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 | 釋見信 | ||
出 版 社: |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條 形 碼: | 9787561340134 ; 978-7-5613-4013-4 | ||
I S B N : | 9787561340134 | 出版時間: | 2008-8-1 |
開 本: | 16開 | 頁 數: | 318 頁 |
定 價: | 68 元 |
內容簡介
本書的最大亮點是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圖解"形式的編輯手法,可以讓您的閱讀變為一場輕鬆愉快之旅。其特點是:①用更貼近生活的語言,為您解決宗教術語的限制和障礙。②用繪圖、考古照片、表格等將您的閱讀形式從線性的文字帶進三維的立體空間。③將文字、圖表等豐富卻零碎的各種視覺元素,綜合成一個完整而有機的體系。以現代手法再現佛陀傳奇一生。為成解脫大道,拋卻繁華、愛情與親人,執意出家苦行,佛祖一生傳奇。轉世輪迴,生生死死,釋迦牟尼何以成佛的前世姻緣。
本書目錄
史實與神話:印度大地上的佛跡/ 9~13屍毗王本生故事/ 18編者序:釋迦牟尼與佛教/ 20本書內容導航/ 28佛教與釋迦牟尼1.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 322. 沙門思潮:佛教產生時的印度思想歷史背景/ 343. 佛祖傳奇:釋迦牟尼生平/ 36釋迦牟尼傳奇的一生1. 太子誕生:迦毗羅衛是釋迦牟尼的故鄉/ 402. 仙人來訪:阿私陀預言太子的命運/ 423. 沉思冥想:悉達多太子與眾不同/ 444. 情定比武場:悉達多太子迎娶耶輸陀羅/ 465. 出四門游:悉達多太子見“老、病、死”/ 486. 離宮出走:悉達多深夜離開迦毗羅衛/ 507. 跋伽仙林:悉達多太子與苦行者們的爭論/ 528. 迦毗羅衛的使者:淨飯王派使者規勸悉達多/ 549. 俗利勸誘:王舍城見頻婆娑羅王/ 5610.非想非非想處:阿羅邏伽藍仙人的解脫之道/ 5811.獨自修煉:伽耶山太子修苦行/ 6012.降魔:悉達多成佛前的最後障礙/ 6213.終成正果:悉達多樹下成佛/ 6414.初轉法輪:佛教僧團成立/ 6615.優婆塞和優婆夷:佛教最初的在家信男女/6816.三迦葉皈依:佛教僧團擴大到1000人/ 7017.竹林精舍:佛陀獲得第一個傳法基地/ 7218.繼續擴大僧團:佛陀在竹林精舍又收諸多弟子/ 7419.園精舍:舍衛城建傳法基地/ 7620.回鄉說法:釋迦族諸王子皈依佛門/ 7821.最初的比丘尼:波波提率500婦女加入僧團/ 8222.須提那的故事:佛陀制定戒律的因緣/ 8423.行五善,除四惡:佛陀規勸玉耶女/ 8624.禮拜六方:善生歸佛化/ 8825.阿難的煩惱:摩登伽女出家證聖果/ 9226.迫害開始:佛教僧團受到外道陷害/ 9427.叛教遭報:提婆達多自取滅亡/ 9628.十大比丘:佛陀的十大弟子/ 9829.非常教化:佛陀富有魅力的教育方式/ 11030.最後時刻:佛陀在涅前的說教/ 11431.娑羅雙樹:佛陀最終涅/ 118釋迦牟尼本生故事1. 佛本生:講述佛祖前世的故事/ 1222. 太子捨身飼虎:布施的極致/ 1263. 具光王與白象:佛是調伏自心的勇士/ 1284. 毗琉璃王屠殺釋迦族:善惡業報如影隨形/ 1305. 忍辱仙人與歌利王:忍辱波羅蜜/ 1326. 18顆頭顱水怪與數論派哲學家:粗言穢語釀成大禍/ 1347. 追求佛法真理可捨身取義:婆羅門與羅剎/ 1368. 大悲心太子與八關齋戒:佛法不離世間法/ 1389. 鳥、兔子、猴子和大象的故事:和睦四瑞/ 14010.裝死的小鹿:知識的重要性/ 14211.沙漠魔鬼與兩隊商人:五度如盲,智慧為導/ 14412.美食國王與愛欲使者:貪婪是束縛/14613.孤獨的患病比丘:修行應積福業/ 14814.忍辱的水牛:嗔怒只能傷害自己/ 15015.