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標準化

國際物流標準化

國際物流標準化指的是以國際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裝備、專用工具等各個分系統的技術標準;制定系統內各分領域如包裝、裝卸、運輸等方面的工作標準;以系統為出發點,研究各分系統與分領域中技術標準與工作標準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統一整個國際物流系統的標準;研究國際物流系統與相關其他系統的配合性,進一步謀求國際物流大系統的標準統一。

概念術語

標準化是對產品、工作或服務等普遍的活動規定統一的標準,並且對這個標準進行貫徹實施的整個過程。標準化的內容,實際上就是經過優選之後的共同規則,在國際上,日內瓦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負責協調世界範圍的標準化問題,以推行世界範圍的共同規則。

國際物流標準化是以國際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設備、專用工具等各個分系統的技術標準;制定系統內各分領域如包裝、裝卸、運輸等方面的工作標準;以系統為出發點,研究各分系統與分領域中技術標準與工作標準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統一整個目標物流系統的標準;研究整個國際物流系統與相關其他系統的配合性,從而謀求國際物流大系統的標準統一,收穫得最佳物流秩序和經濟效益。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國際化物流系統標準作出了統一規定,相關術語如下:

物流模數:物流模數是指為了物流的合理化和標準化,而以數值表示的物流系統各種因素的尺寸的標準尺度,它是由物流系統中的各種因素構成的,這些因素包括:貨物的成組、成組貨物的裝卸機械、搬運機械和設備,貨車、卡車、貨櫃以及運輸設施,用於貨物保管的機械和設備等。

物流托盤化:物流托盤化是指把成為物流對象的貨物的尺寸,通過托盤統一起來,由於物流中的各種貨物的尺寸不同,為了方便貨物的運輸、搬運等環節的順利進行,需要先把不同尺寸的貨物放在托盤中,而將托盤標準化,由於不同的國家習慣不同,各自使用的托盤標準也不同,如世界上流行的托盤有:美國托盤、歐洲的標準托盤和日本的標準托盤,ISO規定的托盤標準是歐洲的標準托盤。

EDI標準:EDI是指電子交換數據系統,即能夠做到結構合理化、標準化的使用計算機處理的商務檔案,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計畫機網路直觀地進行信息交流,企業之間可用這種方法實施含物流在內的低成本,簡單迅速地相互交易。要實現這個目的,就需要電子信息交換用的標準規則,這就是EDI標準,國際通行的EDI標準有聯合國管理的UN/EDIFACT。國際貿易中的許多信息都依靠EDI進行數據傳遞。

標準介紹

國際物流標準化工作正在研究及制定中,但與物流有關的許多設施、設備的標準化大多早已發布,並由專門的專業委員會負責制定新的國際標準,其中ISO對於物流標準化的重要模數尺寸已大體取得了一致意見,並擬定了初步方案,幾人基礎模數尺寸如下:

1)物流基礎模數尺寸:600㎜×400㎜
2)物流模數尺寸(集裝基礎模數尺寸):1200㎜×1000㎜為主,也允許1200㎜×800㎜及1100㎜×1100㎜
3)物流基礎模數尺寸與集裝基礎模數尺寸的配合關係,如圖1-1所示。

我國目前尚未從物流系統角度全面開展各環節標準化工作,也沒有研究物流系統的配合性等問題,但我國的相關部門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已建立了密切聯繫,並對照ISO的相關組織明確了我國的物流標準的歸口單位,如表1-1所示。
表1-1 國際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參加者名單

編 號 名 稱 秘書國 我國歸口技術單位
ISO TC7 造船 荷蘭 全國船舶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ISO TC22 公路車輛 法國 機械部長春汽車研究所
ISO TC51 托盤 英國 鐵道部標準所
ISO TC63 玻璃包裝容器 捷克斯洛伐克 輕工部玻璃研究所
ISO TC96 起重機 澳大利亞 機械部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
ISO TC100 鏈條及鏈輪 英國 機械部標準所
ISO TC101 連續裝卸設備 法國 機械部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
ISO TC104 貨櫃 美國 全國貨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ISO TC110 產業車輛 法國 機械部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
ISO TC122 包裝 加拿大 中國出口商品包裝研究所
ISO TC883 貨物作業標誌   
ISO TC4 物流(協調有關標準)   國家經委綜合運輸所

