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之城

地下之城

地下之城The Underground City,中文譯名為《地下之城》,這是一部充滿傳奇、冒險與幻想的科幻著作,《地下之城(中文導讀英文版)》由法國著名作家、“現代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編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

The Underground City,中文譯名為《地下之城》,這是一部充滿傳奇、冒險與幻想的科幻著作,《地下之城(中文導讀英文版)》由法國著名作家、“現代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編著。故事發生在地下1500英尺一個天然形成的巨大煤礦里,它其實就是一個城市,人們在這裡工作、生活、娛樂。福特一家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奇蹟般地找到了一個巨大的礦藏,而神秘、傳奇的故事也就開始了。飄搖的鬼火、詭秘的古堡、詛咒的燈塔夫人,平靜的地下之城似乎成了傳說中的鬼城,故事也隨這些秘密的破解而展開,情節跌宕起伏。神奇故事的最後是正義戰勝了邪惡。該書至今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書中所展現的神奇故事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麗童年、少年直至成年。

無論作為語言學習的課本,還是作為通俗的文學和科學讀本,《地下之城(中文導讀英文版)》對當代中國的青少年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為了使讀者能夠了解英文故事概況,進而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水平,在每章的開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導讀。

作者簡介

儒勒·加布里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法文發音:[ʒyl vɛʁn])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探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曾寫過《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地心遊記》、《八十天環遊地球》、《神秘島》等著名科幻探險小說,其中《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被稱為凡爾納三部曲

目錄

第一章 自相矛盾的信件

Chapter 1 Contradictory Letters/1

第二章 在路上

Chapter 2 On the Road/9

第三章 多查特煤倉

Chapter 3 The Dochart Pit/16

第四章 福特一家

Chapter 4 The Ford Family/26

第五章 一些奇怪的現象

Chapter 5 Some Strange Phenomena/34

第六章西蒙·福特的經歷

Chapter 6 Simon Ford's Experiment/39

第七章 新阿帕福伊爾

Chapter 7 New Aberfoyle/47

第八章 探測

Chapter 8 Exploring/54

第九章 燈塔夫人

Chapter 9 The Fire-Maidens/62

第十章 煤城

Chapter 10 Coal Town/76

第十一章 命懸一線

Chapter 11 Hanging by a Thread/81

第十二章 被收養的奈爾

Chapter 12 Nell Adopted/90

第十三章 在鏇轉的梯子上

Chapter 13 On the Revolving Ladder/100

第十四章 日出

Chapter 14 A Sunrise/108

第十五章 從勒孟德湖到卡特琳湖

Chapter 15 Loch Lomond and Loch Katrine/118

第十六章最後的威脅

Chapter 16 A Final Threat/123

第十七章 修士

Chapter 17 The “Monk”/132

第十八章 奈爾的婚禮

Chapter 18 Nell's Wedding/141

第十九章 老思爾法克思的傳奇

Chapter 19 The Legend of Old Silfax/147

序言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法國著名作家,現代科幻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一生共創作了六十多部充滿神奇與浪漫的科幻小說,其代表作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從地球到月球》、《海底兩萬里》、《八十天週遊世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等,這些小說被譯成世界上幾十種文字,並多次被搬上銀幕,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儒勒·凡爾納於1828年2月8日出生在法國西部海港南特。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他的父親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律師,並希望凡爾納日後也以律師作為職業。18歲時,他遵從父訓到首都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1863年,他發表了第一部科幻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之後又出版了使他獲得巨大聲譽的科幻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是真實性與大膽幻想的結合:奇幻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豐富而奇妙的想像、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和生活情趣,使之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贏得了全世界各國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的喜愛。他的作品中所表現的自然科學方面的許多預言和假設,在他去世之後得以印證和實現,至今仍然啟發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總的說來,凡爾納的小說有兩大特點。第一,他的作品是豐富的幻想和科學知識的結合。雖然凡爾納筆下的幻想極為奇特、大膽,但其中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這些作品既是科學精神的幻想曲,也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科學預言,他的許多科幻猜想最後變成了現實。例如,他不僅在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中用大炮將探月飛行器送上太空,甚至還將發射場安排在了美國佛羅里達州,這正是“阿波羅登月計畫”的發射場,他在小說《海底兩萬里》中虛構了“鸚鵡螺號”潛水艇,在該小說出版10年後,第一艘真正的潛水艇才下水;在《征服者羅比爾》中有一個類似直升飛機的飛行器,數十年後,人類才將這一構想變成了現實。此外,他的小說中還出現了電視、霓虹燈、飛彈、坦克和太空飛船等科學技術套用概念,而這些後來都變成了現實。第二,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些鮮明、生動而富有進取心和正義感的人物,他們或是地理髮現者、探險家、科學家、發明家,他們具有超人的智慧、堅強的毅力和執著不懈的精神;或是反對民族歧視、民族壓迫的戰士,反對社會不公的抗爭者,追求自由的旅行家,在他們身上具有反壓迫、反強權、反傳統的戰鬥精神,他們熱愛自由、熱愛平等,維護人的尊嚴。凡爾納所塑造的這些人物形象,他們遠大的理想、堅強的性格、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已贏得了億萬讀者的喜愛和尊敬,並一直成為人們嚮往的偶像和學習的榜樣。

