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父親祭》是劉兆林散文也是整個散文園地的精品,洋洋灑灑三萬餘言,寫出了痛切淋漓的失落的父愛和家族苦難歲月中的身心傷痛。許多細節生動鮮活,寫人敘事,力透紙背,不禁令人潸然淚下。生之悲慘,死是解脫之道,因為父親精神分裂的存活真是生不如死。作者就是在這種極端背景和嚴酷現實的拷問和擊打之下,完成了一篇悲壯而哀婉並帶有審視眼光的父親安魂曲的。
相比之下,《寄給母親的花》,語調更加抒情舒緩,紛繁的往事化為作者筆端的內涵和容量,“我日夜兼程趕回家,見到的只是一座並非我的手堆起的新墳,那座墳坐落在我少年時打柴、挖藥、抓蟈蟈的少陵山東坡上,四周是漫山遍野的厚雪。我把帶回的藥品和水果放在墳頭,淚流滿面跪在墳前,自言自語同另一個世界的母親反覆說著一句話:‘媽媽呀,您的恩情我還一點點也沒來得及報答啊!’”
可以說對父母之愛的深切和充滿力量的傾訴表達構成了劉兆林“親情”一輯的主色調。
而就文學表現的難度而言,收在“私情”裡面的文字似乎更不容易架構和鋪設。非關其他,因其裸露心底款曲也,這款曲有時候又是私生活的短暫變奏,雪泥鴻爪,難以捕捉,加上勇氣和坦誠的匱乏,使得此類文字近年越發少見。正因如此,《一次遺憾》和《那年在廈門聽雨》等帶給我們的享受就是不遮不掩的原真呈現。跟那個女孩在會議間隙里的無言對視,還有兩性之間的友誼,伴隨著雨水的清新,都留給時光以經久的印證。
作者優美動人的“旅情”書寫,足見其遊記散文的功力。他不滿足於浮光掠影的山光水色和名勝古蹟的勾描刻畫,更著意把審美的目光投向置身其中發生的人情故事,尤其不忘真誠地把自己描寫進去。《絲綢路上的少女》等寫了那些難忘的女孩形象,她們為生計所迫做著各種生意,賣瓜、賣鎖陽(一種名貴的中藥)、按摩、出租乘馬。她們的艱辛、調皮、虛情假意、善良美麗,交織成人性的剖面圖和人情的風俗畫卷。有的時候曲意逢迎不是出賣,而是一種善意的謀生之道,一種靈魂的溫暖。真真假假之間,完成著生命的複雜多元。就像作者筆下那個充滿了個性魔力的賣鎖陽的女孩,口氣中的不實,並沒有抵消她活著的豐富有趣。
作者簡介
劉兆林,當代作家,黑龍江省巴彥縣人,漢族。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遼寧省作家協會主席,遼寧省政協常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一級作家。發表各類文學作品三百多萬字,主要有長篇小說《不悔錄》、《綠色青春期》;中、短篇小說及散文集《啊,索倫河谷的槍聲》、《船的陸地》、《三角形太陽》、《雪國熱鬧鎮》、《高窗聽雪》、《和魚去散步》、《父親祭》等十二部,作品曾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文藝獎、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獎”、東北文學獎、曹雪芹長篇小說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本人獲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遼寧省優秀專家、遼寧省德藝雙馨中年文藝家等獎勵。
目錄
親情
和父親搏鬥
父親祭
寄給母親的花
感謝跳舞
和妻子處關係
和兒子交朋友
給兒子的信
黃豆、紅豆
揀莊稼
一枚綠葉
清明燒紙
私情
牛化自己
聽雪書屋
教堂寄雪(6則)
一次遺憾
那年在廈門聽雨
沒有寄出的信
讀你
祝君歡笑
永遠的魚缸
為靈魂尋找明鏡
收藏湘泉
難得孤獨
幽默是青春的伴侶
不亦快哉26則
常情
生命之車
親近21世紀
我是一杯老酒
善待闌尾
道歉的力量
也該感謝“非典”
在那遙遠的火車上
頭被戰爭砸個包
辣椒們也開會
二萬五千里應是一個高度
唱國歌和奏國歌
雞毛蒜皮與愛國主義
曼谷橋再祭
感受瀋水之陰陽
遼寧在海邊
月是故鄉明
筆情
永遠向日的葵花
微笑的彭定安先生
中才之我見
散說朱蘇進
與茶結緣
心海層層浪漫
女性的陽剛
不矮的一棵刺槐樹
皮皮印象
遼瀋詩人寫意
為母親活出的水平
我們“八一”期
我的文學老師
不幸給他送上的禮物
我喜歡的幾句格言
旅情
在西藏想你
絲綢路上的少女
過梵淨山
唱歌時遇見的孩子
千年夜,萬里黃梅
遙寄康定的志瑪
姑蘇留墨
冰峪的山羊
桓仁秋色
黃山筆記
重讀三峽
“九號半”記
世上我最看重的教堂
河記憶體知己
乘美游心
完整的碎片(代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