同時我國已經制定了一些分系統的標準,其中汽車、叉車、吊車等已全部實現了標準化,包裝模數及包裝尺寸、聯運平托盤也制定了國家標準,參照國際標準,還制定了運輸包裝部位的標示方法國家標準。其中,聯運平托盤外部尺寸系列規定優先選用兩種尺寸,各為:TP2--800㎜×1200㎜,TP3--1000㎜×1200㎜;還可選用一種尺寸為TP1--800㎜×1000㎜。托盤高度基本尺寸為100㎜和70㎜兩種。

標記識別

1)傳統的標記與識別標準
傳統的標記與識別標準化,是將包裝標記分為三類,即識別標記,儲運指示標記和危險貨物標記,這是在物流系統中最早實現標準化的系統之一。在長期的物流實踐中,人們自然形成了將識別標記主要用於貨物的運輸包裝上,而在物流系統中,識別系統是其中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
①識別標記,包括主要標記、批數與件數號碼標記、目的地標記、體積重量標記、輸出地標記、附加標記和運輸號碼標記。
②儲運指示標記,包括向上標記、防濕防水標記、小心輕放標記、由此起吊標記、由此開啟標記、重心點標記、防熱標記、防凍標記及其他諸如“切勿用鉤”、“勿近鍋爐”、“請勿斜放、倒置”等標記。
③危險貨物標記,包括爆炸品標記、氧化劑標記、無毒不燃壓縮氣體標記、易燃壓縮氣體標記、有毒壓縮氣體標記、易燃物品標記、自然物品標記、遇水燃燒物品標記、有毒品標記、劇毒品標記、腐蝕性物品標記、放射性物品標記等。
針對以上三種標記標準,我國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對此作出相應規定,分別是《危險貨物包裝標誌》、《包裝儲運指示標誌》,而針對進出口貿易中的國際海運,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了《國際海運危險品標記》對此作出相應規定。
傳統的標記與識別標準的優點是,方法簡單、直觀,能在第一時間裡引起人們的注意,標記醒目、明了、簡要、方便閱視,使人們一目了然地掌握要領或輕易發現錯誤以及時糾正,這對人們處理貨物起著簡明扼要的提示作用,但由此也限制了標記的內容,有許多應標記的項目不能詳細標記出來,而且標記的簡單也使人往往難以掌握得準確、透徹,另外由人來識別標記又容易造成識別誤差或理解成歧義,人的識別速度也有局限。
2)現代的標記與識別標準
現代的標記與識別標準是指自動識別與條碼標誌,它與傳統的識別標準相比,提高了識別速度高達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提高了識別的準確度,達到幾乎萬無一失,大大提高了人們處理貨物的速度和質量,從而提高了貨物流通的效益。
自動識別與條碼標誌的優點是,極大地提高了識別效率,條碼的標準化使自動識別的電子數據成為共享的數據,而且和傳統的圖記標誌不同的是,條碼有大得多的數據存儲量,它可以將物流的相關的所有信息都包括在內、內容詳盡。但條碼的缺點是,缺乏直觀性,只能由自動識別系統進行識別,無法進行人工辨認,所以它不具有傳統標識標準的明了、醒目、簡要的提示作用。

標準化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國際交往、對外貿易對各國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所有的國際貿易又最終靠國際物流來完成,所以各個國家都很重視本國物流與國際物流的銜接,在本國物流管理髮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國物流標準與國際物流標準化體系一致。若不如此,不但會加大國際交往的技術難度,更重要的是在本來就很高的關稅及運費基礎上又會增加因標準化不統一所造成的效益損失,使外貿成本增加。同時,在運輸、包裝、裝卸、倉儲、信息,甚至資金結算等方面採用國際標準,實現國際物流標準統一化,能夠打破各國或地區標準不統一的技術貿易壁壘,從而加速國際貿易的物流過程。

