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史
1908年,西蒙?威恩伯格(羅馬尼亞籍波蘭人)在泰佩巴希建立了土耳其第一家電影院。弗阿特?烏茲克納伊於1914年拍攝的紀錄片《阿亞斯泰法諾斯俄國紀念碑的倒塌》是土耳其人拍攝的第一部影片。1915年恩維爾帕夏命令由西蒙?威恩伯格領導土耳其中央軍隊電影部,這是土耳其的第一個電影生產機構。1916年,土耳其國防全國委員會也開始製片。1918年,這兩個機構的設備轉交土耳其殘廢軍人協會,其後又轉交給大國民議會的軍隊管理。這一時期,拍攝了幾部短片和土耳其的第一批故事片,主要有《魔爪》(1917)、《特務》(1917)、《希梅特老爺的婚禮》(1918)等,這些影片大多是搬上銀幕的戲劇作品。
土耳其第一個製片公司凱馬爾電影公司建立於1922年。1928年,伊佩克電影公司成立。1922~1939年間,這兩家公司的業務主要在國外進行,而演員及片目則由著名戲劇家穆赫辛?埃爾圖格魯爾根據伊斯坦堡劇團演出的劇目選定。同時,開始了農村片、偵探片、喜劇片、歌劇片和歷史片的嘗試。1931年土耳其第一部有聲電影《在伊斯坦堡的大街上》由導演穆赫辛?埃爾圖格魯爾拍攝完成;次年,伊佩克電影公司建成了第一座有聲電影攝影棚。
1938年 6月29日,土耳其的戲劇和電影由國家接管,並制定了有關法律,降低票房稅收。1938年,伊佩克公司拍攝了《愛情的眼淚》和土耳其第一部歌舞片《上帝的天堂》。1939年8月8日土耳其通過了電影和電影劇本檢查法。該檢查法規定“不允許與國家制度相牴觸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思想的宣傳影片上映”。
1938~1944年,好萊塢影片和埃及影片打入土耳其市場,使土耳其電影事業受到嚴重打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減少了進口影片的數量,土耳其的電影事業有所發展。從事電影業的人數劇增,製片廠發展到18家。1948年,市政減少了對國產片的娛樂稅,從而支持了國產片的拍攝,影片的質量也有所提高。1952~1955年間,導演呂特菲?阿卡德拍攝的影片開始擺脫戲劇的影響,並嘗試拍攝社會題材的影片。然而,鑒於國家的經濟狀況,土耳其真正的電影事業尚未形成,影片的內容和質量也受到當局電影檢查的限制和影響。
60年代初期,土耳其電影製片公司迅速增加,年產影片達95部。1961年,土耳其公布新憲法;其中有關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新條令對1939年的條令作了修改,使一些有抱負的電影藝術家能為土耳其電影保持一定的藝術水平並在銀幕上反映社會現實作出努力。60年代中期電影年產量已達 200部以上,其中主要有:反映犯罪青年生活的《黑夜之外》(1960)、反映土耳其農村現狀的《蛇的報復》(1962)、描寫大城市裡的小市民為生存鬥爭的《苦澀的生活》(1963)、提出農村問題的《乾旱的夏天》(1964)、再現煤礦工人生活的《城裡的陌生人》(1963)、反映農民湧入大城市的《漂泊異鄉的鳥兒》(1964)、表現組織工會和罷工的《在黑暗中覺醒的人們》(1965)等。
60~70年代之交,土耳其電影發展較快,到1973年,土耳其電影年產量已達208部,其中178部是彩色影片。70年代末電視的出現使土耳其電影的發展受到挫折,年產量下降到每年65部。這一時期,著名導演、作家、演員伊爾瑪茲?居內依創作的影片被認為是土耳其最重要的影片。他拍攝的影片如《希望》(1970)、《哀歌》(1971)、《父親》(1971)、《同志》(1974)、《不安》(1975)對社會現狀持尖銳的批評態度,受到廣泛的重視。1982年他執導的《道路》獲坎城國際電影節大獎。
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影片還有呂特菲?阿卡德導演的《邊界的法律》(1966)、《母親》(1967);阿蒂夫?伊爾馬茲導演的《孳生地》(1966)、《大地的血》(1966)等。
1955年土耳其設立了旨在發展民族電影事業和培養民族電影工作者的電影生產和實踐中心。它拍攝的較成功的影片有《查禁》(1977)、《在聖弗蘭勃魯的時候》(1978)。1979年它完成了與蘇聯合拍的影片《我的愛,我的憂傷》,該片是根據土耳其著名詩人納齊姆?希克梅特的作品改編的。
80年代,土耳其有10個大型的電影製片廠和50個獨立的電影企業。為發展電影事業,從1964年起,土耳其每年在安塔利亞舉行“金桔獎”電影節,在阿達納舉行“金棉桃獎”電影節。1978年,土耳其文化部下設電影管理局。1986年土耳其通過土耳其電影法
著名影片
60年代初期,土耳其電影製片公司迅速增加,年產影片達95部。1961年,土耳其公布新憲法;其中有關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新條令對1939年的條令作了修改,使一些有抱負的電影藝術家能為土耳其電影保持一定的藝術水平並在銀幕上反映社會現實作出努力。60年代中期電影年產量已達200部以上,其中主要有:反映犯罪青年生活的《黑夜之外》(1960)、反映土耳其農村現狀的《蛇的報復》(1962)、描寫大城市裡的小市民為生存鬥爭的《苦澀的生活》(1963)、提出農村問題的《乾旱的夏天》(1964)、再現煤礦工人生活的《城裡的陌生人》(1963)、反映農民湧入大城市的《漂泊異鄉的鳥兒》(1964)、表現組織工會和罷工的《在黑暗中覺醒的人們》(1965)等。
60~70年代之交,土耳其電影發展較快,到1973年,土耳其電影年產量已達208部,其中178部是彩色影片。70年代末電視的出現使土耳其電影的發展受到挫折,年產量下降到每年65部。這一時期,著名導演、作家、演員伊爾瑪茲·居內依創作的影片被認為是土耳其最重要的影片。他拍攝的影片如《希望》(1970)、《哀歌》(1971)、《父親》(1971)、《同志》(1974)、《不安》(1975)對社會現狀持尖銳的批評態度,受到廣泛的重視。1982年他執導的《道路》獲坎城國際電影節大獎。
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影片還有呂特菲·阿卡德導演的《邊界的法律》(1966)、《母親》(1967);阿蒂夫·伊爾馬茲導演的《孳生地》(1966)、《大地的血》(1966)等。
1955年土耳其設立了旨在發展民族電影事業和培養民族電影工作者的電影生產和實踐中心。它拍攝的較成功的影片有《查禁》(1977)、《在聖弗蘭勃魯的時候》(1978)。1979年它完成了與蘇聯合拍的影片《我的愛,我的憂傷》,該片是根據土耳其著名詩人納齊姆·希克梅特的作品改編的。
電影文化
80年代,土耳其有10個大型的電影製片廠和50個獨立的電影企業。為發展電影事業,從1964年起,土耳其每年在安塔利亞舉行“金桔獎”電影節,在阿達納舉行“金棉桃獎”電影節。1978年,土耳其文化部下設電影管理局。1986年土耳其通過土耳其電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