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30多年來,在全球 40多個國家開展工作,通過與2,000多家當地扶貧和民間組織密切合作,幫助了上千萬最貧窮的人口和弱勢群體,改善了他們生存和發展的狀況。在未來五年的戰略規劃中,國際行動援助主要從事與反貧困相關的社區綜合發展和政策研究和倡導工作,以婦女權益保護、教育、公共衛生和愛滋病、糧食權、人類安全和治理等主題領域。 國際行動援助在1999年與科技部建立了十年的合作夥伴關係。隨著在中國工作的加強,國際行動援助中國辦公室於2001年成立,成為全球國際行動援助聯盟中的一員。目前,我們關注的工作領域有善治、糧食安全、社會性別平等、基礎教育、信息權及基層健康服務,我們開展工作的區域有河北省、西北的甘肅省和西南的貴州、雲南、四川三省。
目標
1、提高年輕人對“三農”問題的充分認識,加深對社會排斥和權力關係理解;
2、 探索青年發展的模式和他們服務於家鄉社區的全新價值觀和驅動力;
3、 總結青年服務於社區、賦權社區、促進農村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4、 為青年就社會發展和提高自身能力提供交流的場所。
資金來源
資金均來自國際募集,並準備根據災區當地需求換成相應物資,而前期調研已經開始,將為這次受災比較嚴重的甘肅、陝西等地提供社區項目,如針對當地老百姓的信貸、培訓小型經濟創收等替代生計項目。國際行動援助在英國成立,總部位於南非,1998年和科技部合作,簽訂十年協定。主要援助來自於英國、義大利、希臘等歐洲國家,其中70%來自個人捐助。
項目
行動援助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各項事業之後備軍。行動援助充分意識到青年在社會中的巨大潛力,擬開展一項“青年發展”項目,旨在為有志從事發展工作的年輕人提供一個深入了解社會問題、培養社會責任感、實現自己理想和使命的機會,培養一批中國本土的農村發展青年骨幹,在農村發展實踐中實現國際發展理論的本土化,以推動農村社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該項目將選拔出10-15名有志於農村發展的城市青年,將與他們所在農村社區的10名農村青年,在一年時間裡,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和活動,提高他們認識和分析社會重大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其工作方法及實際工作能力,為她/他們提供服務於社區的平台,從而使他們有效地實現自我發展。
2007年7月26日,國際行動援助中國辦公室與略陽縣人民政府正式簽訂協定,決定把略陽縣列入國際行動援助貧困社區綜合發展示範區,自2007年8月至2013年8月在略陽縣實施貧困社區綜合發展項目,項目總投資約600萬元人民幣,全部為無償資金,項目範圍涉及略陽縣徐家坪、郭鎮、金家河等3個貧困鄉鎮、38個貧困村。該項目是由陝西省扶貧辦外資項目管理中心牽線搭橋,漢中市扶貧辦、市世行辦積極協調略陽縣爭取實施,這也是我市繼秦巴世行扶貧貸款項目之後,爭取的第二個外資扶貧項目。
發展
1972年,行動援助成立於英國,以贊助開發中國家的兒童接受基礎教育的方式籌款。它的兒童項目迅速擴展到扶貧和社區發展的其他許多方面,該機構也成長為英國最大的在海外工作的非政府組織之一。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一系列的分支機構在歐洲及行動援助開展項目的開發中國家設立。開展項目的方式逐漸將重點從“社區發展”轉變為“社區賦權”,行動援助的國際網路也日益多地就當地和全球平等的問題進行宣傳和倡導。2004年,一個新的聯合機構?D?D國際行動援助宣告成立,總部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主要是協調和提升行動援助各分支機構在全球的倡導活動。
行動援助在中國的工作開始於1998年,它與科技部合作在河北省懷安縣開展了一個參與式的扶貧項目,包括食品安全、飲用水、牲畜飼養和婦女健康等內容,還與當地幹部和社區一起鼓勵社區管理各種發展計畫。在河北定縣,行動援助支持創辦了鄉村建設學院,為農民提供社區組織和謀生技能的培訓,正在嘗試合作社和示範田。
2003年,行動援助在貴州雷山縣和當地政府及婦聯合作開始了一個新的農村社區發展項目。2004年,在甘肅和廣西的兩個點也開始了農村發展項目。
在北京,在行動援助的支持下,一家外來工教育和培訓中心成立,掛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執行對社會排斥等問題的行動研究,還為外來工子女建了兩個活動中心。
行動援助積極推動社會性別平等。它支持了多家公民社會組織的社會性別培訓和能力建設,讓研究者和政府的制定政策者匯聚在各種政策研討會上,就農業和貿易、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和傳統知識的保護、生殖健康和鄉村治理等話題進行討論。
行動援助在中國的工作的資金主要來自英國行動援助,英國行動援助是行動援助國際網路最大的支持者。2002年,英國行動援助的收入為1.04億歐元。其中,6千2百萬歐元來自私人支持者的捐款,1千8百萬歐元來自政府援助機構的贈款。
三大挑戰
