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歷史祭壇上:戈巴契夫的命運》通過戈巴契夫的人生,主要反映的就是前蘇聯的那段歷史,一個帝國的黃昏,一顆即將墜落的夕陽和一個企圖挽回夕陽墜落的人的命運。《在歷史祭壇上:戈巴契夫的命運》將會更加深入地多層次地深刻全面地反映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震驚世界的蘇聯解體,解體後的俄羅斯經歷的苦難歷程和普京上台後如何力求重振大國雄威的歷史。
作者簡介
鄭建新(筆名西蒙),198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獲碩士學位。曾供職於人民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蘇聯東歐研究所(現為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1989—1990年在前蘇聯莫斯科留學。1992年—2006年在莫斯科主要從事翻譯和文化交流等工作。2002年始,以《環球時報》駐莫斯科特約記者身份為該報供稿。現在俄羅斯遠東某大學任教。中國翻譯家協會專家會員。譯作:《達·芬奇傳》,河南海燕出版社2005年出版。
圖書目錄
從戈巴契夫到普京:我看到的俄羅斯(代序)
卷一·高加索的兒子
家族:遷移來的農民
外公外婆的“寵兒”
外公被捕
戰時和母親相依為命
父親“死而復生”
康拜因駕駛師
卷二·莫大高才生
莫大高才生
與賴莎相識:命運之遇
史達林逝世
畢業返鄉
卷三·一帆風順的仕途
黨務工作者
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及其改革
女兒伊琳娜出世,賴莎通過學位論文
一帆風順的仕途
與安德羅波夫建立友誼
礦泉水火車站的一幕
走進國家權力中心
47歲,重返莫斯科
卷四·走卜權力巔峰
這架機器如何運作
故地重遊
勃列日涅夫時代的結束
短暫的安德羅波夫改革時期
病夫治國:契爾年科執政
走上權力巔峰
卷五·改革始末
1.大幕拉開
4月全會:改革拉開序幕
走出紅牆,走向民眾
改革第一步:反酗酒運動
改革中樞:三套馬車
富有成效的二十七大
車諾比核事故和關於冷戰的思考
民主化和公開性:改革的靈魂和動力
薩哈羅夫平反
雷克雅未克與里根第二次會晤
2.改革在深入
兩次全會和經濟改革的初步嘗試
與柴契爾夫人精彩對話
魯斯特事件和對總書記的“心理診斷”
改革宣言:《改革與新思維》
葉爾欽辭職前後
為布哈林平反,重新看待蘇共歷史
一封信引起的大辯論
十九次黨代會
3.改革之父的茫然
那一天
福羅斯度假中的思考
民族問題給改革蒙上陰影
輝煌與災難在同一天發生
蘇聯人不喜歡第一夫人
改革選舉制和蘇聯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葉爾欽重返政壇
修改憲法第六條:政治體制變更的大結局
外交碩果
怎么辦?改革之父的茫然
當選蘇聯第一位總統
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
黨內鬥爭日趨激化
二十八大:蘇共最後一屆黨代會
4.聯盟解體
兩德統一和訪問新德國
經濟瀕臨崩潰
政治危機和謝瓦爾德納澤辭職
維爾紐斯事件和總統信任危機
全民公決:蘇聯是否存在
赴奧斯陸發表獲諾貝爾獎演說
“8·19”政變
辭去蘇共總書記
保存聯盟的最後努力
聯盟解體
卷六·走下政壇的自由人
戈巴契夫基金會和國際綠十字會主席
思考,著書,出訪,演講
永遠的殤痛:賴莎去世
參閱書目
後記
後記
2011年3月2曰是戈巴契夫的80大壽。生日前夕,美國和俄羅斯的一些媒體相繼採訪了他。80歲高齡的前蘇聯總統,依然精神矍鑠,反應敏銳,談吐幽默,活力不減當年。他說:“我和賴莎曾構想,活到2000年就夠了,不成為任何人的負擔。就是說,我70歲,她69歲。但是她沒能活到。離2000年還有三個月,也即是我們結婚46周年之際,她去世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我的選擇依然不變。有幸遇到我的妻子,這是我的福和驚喜。如果沒有大學經歷,那么我的生活舞台完全會是另一種。自1955年8月始我一直從政,當然,此前在大學學習的5年也從事了團的工作。我不想改變這一切。……改革的結局是不幸的,聯盟解體了。這個結果戰勝了我。我終歸不是其對手。”
