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
地點 | 圖拉真廣場 |
建築時間 | 113年 |
建立者 | 圖拉真 |
類型 | 羅馬凱旋柱 |
材質 | 大理石 |
歷史
圖拉真在取得對達西亞戰爭勝利之後,立即在各地大興土木,在羅馬也造起了一些紀念性建築物。廣場、廟宇、庭院、紀功柱、藏書庫、交易所等等,把羅馬裝綴得異常繁華。在這些完整的建築群中,至今保存完好的建築殘跡是羅馬紀功柱—— 圖拉真圓柱。
圖拉真圓柱系大理石砌成,高達27米,它的基座是愛奧尼亞柱式,柱頭採用多立克柱式。柱頂上還聳立著羅馬元首圖拉真的青銅像(此像已在16世紀換下,代之以基督教傳說的聖彼得像)。
柱身上環繞著長達200米的 飾帶浮雕,繞柱共二十三轉,全部畫面是圖拉真率領軍隊征服達西亞的戰爭。這幅長卷浮雕詳細地記錄了圖拉真親自率領軍隊跋山涉水,日夜艱苦卓越絕、鏖戰不息的經歷,它的中心思想即是歌頌帝國戰功,宣揚武力權威。為了迎合這個好大喜功的皇帝的口味,當然免不了對歷史作一些歪曲,但儘管如此,這裡記載的事件是按照實際戰場上的情景刻畫的,所有的人物、軍事裝備、戰爭陣勢、民族特徵,都合乎歷史真實,它給後世留下一份極其珍貴的形象資料,諸如行軍方式,兵器樣子,地理環境,都具有經得起歷史考證的文獻價值。因此,這座紀功柱不僅是藝術品,還是一種文獻。
藝術價值
飾帶浮雕上總共刻畫了2500個人物,採用前進式散點透視方法,生動自如地把那些層次複雜、細節瑣碎的不同場面組成一條狹長的帶狀畫面。
從構圖學上觀察,它有許多可取之處,首先它運用的是淺浮雕方式,人物構圖比較緊湊,場面繁而不亂。由於受到傳統浮雕程式的影響,在表現羅馬人時出於美化需要,反顯得呆滯而單調,而在表現敵對一方達西亞人時,卻無拘無束,人物動作顯得誇張,頗有生氣。
除些以外,還有緩緩的多瑙河水,地平線上的羅馬前哨,著了火的房屋以及那些橫貫河流的橋樑、營帳、城堡……等等,這一切構成了極為豐富的一幅戰爭的形象圖冊,而圖拉真的形象前後竟出現了90次。
這座大理石圓形紀功柱,其內圓是空心的,柱內安裝了螺旋式梯子,共有二百個台階,抬級而上可達於柱頂。它作為對羅馬帝王崇拜的象徵物,設計者的構思可謂聰明之極。
我們從柱基知道這座紀功柱建於公元106-1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