致命的毒草:無明是輪迴的禍根/ 15216.守財奴與我所鳥:錢財乃身外之物/ 15417.起死回生的咒語:學習應戒驕戒躁/ 15618.貪吃蜜草的羚羊:五欲的束縛/ 15819.六牙白象與獵人:佛菩薩無處不在/ 16020.婆羅門善慧:積財應積七聖財/ 16221.氣餒的比丘:精進波羅蜜/ 16422.為人做事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非時而啼的公雞/ 16623.愚鈍的比丘:消除業障是證悟的前提/ 16824.佛為什麼有塔八萬四千:八萬四千塔因/ 17025.中空的蘆莖:佛法大海以信能入/ 17226.鹿住優婆夷的疑惑:斷淫慾不一定能解脫/ 17427.去除合不合意與無所謂:佛法的修根/ 17628.娑竭陀長老與酒:酒是穿腸毒藥/ 17829.世界上的事物是千變萬化的:蠢笨的學生/ 180佛教基本教理1. 四聖諦:世間四條真理/ 1842. 世界的起源:緣起/ 1863. 事物的存在形式:無常與無我/ 1884. 佛教對鬼神的認識:無神/ 1905. 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命運:輪迴/ 1926. 佛教理想的永恆狀態:涅/ 1947. 成佛的素質:佛性/ 1968. 認識世界本源的正確方法:中道/ 1989. 卑賤生賢達:佛教的平等觀念/ 20010.佛教另類的價值觀:不一樣的善與惡/ 202佛教的修行1.修行含義和目標:佛教修行概說/ 2062.三學:佛教基礎修行之戒、定、慧/ 2083.小乘佛教的修行方法:三十七道品/ 2104.小乘佛教的修行階段:四向四果/ 2125.大乘佛教的修行方法與階段:菩薩行與菩薩果位/ 2146.密宗的修煉法門:三密/ 2167.密宗的四個修行階段:四部瑜伽/ 2188.佛教信徒的種類:七眾/ 2209.佛教僧團的活動準則:戒律/ 22210.最嚴格的佛教戒律:具足戒/ 224佛教典籍1. 佛教三藏是佛教典籍的基本分類:經、律、論/ 2282. 佛教典籍是逐步形成的:四次集結/ 2303. 佛教典籍大集合:大藏經/ 2324. 原始佛教的經典:四部《阿含經》/2345. 眾說紛紜:部派佛教的論藏/ 2366. 諸法實相:大乘佛教《法華經》/ 2387. 經中之王:大乘佛教《華嚴經》/ 2408. 一切性空:大乘佛教《金剛經》/ 2429. 密宗的經典:《大日經》與《金剛頂經》/ 24410.中國本土的佛經:《壇經》/246佛教發展史1. 部派佛教時期:佛教分裂成許多宗派/ 2502. 佛教走上新階段:大乘佛教/ 2543. 早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中觀派/ 2564. 中期大乘佛教的代表:瑜伽行派/ 2585. 大乘佛教的末期代表:瑜伽中觀派/ 2606. 印度佛教的終結:密宗/ 2627. 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中國/ 2648. 半島佛傳:佛教在朝鮮/ 2689. 北傳的終點:佛教在日本/ 27210.南傳的起點:佛教在斯里蘭卡/ 27411.1500多年的傳承:緬甸的佛教/ 27812.絕對主流:泰國的佛教/ 28213.扶南佛影:高棉的佛教/ 28414.受中國的影響:越南的佛教/28615.曾經的佛跡: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佛教/ 288附錄一、佛、菩薩、羅漢/ 290二、佛教常見難字注音/ 296三、佛教基本概念/ 298四、佛教戒律/ 299五、佛教典籍/ 300六、大方廣佛華嚴經《華藏世界品》原文/ 303
文章節選