國際物流標準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物流標準化可以為多式聯運以及物流在生產、倉儲、銷售、消費等環節間的流動提供最有效的銜接方式和手段,能使企業獲得直接或間接物流效益,比如運輸及裝卸搬運的時間節約,中間環節的壓縮及其所帶來的貨差貨損減少,倉儲貨物周轉加快、庫存降低、倉儲時間縮短所帶來的資金占用減少等。

由於經濟的不同步發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物流發展的水平並不一致。對於美國、歐洲、日本等一些國家和地區較早開始進行物流理論和實踐的探索,物流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但從世界範圍來看,物流體系的標準化,各個國家都還處於初始階段。而在此時推行國際物流標準化,不僅有利於世界各國貿易的發展,而且有利於新的物流技術、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方法等在世界各國、各行業的同步推廣,同時能夠快速推進世界各國整體物流管理現代化的水平提高。國際物流標準化現狀

隨著貿易的國際化,標準也日趨國際化。以國際標準為基礎制定本國標準,已經成為WTO對各成員國的要求。物流標準化的重點在於通過制定標準規格尺寸來實現全物流系統的貫通,提高物流效率。與物流密切相關的有兩大標準化體系是ISO和EAN.UCC。

ISO/IEC下設了多個物流標準化的技術委員會負責全球的物流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已經制定了200多項與物流設施、運作模式與管理、基礎模數、物流標識、數據信息交換相關的標準。在ISO現有的標準體系中,與物流相關的標準約有2 000條左右,其中運輸181條、包裝42條、流通2條、倉儲93條、配送53條、信息1 605條。

EAN就是管理除北美以外的對貨物、運輸、服務和位置進行唯一有效編碼並推動其套用的國際組織,是國際上從事物流信息標準化的重要國際組織,而美國統一代碼委員會(UCC)是北美地區與EAN對應的組織。近兩年來,兩個組織加強合作,達成了EAN.UCC聯盟,以共同管理和推廣EAN.UCC系統,意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物流信息標準化。

隨著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電子數據、供應鏈的快速發展,國際物流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物流系統的標準化和規範化,已經成為先進國家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競爭力的必備手段。在國際貨櫃和EDI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各國開始進一步在物流的交易條件、技術裝備規格,特別是單證、法律環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國際的統一標準,使國內物流與國際物流融為一體。

美國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之一,參加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物流標準制定工作,制定出了物流結構、基本辭彙、定義、物流技術規範、海上多國部隊物流、物流信息識別系統等標準。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積極推進物流的運輸、供應鏈、配送、倉儲、EDI和進出口等方面的標準化工作。美國與物流相關的標準約有1 200餘條,其中運輸91條,包裝314條,裝卸8條,流通33條,倉儲487條,配送121條,信息123條。在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方面,美國積極加入ISO/TC104、 ISO/TC122、ISO/TC154管理、商業及工業中的檔案和數據元素等委員會。

日本是對物流標準化比較重視的國家之一,標準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標準體系研究中注重與美國和歐洲進行合作,將重點放在標準的國際通用性上。已經提出日本工業標準(JIS)關於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它們包括物流模數體系、集裝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語、物流設施的設備基準、輸送用包裝的系列尺寸(包裝模數)、包裝用語、大型貨櫃、塑膠制通用箱、平托盤、卡車車廂內壁尺寸等。在日本現有的標準體系中,與物流相關的標準約有400餘條,其中運輸24條、包裝29條、流通4條、倉儲38條、配送20條、信息302條。

地位作用

1、國際物流標準化是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促進全球貿易的保障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國際交往和對外貿易對各國經濟發展作用越來越重要,而所有國際貿易最終靠國際物流來完成,所以各個國家都很重視本國物流和國際物流的銜接,在本國物流管理髮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國物流標準和國際物流標準化體系一致。若不如此,不但會加大國際交往技術難度,更重要的是在本來就很高的關稅和運費基礎上又會增加因標準化不統一所造成的效益損失,使外貿成本增加。同時,在運輸與包裝、裝卸、倉儲、信息,甚至資金結算等方面均採用國際標準,實現國際物流標準統一化之後,能夠打破各國或地區標準不統一技術貿易壁壘,從而加速國際貿易的物流過程。