戈巴契夫現居住在莫斯科郊區的一幢大別墅里,家人常常和他一起團聚。“(我)賣了我們原來的一切,為大家在莫斯科郊區買了一所大房子,夠所有家人居住,包括兩個外孫女和她們自己的家。”
談起自己的生活,他說:“我每天上網看新聞。夜裡12點躺下睡覺,這是當總統時養成的蠢習慣。早晨7點起床,做操40分鐘,早操後散步,然後聽莫斯科之聲廣播,商務廣播,看電視,然後上網……”
“我不想澄清什麼,歷史就是歷史。最大的價值是生命。我還活著。任何時候也沒有想到能活到80歲。農民出身,土地,勞動。現在我的健康有不少問題。70歲後不是這裡出問題就是那裡不舒服。已經做了幾次手術。……沒什麼,我要說,最重要的是精神狀態。”
一年前在他79歲生日時,回答記者有關改革的成功和教訓時,戈巴契夫說:“改革和當代的最重要的教訓在於,不能指望通過飛躍或劇變獲得成功。當然,我們頭腦中產生這種願望是有歷史原因的。我們一直習慣於自我發泄、自我保護、自我激勵。為了民族大計而在許多方面放棄或限制自我。人們今後還會如此,這是他們的優點……不過,還是不要期望所有的問題可以一下子得到解決。不要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而改革的主要錯誤,我認為是我們沒有很好地利用人民民眾的巨大的支持。我不知道,還有哪個政權得到過如此巨大的支持。然而,我們從1990年春天開始逐漸失去這一支持。我們也沒有抓住時機解決市場問題。人民一直在等待,可我們卻沒能拋棄陳舊的觀點,依然將資金——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都花費在那些已經過時的大項目上。應當使人們的需求、收入與市場保持平衡,讓一部分國防工業企業生產優質民用品。這樣的話,人民就會理解葉爾欽以及激進民主派的做法,也就不會發生叛亂了。可是當時人們認為:也許叛亂分子是對的,也許他們想使國家保持現狀而不致變得更差。但沒過多久他們就明白了,這不是他們要走的路。”
關於人們對改革的看法,戈巴契夫基金會最近一次(2011年)社會調查顯示,54%的人認為改革在當時是必要的。10年前持這個觀點的人是40%,45%的人持相反的看法,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開始明白為什麼要改革。
戈巴契夫在他80大壽之際答記者問時再次聲言:他“任何時候都不會後悔發起改革”, “會有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明白改革的正確性”。
2012年3月又到了戈巴契夫的生日。81歲的前蘇聯總統仍然很活躍,出國演講,著書撰稿,關注和評論時政。他特別關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有關俄羅斯杜馬選舉的舞弊問題,以及由此引發大批民眾走上街頭集會示威的局勢。他一再呼籲公正選舉,表示贊同重新選舉。對於普京再次競選俄羅斯總統,戈巴契夫也幾次發表意見,認為普京已經擔當過兩次總理(第一次時間很短)、兩屆總統,執政時間足夠長了,他不應當再次競選總統,謀求執政。一兩個人(“梅普”或“普梅”)長期執政,對於建立一個真正的公民社會和民主國家無益。他甚至勸說普京不要眷戀權力,學習他當年毅然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的舉動。戈巴契夫的意見引起俄羅斯社會和全世界各國的關注。也許他的意見不無道理,但是俄羅斯社會主流意識卻再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俄羅斯人為爭取民主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包括蘇聯解體,包括蘇聯解體後民眾經歷的苦難,也包括戈巴契夫本人的命運。20年過去了,戈巴契夫認為,今日俄羅斯離真正的民主社會還差得很遠。他很清楚這一點,也會為之堅持不懈地繼續努力。
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戈巴契夫,如今走進了自己生命的暮年。不論當權者對他打壓還是褒獎,也不管自己的同胞如何長時間冷落他,他依然對自己的選擇不棄不捨,嚴守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信仰,頑強地一路走下去。他知道,這是他的生命價值所在,也是上天賦予他的宿命。
