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國際儲備管理是一國政府或貨幣當局根據一定時期內本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對國際儲備的規模、結構和儲備資產的使用進行調整、控制,從而實現儲備資產的規模適度化、結構最最佳化和使用高效化的整個過程。一個國家的國際儲備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際儲備規模的管理,以求得適度的儲備水平;二是國際儲備結構的管理,使儲備資產的結構得以最佳化。通過國際儲備管理,一方面可以維持一國國際收支的正常進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國國際儲備的使用效率。但一個國家持有的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它必須與一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適應,這就是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規避外匯管理風險的問題。在分析研究儲備規模的同時,更不能忽略了對外匯儲備結構管理的研究,它主要包括對儲備貨幣幣別的選擇、儲備貨幣在整個儲備資產中所占權重的確定以及儲備資產具體形式的安排等。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即儲備的規模管理和結構管理就構成了外匯儲備風險管理要解決的兩個核心問題。
概述
高額的儲備規模、日益增加的資產種類、更為精巧的投資工具、以及更為動盪的國際金融市場,所有這些,都將國際儲備的風險管理提到了關鍵的位置。鑒於此,新的國際儲備管理原則大大擴充了風險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①建立一種管理框架,以便識別國際儲備管理的風險,並將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②對受委託管理國際儲備的外部管理者而言,其管理方式與原則應該與貨幣當局一致;③風險暴露程度應該定期檢測,以識別風險是否超過可接受範圍;④國際儲備管理者應能夠清醒認識並準備接受風險暴露可能帶來的損失;⑤關注衍生工具和外匯操作的風險;⑥為了評估國際儲備資產組合的脆弱性,國際儲備管理單位應該定期進行壓力測試以評估巨觀經濟與金融衝擊的潛在影響。
管理方面
在國際儲備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該文提出:①應該在對外部風險和潛在資本流動波動性進行估計的基礎上,決定高度流動性儲備資產的數量;②應該考慮在外匯市場過度波動的情況下,使得中央銀行持有足夠規模的高度流動性國際儲備資產來干預外匯市場,開發中國家尤其需要如此;③作為流動性管理的一部分,中央銀行通常持有一定數量的外匯現金以保證支付短期負債和其他負債,這種現金管理有利於發行短期債務;④獲取收益是國際儲備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為了使一國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來對付外部的脆弱性,國際儲備投資戰略應更多地轉向追求高收益的中長期投資。
構成方面
在國際儲備幣種構成方面,該文提出,國際儲備的幣種構成基準高度依賴儲備充足的決定路徑,常見的選取方法有:①短期外債風險覆蓋方法,當持有國際儲備主要是為短期外債提供風險覆蓋時,國際儲備的幣種結構要與短期外債的幣種結構相一致;②最優分散化方法,匯率與利率變動通常是國際儲備收益與風險的決定性因素,國際儲備管理者應像一個組合投資管理人那樣,尋求最最佳化的資產分散管理;③購買力方法,那些很難通過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來緩和經常項目衝擊的國家,為償還外債和維持正常進口,應該考慮用償還債務和進口的主要幣種來構建國際儲備的幣種基準結構;④持有成本法,在那些國際儲備大多是借來的國家,國際儲備通常的投資目標,就是在嚴格限定淨頭寸風險暴露的同時減小持有成本,因而在這種方法下,國際儲備投資應該與外債的期限和幣種結構相匹配。此外,還有一些複雜的因素也應考慮在內。例如,要考慮私人部門的外債期限、貨幣風險暴露程度,還要考慮由於資本外逃導致的匯率波動對外貨幣風險暴露的影響等。
顯然,在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一些被私人部門已經廣泛使用的風險管理方法現在已經被廣泛地引入國際儲備管理之中。
風險分析
1.匯率風險
中國在官方從未明確公布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但據估計,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占70%左右,雖然近幾年有所減少,但是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為主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建立和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2007年7月中國進行了第二次匯率改革,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新的匯率政策放寬了對人民幣匯率的管制,人民幣對美元開始穩步升值,2008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先後41次創出新高,年內累計升值幅度已接近5.5%,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造成了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縮水。此外,次級房貸危機和世界能源危機的爆發嚴重的打擊了美國經濟,導致美元疲軟。總之,美元的持續貶值加劇了我國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
2.財政風險
