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興寺遺址

國興寺遺址

該塔建於唐乾符年間,距今也有1100多年,為亭閣式石塔,七級八角實心結構,高8.5米,塔基豹腳座,基層刻有力士、花卉、神獸,各層均有佛龕,下層正中有銘文“楞伽寶塔”四字,這種制式的古塔,國內其他地方尚未發現,因而更顯得珍貴。國興寺俗稱下寺,與山頂稱作上寺的白雲寺(摩霄庵)相呼應。

國興寺遺址 位於福鼎縣太姥山下。始建於唐乾符四年(877年),石柱360根。該寺於宋淳佑甲辰年間(公元1244年)毀於兵火。廢墟上豎立著七根大型石柱,柱礎為覆盤蓮花形,中軸通道傍有唐宋石雕,多刻花草、神獸圖等。有宋石斛4個,殘缺碑刻多方。1989年,福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塔型別致,小巧玲瓏,與高大的山體對比,顯得十分協調,符合山水美學原理,反映出我國古代風景園林建築的高超藝術。《太姥山志》記載,“頂上藏金爐,縱隙窺視,隱見其蓋。撥以竹枝,錚錚作金響,亦唐時故物也”。石塔在清朝期間毀圯,1986年在山澗下重新找回原構建,原樣復原,但唐時塔剎,卻早已不知失落何處。

國興寺右側有座石塔,叫楞伽寶塔,其名取自達摩祖師從印度帶來的《楞伽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