(說明:後記引文均來自戈巴契夫基金會和俄羅斯網站相關資料)
2011年1月1 3日完成一稿,呼和浩特
2011年3月28日完成二稿,北京寓所
2012年3月14日完成文稿的最後修改,北京寓所
序言
從戈巴契夫到普京:我看到的俄羅斯
——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訪談記錄
2011年12月,時值蘇聯解體20周年。國內不少媒體相繼以此為專題作了回顧性報導。同月6日,我應邀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從戈巴契夫到普京:我看到的俄羅斯”為題,與網友進行了線上交流。訪談內容恰和本書有關,和接下來要寫的兩本書也有關。因此我將稍加整理的訪談記錄放在這裡,作為《在歷史祭壇上:戈巴契夫的命運》一書的代序。親歷解體前的蘇聯,感受末日黃昏
主持人:您在莫斯科留學時,是蘇聯解體前夕,留學期間給您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鄭建新:1989年8月下旬,我們踏上國列,前往蘇聯首都莫斯科留學。國列穿過蒙古,進入西伯利亞。火車行駛在西伯利亞原野時,那裡的煤礦工人正在進行大罷工。那次罷工使蘇聯當時已經惡化的經濟更加糟糕,也對戈巴契夫的改革帶來更多的困難。
蘇聯改革的第五年,世界矚目。而我們將去蘇聯首都莫斯科留學,可以親眼看到改革,無疑很是興奮。
8月底抵達莫斯科。一個月後我去了莫斯科歷史檔案學院。學院的院長尤里·阿法納西耶夫幾乎是與葉爾欽同樣有名的改革激進派領導人。
以前一直是在北京,在遠處了解和觀察蘇聯的改革,以及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現在則是來到了改革的中心,改革就在我們身邊。但是剛開始的幾個月,近在身邊的改革突然變得非常模糊,因為剛來莫斯科的我們,語言不通,看不懂電視和報紙,周圍是陌生的面孔和環境,發生的事情比在國內知道得甚至還要晚。我們暫時浮在蘇聯社會的表面。
幾個月後,慢慢熟悉了語言和環境,才開始能夠了解和親眼觀察那裡發生的一切。那是一個帝國的黃昏,是一個巨人踉蹌邁出的最後幾步。記憶中最深刻的有這樣一些瞬間:
1989年的新年,戈巴契夫致新年賀詞時表情很沉重;已經不見往曰的自信和風采。蘇聯人是在國家一片混亂中迎來了1990年。電視裡傳出克里姆林宮上空的鐘聲,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悠遠深沉,餘音繚繞,有一種沉重的感覺。
在友誼大學生宿舍聊天時,蘇聯大學生對戈巴契夫的不滿令我驚異,改革一團糟,國家走入死胡同,無政府主義泛濫,經濟危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戈巴契夫太軟弱,我們需要的不是這樣的領導人,需要鐵腕人物,整頓秩序,恢復經濟……這和我們對蘇聯改革和戈巴契夫的了解有太多的差距。
新年過後不久,1990:~2月葉爾欽等人召集的大規模集會,萬頭攢動,令人震撼,遊行者呼喊著否定列寧,否定十月革命的口號,響徹天空。電視裡的場面給人的感覺是,紅色帝國的根基已經動搖了。
戈巴契夫3月當選為蘇聯總統;5月底葉爾欽在俄羅斯聯盟勝出,成為最高蘇維埃主席,蘇共黨內的激烈鬥爭,政壇變化令人眼花繚亂;五一節的紅場遊行後,3萬人走進紅場,高呼最時髦的口號,對國家領導人輕蔑地打著口哨,大喝倒彩,發出“噓噓”聲,令人大跌眼鏡。
二十八大於1990年7月召開,蘇共最後一屆黨代會,我們驚異地得知,葉爾欽退黨了,身邊熟悉的蘇聯人也告訴我,大批黨員退黨,她和丈夫都退黨了;二十八大後,8月我從西歐旅遊回到莫斯科,有幾天食品店竟然麵包脫銷,幾十年未有過的情景,說明了蘇聯物資匱乏到了什麼程度;還有不斷加劇的民族矛盾,我的導師是研究民族問題的,我們在他家裡做客時,他擔憂地講過;
1990年10月3日我坐上了回國的火車。那天極冷,北風呼嘯,雪花飄飄。莫斯科下了第一場雪。火車晚點,半夜時分才啟程。莫斯科漸漸隱沒在黑暗中,那一刻我覺得蘇聯的改革前景如同這漆黑的夜,前途莫測。那天也正是東西德統一的日子。
目睹葉爾欽時期,黑暗中的危機
主持人:葉爾欽時期呢?有哪些記憶深刻的瞬間?