1900年,儒勒·凡爾納的第一部中譯本小說《八十天週遊世界》(當時的中文譯名是《八十日環遊記》)被介紹給中國的讀者,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前,陸續又有梁啓超、魯迅等文化名人將凡爾納的作品翻譯出版。20世紀50年代後期,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又開始為國內翻譯界和出版界所關注,並在新中國讀者面前重新顯示了科幻小說旺盛的生命力。20世紀80年代,凡爾納的作品再次受到讀者的青睞,國內許多出版社相繼翻譯出版了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一時形成了“凡爾納熱”。

目前,國內已出版的凡爾納小說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中文翻譯版,另一種是中英文對照版。而其中的中英文對照讀本比較受讀者的歡迎,這主要是得益於中國人熱衷於學習英文的大環境。從英文學習的角度上來看,直接使用純英文的學習資料更有利於英語學習。考慮到對英文內容背景的了解有助於英文閱讀,使用中文導讀應該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也可以說是該類型書的第三種版本形式。採用中文導讀而非中英文對照的方式進行編排,這樣有利於國內讀者擺脫對英文閱讀依賴中文注釋的習慣。基於以上原因,我們決定編譯凡爾納系列科幻小說中的經典,其中包括《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從地球到月球》、《環遊月球》、《海底兩萬里》、《八十天週遊世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沙皇的信使》、《喀爾巴阡古堡》、《無名之家》、《征服者羅比爾》、《大臣號倖存者》、《亞馬遜漂流記》、《太陽系歷險記》、《兩年假期》和《測量子午線》等,並採用中文導讀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導讀中,我們盡力使其貼近原作的精髓,也儘可能保留原著的風格。我們希望能夠編出為當代中國讀者所喜愛的經典讀本。讀者在閱讀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閱讀中文導讀內容,這樣有利於了解故事背景,從而加快閱讀速度。我們相信,這些經典著作的引進對加強當代中國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的科學素養和人文修養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書主要內容由王勛、紀飛編譯。參加本書故事素材蒐集整理及編譯工作的還有鄭佳、劉乃亞、趙雪、左新杲、黃福成、馮潔、徐鑫、馬啟龍、王業偉、王旭敏、陳楠、王多多、邵舒麗、周麗萍、王曉旭、李永振、孟憲行、熊紅華、胡國平、熊建國、徐平國、王小紅等。限於我們的文學素養和英語水平,書中難免存在不當之處,衷心希望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文摘

第一章 自相矛盾的信件

一天,詹姆斯·史塔爾工程師收到認識多年的前任工頭西蒙·福特的信,讓他次日到阿帕福伊爾煤礦多查特煤倉的耶魯礦井,屆時會告訴他一件他感興趣的事。西蒙·福特的兒子哈利·福特將在碼頭等詹姆斯,並請他對邀請保密。

今年五十五歲的詹姆斯·史塔爾看上去只有四十歲左右,他的業績為同業工會帶來了榮譽。他是蘇格蘭考古學家協會的主席,經常在《愛丁堡印象》雜誌發表署名文章,他還是一位實踐家。

英國人給他們那遼闊的煤田起名為“黑印度”,這些煤田曾為英國創造了驚人的財富,並為王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一些煤礦已經報廢,阿帕福伊爾煤礦就是其中之一。十年前,這個礦報廢后,拆除了所有設備,只留下一個長長的木梯能夠下到耶魯井裡。

當年,詹姆斯·史塔爾和幾千名礦工告別。當人群離開之後,工頭西蒙·福特還留在那裡,旁邊站著他的兒子——一個十五歲的小伙子。

十年後,詹姆斯·史塔爾收到了西蒙·福特的信,邀請他立刻回到阿帕福伊爾煤礦。信上提到的那件使他感興趣的事是什麼呢?他猜不出來,是老頭又發現了新礦脈?他想不會的。詹姆斯·史塔爾決定接受這個邀請。

但在接近晚上六點時,第三次郵班又送來了一封信。信紙是從筆記本上撕下來的,紙已發黃,並且沒有署名。只是告訴工程師去也沒用,西蒙·福特的信已經失去了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