國際行動援助教育主管大衛·阿其30日在此間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全民教育高層會議上告訴記者,中國把教育置於國家發展的優先位置,政府對掃盲工作的承諾和投入遠遠大於世界很多國家的政府。
統計顯示:到2004年底,中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94%,青壯年文盲下降到4%,女童入學率達到98.9%。 然而,雖然中國現有的資源足以確保9年義務教育的實現,政府仍應採取更為切實的措施,確保義務教育實現全部免費。低成本的代課教師在很多國家存在,但這對國家教育體系的長遠發展是潛在的破壞。
雖然中國的掃盲統計數字令人樂觀,但仍需在三類特殊人群中重點開展掃盲工作,包括邊遠地區的農民,少數民族和婦女。
目前全球幾乎很少有政府或援助組織在此方面進行投入,大多數國家往往只關注義務教育。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全球有近10億人不會讀寫,而真實的數字可能接近20億人,其中有差不多三分之二是婦女,近五分之一是15歲到24歲的青年人。
國際行動援助的一項調查顯示:青壯年掃盲不僅關係到國家經濟的發展,也與兒童義務教育有緊密聯繫。“如果一個孩子的家長是文盲,這個孩子即使享受了9年義務教育,也仍然有可能因為父母受教育意識的淡薄而輟學。”阿其說。
國際行動援助亞洲區域救災專家到灌陽縣考察災情
國際行動援助輔助農村青壯年文盲,以圖表方式編寫自己的教材,內容涉及農曆、村莊地圖,以及農業生產等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教材不僅易於農民掌握和記誦,更成為由政府採納並廣泛傳播的掃盲材料。阿其據此總結出一套實用的成人掃盲工作指導綱領,獲得“聯合國國際掃盲獎”。
國際行動援助希望與中國政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在中國推廣指導綱領,並根據中國的國情為青壯年掃盲編纂教材。
目前全球普遍存在強調記憶和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模式,而未來的經濟社會需要複合型的人才,具備學習、創新、靈活應對變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必須建立專業化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中國在大力普及教育的同時也要著手提高教育質量。
儘管世界180個國家都在聯合國決議中簽字,保證在2015年將文盲人數減少50%,但如果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不採取切實行動,這一目標很難實現。
國際行動援助於1972年成立於英國,是一個非政府發展組織,目前已成為國際聯盟組織,在40多個國家與2000多個民間組織開展合作。自1998年在中國開展工作以來,國際行動援助已在甘肅、河北、貴州、廣西等地開展農村教育、愛滋病防治等多個項目。
文化生活
為紀念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和世界消除貧困日(10月17日),國際民間組織行動援助(Actionaid)於2007年10月16日在北京舉行了名為"鄉土 鄉風 鄉情'的大型文藝演出。來自河北、陝西、甘肅、廣西和貴州的90多名漢族、壯族、苗族和侗族少數民族村民為在京大學生及嘉賓400多人奉獻了極具鄉土勞動氣息的表演。吉利大學等學生社團也參加了表演,與來京的各地村民進行了交流,表達了共同消除,創造美好地球家園的願望。
知識成果
本書匯集了由國際行動援助中國辦公室資助組織,在中國西南地區開展與農業相關的傳統知識保護案例收集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這些成果立足於撰寫者各自的學科背景,從法學、人類學、社會學等不同視角和地區、民族、社區等不同層面展現了西南地區傳統知識保有、傳承和保護的狀況,有益於相關讀者對傳統知識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2003年,培訓手冊《反思行動》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掃盲獎,被譽為“掃除文盲工作中的傑作”。《反思行動》是一個相對新的舉措。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多樣化的、創新的成人學習和社會變革舉措,鼓勵人們提高溝通能力,參與影響其生活的決策。
在北京辦事處和國際發展機構——國際行動援助中國辦公室的支持下,《“反思行動”套用指南》和《溝通與權利》兩書於2005年被成功譯成中文,在成人掃盲工作者的本地培訓中使用。
本書匯集了由國際行動援助中國辦公室資助組織,在中國西南地區開展與農業相關的傳統知識保護案例收集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這些成果立足於撰寫者各自的學科背景,從法學、人類學、社會學等不同視角和地區、民族、社區等不同層面展現了西南地區傳統知識保有、傳承和保護的情況、有益於相關讀者對傳統知識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