鄭建新:葉爾欽執政的8年,我有7年是在那裡度過的,對那一時期有著深刻而真實的體驗。簡單說,整個葉爾欽時期猶如莫斯科冬季最陰暗的天空。這不僅是指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的社會、經濟、政治狀況,同時還反映在俄羅斯人的臉上。人們的表情凝重,不安,憂慮重重。
炮轟白宮事件記憶猶新。那夜聽得到市中心傳來的槍炮聲,感覺莫斯科就要打仗了。事件平息後我們去了白宮,議會大廈千瘡百孔,上面幾層被煙燻得很黑,沒有窗戶,附近還停著坦克,還有荷槍實彈的軍人。
兩次金融危機,1994年底1995年初,還有1998年,這兩次最大的金融危機我都經歷了。盧布貶值,幾乎成為廢紙,不僅華商和俄羅斯商人都受到巨大損失,俄羅斯百姓頃刻間也失去了多年的積蓄。一次我看到某家銀行前聚集了很多人,他們想把貶值的盧布取出來,換成任何商品,但是銀行里沒有錢……
俄羅斯社會極其不安全,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旅俄華人對此感受最深。1995年我的老闆半夜被搶劫,四個蒙面大盜闖進他租住的公寓,刺傷老闆,打傷他的女兒女婿,搶走7萬美元。這樣的事屢屢發生,很多華人都遇到過,我自己也被搶劫過。其實也不僅是華人,連俄羅斯人都感到生活很不安全。我記得當時俄媒體不斷報導銀行行長連續遭到暗殺,破案?葉爾欽大聲疾呼一定要找到兇手,但一個都沒有找到。還記得電視台一個著名主播被暗殺了,因為他反對在電視上做酒的廣告。俄羅斯的殺手很厲害。
上世紀末發生在莫斯科的恐怖事件,實在恐怖:1999@:夏秋之交,幾天之內三棟居民大樓被恐怖分子炸毀,電視裡的鏡頭是轟然倒塌的居民樓和百姓痛哭的場面,現在回想起來還歷歷在目;還有一些居民半夜被告知要緊急疏散,因為接到了大樓有炸藥的電話……
葉爾欽時期正如俄羅斯一些歷史學家所稱:是俄羅斯幾百年來最暗淡的歷史時期。
對戈巴契夫的評價應客觀真實
網友qawsedrfa:您對戈老感興趣?
鄭建新:是的,我長久以來一直對這個人感興趣。
1985年戈氏走上蘇聯最高領導人崗位,很快他就發起了驚天動地的改革。全世界都很看好。他年輕,充滿朝氣,沒有歷史包袱,思維敏捷,能言善辯,性格坦誠。那時我在讀研究生,由於自國小的是俄語,對蘇聯發生的一切也就更多了一份關心。1987年底調到了中國社科院蘇東研究所工作,研究了解那裡發生的一切就是我的工作。而世界矚目的蘇聯改革也正在戈氏領導下如火如荼地展開。記得1988年我收集了一些資料,寫了一篇關於蘇聯改革的文章《戈巴契夫其人和蘇聯的改革》,刊載在《蘇聯東歐問題》當年第五期,現在看那篇文章,對戈氏的改革估計有些樂觀了。一年後有幸赴蘇留學看到的已經是另一番情景。
戈氏的命運和蘇聯改革的命運不可分。改革以蘇聯解體落幕,戈氏也走下了歷史舞台。這場轟轟烈烈開始卻以聯盟支離破碎解體而告結束的歷史大劇,異常生動複雜曲折壯闊和帶有悲劇色彩,因為改革的發起人得到的並非是他發起改革的目的。這段歷史的一部分我在留學時親眼看到了,更多的也不是很清楚。我很想搞清楚這幕歷史大劇究竟是如何發生,經歷了什麼,又為何如此慘烈地結束。在後來旅居俄羅斯的十幾年間,我一直關注走下政壇的戈氏,一直抱有要寫出這個人和那場改革的願望。
去年在我乘火車赴赤塔大學教書時,同包廂的俄羅斯教師(在青島某大學任教)阿廖娜問我:為什麼寫他?俄羅斯人至今對他沒有好感。我說:他是一個歷史性的人物,他值得寫,值得研究。
網友故園春早:《在歷史祭壇上:戈巴契夫的命運》,談談這本書的寫作,很難寫吧?