2、國際物流標準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

物流標準化能為多式聯運以及物流在生產和倉儲、銷售、消費等環節間的流動提供最有效的銜接方式與手段,可以使企業獲得直接或間接的物流效益,如運輸、裝卸搬運的時間節約,中間環節的壓縮以及所帶來的貨差貨損的減少,倉儲貨物周轉加快和庫存降低、倉儲時間縮短所帶來資金占用減少等。

3、國際物流標準化是促進世界整體物流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

由於經濟的不同步發展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物流發展水平並不一致。對美國和歐洲、日本等一些國家與地區較早開始進行物流理論和實踐的探索,物流發展水平相對比較高。可是從世界範圍來看,物流體系標準化,各個國家都還是處於初始階段。在此時推行國際物流標準化,不僅有利世界各國貿易的發展,而且有利新的物流技術和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方法等在世界各國與各行業的同步推廣,同時能夠快速推進世界各國整體物流管理現代化水平提高。

對策

世界各國物流標準化步伐不一或者物流標準不統一,都將嚴重影響全球物流業的發展。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生產、全球採購、全球行銷等都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必要目標,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體系,實現各國物流與國際物流的順利接軌,增強本國物流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把物流標準化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來,從戰略的高度看待國際物流標準化工作,從根本上在國際範圍內解決物流標準化的問題,推動世界物流業快速、健康的發展。

1、政府部門高度視物流標準化研究、制定和推廣工作

一方面要在物流基礎設施、物流技術、企業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做好基礎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協調和組織,及時研究和制定物流相關標準,儘快形成一套能夠引導和規範國內物流發展並與國際接軌的物流標準化體系,積極推廣與套用國家頒布的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加強《商品條碼》、《儲運單元條碼》、《物流單元條碼》等物流標準的宣傳貫徹工作,增強企業執行、貫徹物流標準的自覺性。

2、深化流通體制改革

由於我國物流管理存在著嚴重的條塊分割現象,切斷了物流系統的橫向聯繫,不利於高效率的多式聯運體系的運作和物流管理的協同工作,不利於物流標準化建設,所以必須加大流通體制改革。

(1)成立大交通綜合協調機構。我國陸路、水路、航空、郵政歸屬不同部門管理,嚴重阻礙了我國物流標準化建設,應當成立大交通綜合協調機構,打破運輸部門的橫向割據和部門利益,按照統一標準統籌,調整基礎設施,整合運輸資源。

(2)加快推進陸路、水路、航空、郵政等壟斷行業改革,要放寬市場準入,形成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競爭格局,提高其市場競爭意識。

(3)推進倉儲管理體制改革,要弱化倉儲部門管理,打破條塊分割,使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

3、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務系統

物流標準化的核心任務是為不同企業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信息平台,也就是藉助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等先進技術,將原本分離的採購、運輸、倉儲、代理、配送等物流環節,以及資金流、信息流、實物流等進行統一的協調控制,實現完整的供應鏈管理,將原屬於不同行業部門、不同產業領域的,運作體系相對獨立的節點物流信息系統進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個物流供應鏈的運作效率。要加強國際網際網路的有效利用,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信息採集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及管理軟體在物流領域的廣泛套用,實現包括商品信息在內的物流信息交換協定標準化、條碼化和信息採集自動化。引導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全面提高企業的信息管理水平,減少資源浪費,提高物流速度。

4、制定物流基礎設施標準規範

要形成整個物流體系的標準化,必須在物流系統的各主要環節包括包裝、運輸、裝卸搬運、儲存中尋找一個基點,由於集裝形式是未來物流的主導形式,所以集裝系統是使物流過程連貫而建立標準化體系的基點。基於物流基礎模數的物流設施的標準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礎,物流設施標準化的基礎是物流基礎模數尺寸,基礎模數尺寸一旦確定,設備的製造、設施的建設、物流系統中各個環節的銜接、物流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配合就有了依據。

5、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應與國際接軌

國際標準化組織和一些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國際物流的發展,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國際上公認和通用的物流標準。我國在促進和推動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儘可能採用國際標準,這既能加快我國物流標準化的建設步伐,也不失為與國際物流標準保持協調一致的有效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