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41軍(孫殿英所部)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孫殿英所部)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孫殿英所部)孫殿英所部國民革命軍第41軍,初系豫西匪軍,為直魯聯軍收編,後又投入國民政府,屢經變遷。抗日戰爭中,孫殿英率部投降日軍。抗戰勝利後,又為國民政府收編,旋在湯陰被殲。

前身

1922年,孫殿英投入河南陸軍第1混成團丁香玲部擔任下級軍官。不久,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孫殿英利用其“廟會道”頭目身份,聚集土匪、會眾,禍亂豫西。1925年,鎮嵩軍憨玉昆與國民二軍開戰,因兵源不足,收編孫殿英部為所部第35師第5混成旅。不久國民二軍入豫助戰,憨玉昆兵敗,孫殿英部被編入國民三軍第2師葉荃部為第2旅,孫仍任旅長。三軍擴軍,孫很快升任第2師師長。國民三軍開赴陝西時,孫殿英率部脫離三軍,竄入伏牛山區。是年秋,經與張宗昌聯繫,孫殿英部進入山東,被收編為直魯聯軍第5師。1926年春,直魯聯軍反攻國民軍,孫殿英部襲擊了國民三軍所屬徐永昌部,作戰有功,被改編為直魯聯軍第25師,序列如下:

直魯聯軍第25師,師長孫殿英

第1旅,旅長丁綍庭

第2旅,旅長柴榮升

第3旅,旅長譚溫江

不久,孫殿英部攻占南口,25師被擴編為直魯聯軍第14軍,序列如下:

直魯聯軍第14軍,軍長孫殿英,參謀長馮養田

第1師,師長丁綍庭

第2師,師長劉月亭

第3師,師長柴榮升

獨立第1旅,旅長楊明卿

獨立第2旅,旅長楊克猷

獨立第3旅,旅長魏曜功

炮兵團,團長顓孫子瑜

騎兵團,團長張駿

1927年,孫殿英部在孫傳芳指揮下與北伐軍作戰,敗退至平津一帶,被迫向國民政府投誠,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2軍,下轄四師、一旅、一炮兵團,隸屬徐源泉第6軍團。

1928年6月,12軍駐防河北薊縣,鄰近清東陵。清東陵中珍寶甚多,引發孫部東陵盜寶之舉。當月下旬,12軍部隊炸開東陵,盜出大量珍寶。事發後,滿清末帝溥儀將孫殿英告上國民政府。孫殿英對宋美齡等高層要人賄以重賂,此事不了了之。11月,各軍縮編,12軍縮編為獨立第2旅。

1929年3月,獨2旅開赴山東,孫自封魯東民軍總司令,隨張宗昌參加膠東混戰,擁兵自重,自成一系,成為各方爭奪利用的對象。同年冬,孫殿英率部向蔣介石投誠,部隊擴編為新編第18師,孫任師長,軍次洛陽。

1930年中原大戰前夕,孫殿英見反蔣軍聲勢較大,率部投向閻錫山,所部被擴編為第4方面軍第5路軍,所轄各旅亦擴編為軍,開赴豫東、皖北一帶布防,總部駐於亳州。此時序列如下:

第5路軍,總指揮孫殿英

第14軍,軍長金浣東

第17軍,軍長劉月亭

第24軍,軍長岳相如

1930年4月,蔣介石以孫部威脅津浦路與隴海路,派重兵圍攻亳州。自5月至7月,孫殿英率部死守亳州,雙方激戰七十餘日,蔣軍屢攻不下。7月中旬,孫連仲率部率部馳援,亳州解圍。此次堅守亳州之戰,孫部亦付出較大代價,解圍後,孫部即退至朱仙鎮,又與蔣軍遭遇,部隊被擊潰,孫率殘部渡過黃河退往山西。

成軍

1931年1月,張學良整編駐晉各軍,孫殿英部被改編為暫編第2師。9月,部隊依中央統一番號改稱第40師。11月,以40師為主擴編為第41軍,下轄三旅,第119旅成立後即撤銷,部隊分別編入117、118旅,119旅旅長邢預籌調為補充團團長。部隊序列如下:

第41軍軍長孫殿英

第41軍,軍長孫殿英

第40師,師長孫殿英

第117旅,旅長丁綍庭

第233團,團長李樹森

第234團,團長楊乾卿

第235團,團長趙文林

第118旅,旅長劉月亭

第236團,團長楊汝賢

第237團,團長楊克猷

第238團,團長夏維禮

1933年2月,日軍進攻熱河,41軍奉命援熱,部隊開往赤峰。因55軍湯玉麟部不戰而逃,41軍部署未定即與敵遭遇。因事出倉促,41軍無堅固工事可依,在日軍猛烈炮火下傷亡慘重,官兵臥雪而戰,多次打退日軍地空聯合進攻,與敵相持七晝夜後,轉移至猴頭溝一帶依山而戰。孫殿英親率117旅與日軍展開血戰,部隊被分割包圍,孫僅率數名衛士突圍。日軍隨即進逼41軍軍部駐地圍場,部隊又與日軍激戰達六天之久。鑒於孤軍作戰之險,孫殿英不得不率部退往察哈爾,布防沽源、獨石口一線。

