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
![國民黨左派](/img/d/bce/nBnauM3XxMDNxgTM0MjMyQDM1QTM3cjM5UzMzQTNwAzMxAzLzI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委員會
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是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創始人為宋慶齡、何香凝、李濟深。創立於1945年10月,在重慶成立。
意義
國民黨左派象徵性的建立了民國也毀滅了民國。共產國際對中共與國民黨左派關係的影響是很大的。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1913年,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915年,袁世凱恢復帝制。
1919年,五四運動。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黃埔軍校建立。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爆發,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爆發,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建立,土地革命開始。 國民黨在一年內屠殺了30萬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抗日戰爭開始。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攜周恩來、王若飛蔣介石企圖壟斷抗日戰爭的果實,開始簽訂“雙十協定”。
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放戰爭勝利。
其間,國民黨左派立了重大功勞。之後,宋慶齡成為了副主席。
重要代表
宋慶齡宋慶齡(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樑。1925年,孫先生逝世,宋慶齡幾十年都沒有再來到北平。1981年,在北京逝世。
廖仲愷廖仲愷(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廣東歸善(今惠陽縣)人。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資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的好朋友。他堅持奉行孫先生的遺願,共產黨盛讚他是革命先驅。廖仲愷不屈不撓地奉行三大政策,引起國民黨右派的強烈不滿,慘遭殺害。被害時,仍很有氣節得批判右派背叛革命。
楊虎城楊虎城(1893~1949)國民黨愛國將領,國民黨左派,四一二政變後,表面投降蔣介石,實際上不斷投身革命事件。1910年在家鄉組織以打富濟貧為宗旨的中秋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率會眾參加陝西民軍與清軍作戰。1912年投身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運動。1915年率眾參加陝西護國軍,在華縣、華陰等地截擊袁世凱軍。次年所部被編為陝西陸軍第3混成團第1營,任營長。因與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迫害致死。
主派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民黨內的民主派(或稱左派)曾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的專制獨裁統治和反共內戰政策進行了長期的英勇頑強的鬥爭,並為此先後組建了許多政治組織。這些組織曾隨民族民主革命形勢的發展而幾經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考察國民黨民主派的這一組織演變過程,對於揭示其在政治上順應歷史潮流。不斷走向進步和革命的光輝歷程,將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他們的存在變得非常有意義。國民黨民主派有時也特指四一二政變後的國民黨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