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譯局

0世紀初荷印殖民政府在印度尼西亞設立的官方書刊編纂和出版機構,目的在於壓制印度尼西亞民族的覺醒和民族文化的發展,進一步推行以奴化教育為中心的“道義政策”。 它的前身是 1908年設立的民眾讀物管理委員會,1917年改組為圖書編譯局。

tushu bianyiju
圖書編譯局
Balai Pustaka
20世紀初荷印殖民政府在印度尼西亞設立的官方書刊編纂和出版機構,目的在於壓制印度尼西亞民族的覺醒和民族文化的發展,進一步推行以奴化教育為中心的“道義政策”。 它的前身是 1908年設立的民眾讀物管理委員會,1917年改組為圖書編譯局。它的任務是遏制可能“破壞政府權力和國家安全”的民族文學,要求作品用規範的“官方馬來語”,以此來阻止印度尼西亞民族共同語的成長。自設立起至1942年共出版各類圖書近兩千種,並辦有雜誌。
圖書編譯局通過對圖書出版發行的壟斷,左右印度尼西亞新文學的發展。它雇用了一批米南加保人充當編輯和改稿人,按照荷印殖民政府的要求決定作品的取捨。20年代的文學作品幾乎都由它出版發行,因此有人把印度尼西亞文學這一時期稱為“圖書編譯局時期”,這時期的語言風格稱為“圖書編譯局的風格”。荷印殖民政府時期,許多著名的作家曾在圖書編譯局任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