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馬與駿馬

國馬與駿馬

唐人李翱講過這樣一個寓言:一隻國馬被駿馬咬了一口,卻非常寬宏大量。一點兒都不記仇,並用自己的寬容感動了駿馬。而駿馬知道自己做了錯事也毫不縱容自己,懂得羞愧,決心悔改。此寓言論證:為人要寬容敦厚,豁達大度得人生態度,反思過失,改正錯誤的優良品質,對於犯錯誤者的諒解和同胞同類的理解與尊重。

原文

有乘國馬者①,與乘駿馬者並道而行。駿馬齧國馬之鬃,血流於地,國馬行步自若也,精神自若也,不為之顧,如不知也。既駿馬歸,芻不食,水不飲,立而栗者二日。駿馬之人以告國馬之人。曰:“彼蓋其所羞也,吾以馬往而喻之斯可矣。”乃如之。於是國馬見駿馬而鼻之,遂與之同櫪③而芻,不終時而駿馬之病自已。

夫四足而芻者,馬之類也;二足而言者,人之類也。如國馬者,四足而芻,則馬也;耳目鼻口,亦馬也;四支②百骸,亦馬也;不能言而聲,亦馬也。觀其所以為心,則人也。故犯而不校,國馬也;過而能改,駿馬也。

注釋

1.國馬:一國的傑出之士稱國士,因此而有國馬之說。

2.支:通“肢”。

3.櫪:馬廄。

4.芻:餵牲口的草。

5.栗:顫抖。

6.喻;曉喻,開導。

7.支:同“肢”。

8.校:計較。

9.鼻:動詞,指用鼻子親近駿馬。

10.已:治癒。

11.過:過失。

譯文

有騎國馬的人(指平時養於民間,戰時由國家徵用的馬),另一人騎一匹駿馬,兩人一路同行。駿馬咬國馬的鬃毛(脖頸),國馬被咬得血流出來滴到地上,但若無其事,行走自然,精神(狀態)自然,不因為這事而分心,如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後來,駿馬回到家,不吃食,不飲水,站在那顫慄有兩天。駿馬的主人告訴國馬的主人,主人聽聞後說:“它那大概是由於感到羞恥啊,我把馬送過來讓國馬勸勸它就好了。”便將駿馬送去了。於是國馬見到駿馬就用鼻子觸碰它(以示原諒),還和它在同一個槽里吃草,沒到一個時辰(倆小時)駿馬的病自愈了。

四條腿並且吃草的,是馬的同類;兩條腿能說話的,是人類。如同國馬的,四條腿吃草,是馬;耳目口鼻的樣子,也是馬;四肢和全身的骨骸,都是馬;不能說話只能發出聲音,還是馬。看它的情操,卻是人啊。所以被冒犯而不計較的,是國馬啊;知錯能改的,是駿馬。

記載位置

《小寓言大智慧全集》

《八年級下冊語文蘇教版學習導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