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祀 | |||||
拼音: | ��uó sì | ||||
解釋: | 1.古代帝王舉行的隆重祭祀。 |
相關詞條
-
祀
祀,祭無巳也。析言則祭無巳曰祀。從巳而釋為無巳。此如治曰亂。 該字可作為動詞,也可作為名詞,做動詞時的意思有:祭祀地神;祀灶;祭祀;祀南北郊等都與祭有關...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方言集匯 祀的書法 古籍解釋 -
靈佑護國伯祀制
祀禮名。 地方群祀之制。 清宣宗朝始於湖南黔陽縣舉行祭祀。
-
護國潮神祀制
祀禮名。 地方群祀之制。 清代同治朝始於浙江省上虞縣舉行祭祀。
-
更定祀典
簡介有82人主張分祀;84人主張分祀而又以為既成之法不可輕改,時機尚不適宜;26人主張分祀而以山川壇為方丘;206人主張合祀而不以分祀為非...為明代的重要事件,史稱“更定祀典”。明朝嘉靖年間更定祀典,在京城內外建造...
簡介 史料記載 -
淫祀
淫者,放縱,過多,過度,失其節制,不合法度。所謂“淫祀”, 按“先聖”所言,當作如此定義:“ 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簡而言之淫祀是指不...
源由 內涵 歷史中的淫祀 祀的定義 -
五祀
五祀,中國古代祭俗中所祭的五種神祇。具體神祇各文獻記載不一。如戶神、灶神、土神、鬥神、行神。
詞語釋義 等級規定 五祀衛鼎 -
不祀
語出:(1).不祭祖先。《孟子·滕文公下》:“葛伯放而不祀。”趙岐註:“放縱無道,不祀祖先。”《史記·周本紀》:“於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示例 典故 -
祀典
的典籍。《國語·魯語上》:“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非是,不在祀典。”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 宋 蘇軾 《奏乞封太白山神狀》:“伏見當府 郿縣 太白山 ,雄...
拼音 注音 解釋 -
二祀其卣
二祀其卣,是商代晚期青銅器皿,橢圓腹提梁卣。蓋、頸、圈足、提梁皆飾夔紋,頸中部兩面飾小獸頭各一。通高:38.4cm,寬:36.9cm,重:8.86kg。...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刻錄銘文 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