鄭建新:戈巴契夫生於上世紀30年代,史達林時期。寫他的生平幾乎涉及到了前蘇聯所有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需要閱讀大量相關書籍和資料,掌握整個蘇聯時期各個領導人的執政情況、功過得失,熟悉蘇共歷史,當然這都是背景資料,最重要的是要熟知本書主人公的成長環境、家庭、性格形成特點、生活經歷、他的愛情及其對他的影響等,這些內在的東西又如何與機遇和條件相重合,將他推上歷史舞台,走上權力最高峰,以及又如何發動了驚世駭俗的改革。我讀了能找到的大量相關書籍和在俄羅斯網站上找到的大量文章。全書分為六部分,重點是改革。那是他一生中所做的最重大的一件事,最不成功的一件事,其結果至今讓他心痛的一件事。但他始終認為,當時改革是必需的。他的改革和他的命運不失為一出最悲壯的歷史大劇,令人扼腕痛惜和深思。
寫作時總的原則是客觀、真實,尺度的把握很重要,將一個高加索移民的農家孩子,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人生的輝煌,又如何懷抱最美好的理想,順應歷史,義無反顧地發起改革,甚至可以押上自己的命運,最終也被改革大潮裹挾,黯然走下歷史舞台,那個龐大的紅色帝國,也在改革中轟然坍塌。他的勇氣令人欽佩,但政治上顯得幼稚,改革中的每一步在策略上也並非考慮很周全,最重要的是,他不僅押上了自己的命運,還將全體蘇聯人的命運押在沒有把握的改革上。他愛自己的理想甚於愛自己的民眾。這大概是俄羅斯人至今沒有原諒他的原因。這是我寫在書里的幾句話。總之,本書通過戈巴契夫的人生,主要反映的就是前蘇聯的那段歷史,一個帝國的黃昏,一顆即將墜落的夕陽和一個企圖挽回夕陽墜落的人的命運。普京是一個有魅力、有個性的大國領袖
網友一天一地一廣仔:您如何看待普京?他與戈巴契夫和葉爾欽有哪些不同?
鄭建新:普京是個有特點有個性的人,他冷靜,理智,不動聲色,強硬;他又多才多藝,上天可駕飛機,入海可開潛艇,擅長柔道,會彈鋼琴,真可謂多才多藝,世界上像他這樣的國家領導人,幾乎沒有第二個。
普京的硬漢形象很有魅力,尤其得俄羅斯女人青睞。
普京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從他第一次競選總統,我在莫斯科就聽到俄羅斯人對他的頗多微詞。但他很善於用媒體來展示自己的魅力一面。加上他執政的幾年國際大環境不錯,油價一路高升,俄羅斯經濟得以復甦。他的聲望也如日中天,非常高。但近幾年反對他的呼聲有越來越強的趨勢,特別是這次梅普“二人轉”,俄羅斯很多人感覺受到愚弄,很反感。這次俄議會選舉已經凸現這一問題。這也給他競選總統罩上陰影。即使他再次當選,他所面臨的局勢也與以前會有很大不同,將面對更多的挑戰。但總的來說,普京不失為一個有能力和魅力的大國領袖。他前面的8年執政,改變了俄羅斯千瘡百孔、支離破碎的境況,恢復了一個大國的尊嚴和自信,這是有目共睹的。
他是後蘇聯時代的新一代國家領導人。他出身於克格勃,此前也有一位,即安得羅波夫。戈巴契夫、葉爾欽、普京——三位領導人所處時期不同,面臨的任務不同,性格也不同。
從現在看大眾對反腐效果和成效不是很滿意
網友銀山拍天浪:看到報導,很多俄羅斯中產階級都想移居他國,原因是國家的腐敗,可否談談俄羅斯的腐敗問題?哪個時期最嚴重?如何治理?有沒有成效?
