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賣駿馬者

人有賣駿馬者

有人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②知③之。往見伯樂曰:“臣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⑤立⑥於⑦市,人莫言⑧。願⑨子⑩還⑪而視之,去而顧⑫之,臣請獻一朝之費⑬。”伯樂乃⑭還而視之,去⑮而顧之⑯,一旦⑰而馬價十倍。 (選自《戰國策·燕策》)

​作品原文

人有賣駿馬者,比(1)三旦立於市,人莫(2)知(3)之。往見(4)伯樂曰:“臣(5)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6)立(7)於(8)市,人莫與言(9)。願(10)子(11)還(12)而視之,去而顧(13)之,臣請獻一朝之賈(14)。”伯樂乃(15)還而視之,去(16)而顧之(17),一旦(18)而馬價十倍。 (選自《戰國策燕策二》)

人有賣駿馬者人有賣駿馬者

譯文

有個賣駿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卻沒有人知道他賣的是馬。 他拜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想要賣掉它,連著三天站在市上,沒有人來問過。希望您能圍著我的馬查看它,離開的時候再回頭來看它一眼,請讓我奉送給您一天做買賣所得的錢。"伯樂就走過去圍著那匹馬查看它,離開的時候又回頭看了一眼,一天以後馬價高了十倍

人有賣駿馬者人有賣駿馬者

注釋

1、比:副詞,接連地。

2、莫:沒有誰。

3、知:了解。

4、見:拜見,謁見。

5、臣:先秦時代,普通人之間有時也謙稱自己為“臣”。

6、旦:天。

7、立:站立。

8、於:在。

9、言:交談。

10、願:希望。

11、子:你

12、還:通“環”,環繞。

13、顧:回頭看。

14、一朝之賈: 一天的費用;賈:通“價”,這裡指報酬;朝:早晨;之:的。

15、乃:就 ,於是 。

16、去:離開。

17、之:代詞,這裡指千里馬。

18、一旦:一天。

句譯

1)人莫知之:人們不知道那是(一匹好馬)。

2)人莫與言:人們不跟他交談。

3)臣請獻一朝之賈:我願意奉送給你一天做買賣所得的錢。

4)願子還而視之:希望您環繞著馬看它

5)人有賣馬者,比三旦立於市,人莫之知:有賣駿馬的人,連續三天站在集市上賣馬,人們也不知道他賣的 是 好馬

6)去而顧之:離開的時候再回頭看它(馬)

7)願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希望您環繞著馬看它,離開的時候再回頭看看它

8)伯樂乃(13)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9)伯樂就走過去圍著那匹馬查看它,離開的時候又回頭看了一眼。一天過後這匹馬的價錢漲了十倍。

問題

文中“馬價十倍”的原因是什麼?這說明了什麼?

答:原因是“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因為人們認為:伯樂善於識馬,如果伯樂都“還而視之,去而顧之”,那說明這是一匹好馬。也說明了權威的重要。

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

蜂擁:形容像蜜蜂一樣成群結隊地迅速聚集。

霎時間:很短暫的一段時間 ,形容非常迅速。

買馬的人為什麼會蜂擁而來搶著要買這匹馬?

答:因為伯樂本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追崇權威,以為伯樂相中的就是好馬,就立即蜂擁而來,搶著要買這匹馬。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答:(1)不要迷信權威,要有自主精神。

(2)有的人的確有真才實學,但不能得到賞識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樂這樣的人來發現和舉薦。駿馬待 伯樂至而增價,說明了權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的去崇拜和迷信別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藉助或冒用權威之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出處

人有賣駿馬者人有賣駿馬者

《戰國策》又名《策》,相傳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編輯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

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全書按東、西、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依次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寓意含義

1、就個人的影響力而言,有的人確有真才實學,但不一定能得到賞識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樂這樣的權威來發現和舉薦,權威的賞識認可能很大地提高個人影響力。2、就對待權威而言,一方面權威往往精通某一領域並有一定的知名度,應該尊重他們,但另一方面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他們,更要提防有的庸才藉助或冒用權威之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3、作為權威人士而言,說話做事都要憑良心,實事求是,要愛惜自己的名譽,不能被貪慾蒙蔽,隨便收別人好處而辦事。總之,真正好的東西,又得到真正的權威賞識,它的身價就會加倍增長。

故事人物

人有賣駿馬者人有賣駿馬者

伯樂(約公元前67 4年-前611年),原名孫陽,古代春秋中期郜國(今山東省成武縣)人。在秦國富國強兵中,作為相馬立下汗馬功勞,得到秦穆公信賴,被封為“伯樂將軍”。伯樂後來將畢生經驗總結寫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漢朝韓嬰所著《韓詩外傳》卷7中有名句“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朝韓愈《馬說》一文中也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名句。

作者

劉向劉向

劉向(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沛縣(今屬江蘇徐州)人。原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鏇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曾奉命領校秘書

,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