本書還收錄了一些佛本生故事,講述釋迦牟尼成佛前在轉世輪迴中發生的一些因緣故事,其中很多道理對現代人也會很有啟發。除此之外,《圖解釋迦牟尼:認識佛陀的大智慧》還對佛教的一些基本理論、佛教的修行實踐、佛教典籍、佛教的發展歷史等方面做了分章闡述。這對了解佛教知識,更全面地感受釋迦牟尼的思想也很有幫助。佛教誕生於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本屬於反婆羅門教主義思潮中的一支小小教派。可在經過2500多年的發展之後,佛教已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對當今社會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比如在中國,佛教早在隋唐時期便已完成本土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又如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佛教甚至取得了國教的地位。不僅在東方,近年來很多西方青年也逐漸對佛教產生興趣,至此,佛教開始登上歐、美大陸。佛教為什麼會取得如此成就呢?這一切都與一個稱之為釋迦牟尼的人有關,因為他是佛教的創始人,他的努力與智慧為今天佛教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時光倒流到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在一座名為伽耶山的苦行林中,一位青年坐在一顆大樹下,正在冥思著什麼。他就是年輕的釋迦牟尼,此刻正在苦苦地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本是位於古印度東北部的一個小小邦國——迦毗羅衛的太子。悉達多太子從懂事時起就常常思考人生、思考世界。當他有一天發現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和煩惱的時候,便發誓要為全人類找到一條解脫的大道。為此,年輕的太子拋棄了自己的王國、妻兒以及一切榮華富貴,毅然出家修道去了。6年過去了,就在本段開頭所提到的那片苦行林中,悉達多太子終於證悟了真理,從此自稱為“佛”,意為“覺者”,也稱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隨後,釋迦牟尼隻身趕到鹿野苑,向曾經侍奉過自己的5名侍衛宣講了自己的感悟,並度化了他們,收他們為弟子。這件事在佛教史上被稱為“鹿野苑初轉************”,這是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佛教的正式成立。從此,釋迦牟尼就帶領著這5個人踏上了布教的旅途,開始偉大而輝煌的事業。他的目標是消滅一切煩惱,拯救眾生脫離苦海。釋迦牟尼用一生在實踐著他的諾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釋迦牟尼的足跡踏遍了恆河兩岸,上至國王、下至奴隸,千千萬萬的人從他的教法里獲得了解脫。比如,在度化奴隸優波離時,佛陀主張“微木能生火,卑賤生賢達”的眾生平等精神。這種精神在幾千年前的等級森嚴的階級社會中不啻具有巨大的進步性和革命性。這不僅體現了佛陀所具有的革命家的魄力,同時也體現了他那顆仁慈的、溫暖的、充滿了人道主義關懷的心。45年過去了,在釋迦牟尼80歲那年,他涅於拘屍那羅城的娑羅樹林裡。涅之前,佛陀預言他的教法將於不久之後弘傳北方,未來還會流行於西方。2500多年過去了,釋迦牟尼的預言應驗了。相信,以佛教為載體的佛陀精神還會流轉下去,繼續教誨我們,給予我們以人生的啟示。在早期佛教典籍中,並沒有關於釋迦牟尼生平的完整記錄。其事跡主要散見於佛教各宗派的經律中,而且往往與神話傳說交織在一起,但經過整理,我們還是可以發現釋迦牟尼一生的主要事跡。《圖解釋迦牟尼:認識佛陀的大智慧》就是以釋迦牟尼一生的事跡為主體,追尋他的一生,溫習他的學說。通過閱讀,感知佛陀智慧的頭腦、慈悲的胸懷,希望會為那些浮躁、忙碌的現代人帶來一股清涼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