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真跡四十全錄

簡介

《圓明園真跡四十全錄》,《清鹹豐十年庚甲及西曆1859年各國聯軍火焚圓明園以前之實在真跡四十全錄》,是通草著色剪貼畫,清佚名之作,是英法聯軍從園內搶出倒賣而倖存的園內遺物。現存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為清乾隆年間宮廷畫師沈源唐岱根據圓明園著名景群繪製的絹本彩色四十景圖及汪由敦楷書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題詠,原存於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搶掠燒毀圓明園時被劫,現存於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1983年,法國學術界將四十景圖詠彩色底版贈予圓明園。
圓明園四十景
正大光明 勤政親賢 九州清晏 鏤月開雲 天然圖畫 碧桐書院 慈雲普護 上下天光 杏花春館 坦坦蕩蕩 茹古涵今 長春仙館 萬方安和 武陵春色 山高水長 月地雲居 鴻慈永枯 匯芳書院 日天琳宇 澹泊寧靜 映水蘭香 水木明瑟 濂溪樂處 多稼如雲 魚躍鳶飛 北遠山村 西峰秀色 四宜書屋 方壺勝境 澡身浴德 平湖秋月 蓬島瑤台 接秀山房 別有洞天 夾鏡鳴琴 涵虛朗鑒 廓然大公 坐石臨流 曲院風荷 洞天深處

作者簡介

【圓明園四十景作者簡介】
沈源(清)善畫佛像。乾隆(一七三六-一七九五)時供奉內廷,與唐岱(一六七三-?)合作應真圖,得邀睿題。九年唐、沈合作圓明園圖
唐岱(1673-1752後)〔清〕字毓東,號靜岩,又號知生、愛廬、默莊,滿洲正藍旗人。承祖爵,任驍騎參領,官內務府總管,以畫祗候內廷。山水畫初從焦秉貞學,後與王敬銘、張宗蒼同為王原祁弟子,名動京師。康熙帝甚賞其畫,常召作畫,賜稱“畫狀元”。雍正中正式入宮至乾隆十一年左右出宮,在此期間“深荷兩朝知遇”,乾隆帝“數有題詠,後益被寵遇”,其作品和理論在畫院稱譽於時。山水師法王原祁,遠承董、巨、黃、王之遺脈,用筆沉厚,布局深穩,但為適應宮廷需要,其畫風更趨纖秀細膩,瑣碎繁複,富於裝飾性。傳世作品有雍正五年(1727)作《重巒疊翠圖》軸,藏北京畫院;《劉長卿詩意圖》軸、乾隆六年(1741)作《晴巒春靄圖》軸藏故宮博物院;《松鶴圖》軸藏瀋陽故宮博物院;《溪流曲盡圖》軸藏浙江省博物館;與郎世寧合作《乾隆春郊試馬圖》卷藏日本京都有鄰館;乾隆十七年(1752)作《青山白雲圖》,時年已八十。精畫理,著有《繪事發微》。亦工詩,著有《載樂堂集》。
汪由敦(清)(公元一六九二年至一七五八年)字師茗(一作師敏),號謹堂,安徽休寧人。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一年,卒於高宗乾隆二十三年,年六十七歲。雍正二年(公元一七二四年)進士,改庶吉士。乾隆間,累官至吏部尚書。老誠敏慎,在職勤勞。金川用兵,廷諭皆出其手。卒,加贈太子太師,諡文端。由敦學問淵深,文辭雅正,兼工書法。著有《松泉文集》二十卷,《松泉詩集》二十六卷,《四庫總目》並行於世。
乾隆帝,清高宗乾隆帝,姓名愛新覺羅·弘曆,諡號“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於嘉慶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於雍親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曆被立為太子,十一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與軍國要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曆即位,改年乾隆。由此,他站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至高點,開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他60年的穩定統治,維持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他的時代,是中國封建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經過漫長沉澱之後的集大成的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