鄭建新:腐敗在前蘇聯就很嚴重了。1989-1990年留學期間,看到不少這方面的問題。他們的腐敗很有特點,每個人,哪怕只是個售票員、宿舍管理員、售貨員,都可能利用手中那點權力索要錢物。比如在火車站買不到火車票,但只要在護照里夾點錢或是一塊朱古力遞進去,問題就能解決;再比如宿舍管理員說你違規了,送她點好處或小禮物,馬上默許你在宿舍做飯、點電爐什麼的;櫃檯上買不到的東西,比如一次我們在“兒童世界”看到排長隊買吸塵器,很遺憾沒輪到我們就賣完了,走到櫃檯前,那個售貨員卻從櫃檯下面拿出兩個,問我們要不要,價錢是公價的兩倍。
蘇聯解體後這個問題更為嚴重。華人碰到的主要是在經商方面和辦理居住簽證方面。經商方面,比如清關,不送好處簡直不可能拿出自己的商品,沒有問題也會找出問題,讓你的商品躺在倉庫里,每天要交很多罰金。而辦理居住簽證,就是在莫斯科警察局,那裡可以說是貪污受賄最嚴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那裡的每個人都能得到巨大的好處,坐在收檔案視窗里的漂亮女孩,塞她點錢會迅速周到地為你辦理,否則可能你要多跑好幾趟,隨隨便便找個理由就可以拒收你的檔案;分管局長更是個美差,不少人的延期居住簽證要得到局長的特批,這就給了局長一個收取好處費的合理機會,而且由此衍生出了“黃牛”,他們和局長很熟,他們去找局長沒有辦不成的事,好處費自然他們也有一份。一般一個人的延期居住簽證黃牛最少都要收200美金。此外,其他方面的腐敗在媒體上也可以不時看到。腐敗像癌細胞那樣蔓延,每一個有可能的人都不放過收取好處費的機會,很難治理。有一次我打計程車丟了一個小本子,上面全是聯繫電話,我很著急。兩天后那個司機打來電話,說是給他錢他就給我送來,要的錢還不少,那張無恥的臉現在還在我眼前晃……
普京時期和梅德韋傑夫執政後一直高喊打腐反腐,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2008年制定了《反腐敗法》,突出要預防,公民參與,完備體系等;此前,梅德韋傑夫執政初始就每周召開一次直屬總統的反腐敗委員會會議,還制定了公務員的道德行為準則法,今年又簽署了新的反腐敗法令,規定受賄貪污者最高罰款可達收取賄賂的100倍,從個人資產中扣等。但是成效似乎不很顯著,民眾仍不滿意。
最近看到俄網站上一個網友提的問題:俄羅斯的官員100%腐敗還是99%?很多跟帖回答:絕對是100%,還補充了一句:不僅是俄羅斯。有人這樣解釋為什麼:官員是一個完整的鏈,如果去掉了其中一環,那么鏈條就會斷裂,無法存在,所以不貪腐的官員很快會被從中清除掉。
主持人:史達林的女兒剛剛在美國去世了,俄羅斯人怎么看待史達林的女兒?
鄭建新:約瑟夫·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11月22日在美國一家養老院去世。俄羅斯媒體電台電視台都有報導,俄羅斯百姓對此也比較關注。
電視一頻道簡要播放了她的資料圖片,並這樣說:曾經被稱為各族人民領袖的史達林的女兒,一生的一半在西方度過。她的一生更像一本冒險小說,沒有任何蘇聯權貴子女通常的命運。父親最喜愛的是她。克里姆林宮公主的生活大起大落,飽嘗富貴和貧困。她有過三個名字:出生時的斯維特蘭娜,後來生活中的阿利盧耶娃,去世時名為拉娜·皮傑爾斯。她違背父親的意願和蘇聯沿襲的老規矩生活。在一次採訪中她說:我恨俄羅斯,蘇維埃的俄羅斯,我永遠不會回去。我不是俄羅斯人。1967年叛逃到美國。1970年第三次結婚,丈夫姓皮傑爾斯。生了一個女兒奧莉加,後來她與丈夫離婚,週遊世界,以寫回憶錄的稿費生活。1984年突然回到莫斯科,並探訪了家鄉喬治亞;但不到兩年,又返回美國。最後一年她住在美國威斯康星一個小鎮,開始租房住,後來去了養老院。
《共青團真理報》也作了報導,稱她死於赤貧。她很遺憾母親嫁給了史達林,而不是木匠。她以自己受難的一生為父親受罰。她改變了一切:國籍,丈夫,信仰,卻無法改變她是史達林的女兒。史達林的陰影一直跟隨著她。她說:無論我在哪裡,在美國、瑞士、印度還是奧地利,或是到一個孤島上,我永遠是自己父親的名字的政治囚犯,就像我國的今天。
俄羅斯網上看到俄羅斯人這樣一些評論:
真可怕,她不是女兒,出賣了自己的親生父親。
她的命就是這樣,如今她的靈魂終於回歸了寂靜……
非常值得同情的人,卻不得不背著那個時代的獨裁者的重負,但這並非是誰的過錯……
網友糖果樂園:俄羅斯年輕人的狀況?他們是否也像中國年輕人,是車奴和房奴?
