1個。龍騰村北部的“伏石牛鳴”是全縣的八景之一。坡豆街成為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村兩規範”的示範點。教育、文化、衛生健康發展,文化廣播電視站藏書近5000冊,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對口幫扶的鄉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迅速提高;民眾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壯劇、山歌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文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