由於中國沒有完全開放資本與金融項目,外匯儲備管理實行“藏匯於國”的寬進嚴出政策,央行承擔國際收支中的外匯結算業務是外匯市場上的唯一買家,而央行買入大量外匯使外匯占款增加的同時確也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量,為了抵消人民幣投放過多而引起的通貨膨脹,央行就會用發行央行票據、國債和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等形式對沖換匯時所投放的基礎貨幣,外匯流入越多對衝壓力越大,當央行票據和國債到期時,巨額的還本付息成本造成中國對內債務的增加,再加上管理外匯儲備所需的費用,使中國的財政負擔逐步加重,進而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財政風險。
3.通脹風險
外匯占款過多,基礎貨幣投放量過大,加劇了我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危機。雖然,央行採取各種措施來對沖外匯占款,但是迫於對沖金額過大的壓力使得央行的對衝力度十分有限,粗略計算,央行對於外匯占款的對沖率大致可達到70%左右。剩餘30%的外匯占款的投放將使我國廣義貨幣(M2)供應量加大,進而對中國國內輸入通貨膨脹。此外,由於近期美元疲軟,為了維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穩定,央行不得不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買進美元,增加了人民幣的投放量,從而又引起外匯占款的增加,同時也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量,進而也增加了廣義貨幣的供應量,使我國的通貨膨脹風險進一步加劇。
4.政治風險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龐大,使得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應量十分充足,導致人民幣存在升值趨勢。為了緩解這種趨勢,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人民銀行不得不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多餘的外匯,這樣就更加劇了外匯儲備規模的擴張。外匯儲備規模的不斷增加,必然會引發更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這種系統內的惡循環,使得外匯儲備規模和人民幣幣值的矛盾更加突出。90年代日本迫於美國的壓力與其簽訂了“廣場協定”,使資本與金融項目完全開放,並實行日元的可自由兌換政策,日元大幅度升值導致日本產業國際競爭力下降,泡沫經濟的破滅嚴重地打擊了日本的國內經濟。有了日本的前車之鑑,我們認識到穩定的匯率政策是保證經濟健康的發展的重要前提。
有效化解風險
國際儲備的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管理原則中的安全性而言的。既是要在管理中,儘可能減少由於匯率變化、貨幣貶值帶來的儲備資產價值損失,尤其是黃金和外匯資產的貶值。可採用以下手段進行有效管理:
1.儲備資產組合。
儲備資產是由四項內容組成的,即黃金、外匯、特別提款權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由於特別提款權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在各國的儲備資產中所占份額較小,因此,所謂的儲備資產組合管理實際上是對黃金和外匯儲備而言的,也即是二者的比例問題。進行資產組合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由於某種資產所占比例過高,導致其因為價格波動而損失巨大,相應的管理重心也應以該種資產為主。就外匯儲備而言,儲備幣種的多元化就能夠較為有效地防範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2.儲備資產的時限安排。
如前所述,政府對儲備資產的流動性要求較高,即要求儲備資產可以隨時用以對外支付,因此,合理安排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是非常有必要的。變現快的資產收益率較低;而要獲得高收益,則意味著變現能力就差。這一安排實際上是要在儲備資產的流動性與盈利性之間做一取捨,通常可通過分級管理的形式以滿足需要。將儲備資產按變現能力的快慢分成三個級別:一級儲備是可以立即用作對外支付的的儲備資產,但收益率低,如活期存款、短期國債等;二級儲備在兼顧變現性的同時,考慮資產的收益性;三級儲備為高收益儲備,在滿足前兩極儲備需求的前提下,可將剩餘儲備投資於中長期項目,獲得高額回報,以實現增值目的。
3.儲備貨幣組合。
目前,各國儲備資產中的外匯儲備已實現了幣種多元化,這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匯率風險,還可以方便政府的對外支付。在多種儲備貨幣體系中,仍應堅持以硬通貨為主要儲備幣種,其他多種貨幣為輔的儲備原則。各儲備貨幣的比例應按照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予以適時調整。重點考慮以下因素:(1)一國的對外貿易狀況;(2)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發展狀況;(3)其他可能影響到貨幣匯率走勢的因素,如金融政策、政治外交等。
4.投資組合。
對儲備資產進行投資組合可以有效降低借款資產的利率風險。在對儲備資產做出時限安排以後,可按相同的到期日對資產進行投資組合,以保證到期時按期還貸。另外,對於不同期限的借款,如有相應的存款安排,則可以避免還貸時臨時融資的利率風險。第三,從資產等值的角度考慮,少持有期限長的債券和多持有期限短的債券是一樣的,因此,可以利用資產的期限結構安排來彌補利率風險。
5.存放組合。
這是指對於外匯儲備的存放可以多選擇幾個國家,多幾家銀行。如果將外國銀行或企業發行的債券與股票存放在他國,委託他國管理,則可以大大降低匯率風險,還可以適時規避銀行或企業倒閉的風險,從而降低管理難度。
6.金融技術與手段的運用。
為了實現外匯儲備的增值性,可以利用靈活多樣的金融技術與手段,比如遠期外匯買賣、衍生金融工具等以實現投資的高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