鄭建新:我去年在赤塔大學任教時,對我教授的三年級大學生作了一份問答卷,可以從某個方面反映俄羅斯年輕人的狀況:
問:什麼時代出生?前蘇聯還是俄羅斯?
答:前蘇聯末年,1990年,1989年。
問:知道蘇聯嗎?怎么看蘇聯?
答:知道,但那時需要改革。
問:知道戈巴契夫的改革嗎?對改革如何看?
答:人們可能不喜歡戈巴契夫,但改革是必要的。
問:去過莫斯科嗎?
答:沒有,去過滿洲里。
問:對現在的生活如何看?
答:不很好,我們寄希望於未來。
問: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
答:……
問: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答:去中國工作,或去其他國家。
問:信教嗎?
答:信。(幾乎是全部)
問:喜歡赤塔嗎?
答:不很喜歡,這裡太落後。
問:吸菸嗎?
答:13人有三人吸菸(還好,有的班女生絕大部分吸菸)。
我看到的俄羅斯大學生,學中文的,很刻苦,業餘時間除了學習就是睡覺。“我們沒有時間娛樂,”她們對我說。
買房肯定是要貸款的,尤其在莫斯科,天價,比北京還貴;汽車相對便宜。
俄羅斯旅途豐富了我的寫作視野
網友楊再昌:旅俄生涯對您的人生及寫作有哪些啟發和影響?
鄭建新:俄羅斯人坦率,不會揣摩別人,有話直說,有時讓人覺得變臉很快。俄羅斯人有著堅韌和罕見的忍耐力,歷經滄桑,卻依然頑強。俄羅斯精神可以說是他們內心深處對東正教的虔誠的信仰,感謝上蒼,寄希望於上蒼,他們相信這輩子的苦難,可以換取死後的安寧。
俄羅斯很美,大自然,天然的,森林,海洋,湖泊,莫斯科市內就有很多大片森林,還有美麗的莫斯科河。那裡冬季寒冷,對俄羅斯人的性格肯定有影響,他們的堅韌不屈與此密切相關。俄羅斯氣勢宏大自然美麗的風光也是他們文學藝術的創作源泉,靈感的來源。
俄羅斯為什麼有那么多出色的文學家和詩人,正是源於此。遊覽過俄羅斯的美景,就會有很深的體會。我在那樣一個環境中生活這么多年,自然多少也會受到薰陶,受到影響。況且一個人漂泊在外,常感孤獨,也由此極大地豐富了內心世界,並且很想將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寫出來。
主持人:有人說,您的《俄羅斯證人》一書是近些年反映俄羅斯的最生動和真實的一本書,聽說打算寫成系列作品,能否談談您的寫作計畫? 鄭建新:總的構想是, 《俄羅斯證人》一書寫了三個時期:紅色帝國的最後時光(戈巴契夫時期),黯淡的葉爾欽時期,交錯光影的普京時代,從社會底層百姓小事,至國家重大事件,以作者親眼目睹的生動故事展示一個國家和民族經歷的歷史巨變;接下來的三本書是這三個時期的執政者的傳記,恰好可以構成一套完整的叢書。該叢書將會更加深入地多層次地深刻全面地反映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震驚世界的蘇聯解體,解體後的俄羅斯經歷的苦難歷程和普京上台後如何力求重振大國雄威的歷史。這會是一套很有價值的系列叢書。出版社對此也很感興趣。打算先寫普京,然後是葉爾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