41軍此次熱河血戰,與熱河守軍湯玉麟部的避戰逃跑形成了鮮明對比,得到了熱河民眾和全國各界的熱情支援和高度讚譽,41軍聲譽鵲起。孫殿英先後收編了湯玉麟的殘部和東北義勇軍李純華等部,實力大增,自行擴編部隊六倍於定編,將所轄各旅擴編為師;新成立騎兵三師、三旅、一團,由於世銘統一指揮;軍部直轄補充旅、炮兵團、工兵營、輜重營、無線電中隊以及兩個憲兵營。此時序列如下:

第41軍,軍長孫殿英,副軍長金尊華

第117師,師長丁綍庭

第1旅,旅長夏維禮

第2旅,旅長楊乾卿

第3旅,旅長王遂慶

第118師,師長劉月亭

第1旅,旅長衛日恭

第2旅,旅長張天功

第3旅,旅長徐昊

第119師,師長盧豐年

第1旅,旅長彭振國

第2旅,旅長竇連璽

第3旅,旅長謝璞田

第120師,師長楊輝峰

第1旅,旅長楊輝峰

第2旅,旅長康從良

特務團,團長趙立成

騎兵司令,於世銘

騎兵第1師,師長劉玉才

騎兵第2師,師長趙國增

騎兵第3師,師長石文華

騎兵第1旅,旅長李純華

騎兵第2旅,旅長呂存義

騎兵第3旅,旅長高霞軒

獨立騎兵團,團長孫壽民

補充第1旅,旅長顓孫子瑜

炮兵團,團長劉廣德

長城抗戰於5月中旬結束後,孫殿英率41軍奉命撤至居庸關以外的康莊、沙城、新保全一帶,占有100多里地的鐵道線,正好堵住了中央軍進攻馮玉祥部抗日同盟軍的去路。何應欽為了實現進攻同盟軍的目的,以察哈爾省主席相許,並以50萬元作誘餌,令其北攻抗日同盟軍。孫殿英認為此舉不得人心,便未從何應欽之命。但他又不願得罪何應欽,決定察看馮玉祥的實力以後再做最後決定,遂派人去張家口同盟軍總部,得知馮的軍火充足,官兵士氣旺盛,同仇敵愾。馮玉祥盼孫殿英能共同合作,為國殺敵。孫殿英看到蔣、馮態度都很強硬,左右為難,他既不想攻打馮玉祥落個罵名,也不想得罪“中央”斷了後路。思來想去,決定以走為上策,讓開是非之地,41軍向西北開拔至包頭。閻錫山因孫部久駐其地,電呈蔣介石,保薦孫殿英任甘寧青三省屯墾督辦。蔣介石遂即予以任命,促其儘速到職視事。

1934年初,41軍開始向寧夏進軍。西北馬家軍對孫部西來極為不滿,四馬聯軍拒孫。41軍剛進寧夏省境,與馬繼援部相遇,孫部杜志恆團奮力拚殺,左右兩旅也趕了上來,從兩面包抄獲勝,但傷亡很大。41軍進抵銀川城下,包圍猛攻銀川城。馬鴻逵部據城固守,孫部一連數日猛攻不下。馬鴻逵一面電請蔣介石調兵增援,一面派人去蘭州請朱紹良援救。蔣介石收到告急的電報,分別電令陝西高桂滋部、甘肅朱紹良、馬鴻賓等部,速速增援寧夏,殲滅孫殿英部。經五天激戰,馬鴻逵部撤出銀川,孫殿英率部進駐城內。馬鴻逵部封鎖了城四周的通道,使孫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被圍困起來。孫殿英在城內苦撐,孤立無援,陷入絕境。旅長楊明卿、團長吳雲川、杜志恆相繼離去,部分將領與何應欽密謀欲驅孫,晉軍奉國民政府令出兵切斷孫部後路,國民政府明令撤銷孫殿英甘寧青三省屯墾督辦之職。2月,41軍番號被明令撤銷,軍長孫殿英免職。

閻錫山見孫殿英大勢已去,遂派兵前往寧夏,接回孫殿英殘部,來到山西晉祠。孫部大半離散,殘部編為一師,仍由劉月亭任師長,受晉軍盧豐年節制。隨後國民政府令該師赴江西“圍剿”紅軍,待抵江西時又散去不少官兵,餘部遣散,部分官兵分散編入其他部隊。

抗戰

1936年6月,孫殿英受宋哲元邀請,就任察北保全司令。1937年7月抗戰爆發後,宋哲元任命孫殿英為冀北民軍司令。不久日軍攻陷冀北,孫殿英改任冀察游擊總隊司令,收集舊部、散兵及投軍的青年學生共2萬餘人。此時序列如下:

冀察游擊總隊,司令孫殿英

第1支隊,支隊長楊明卿

第2支隊,支隊長劉月亭

第3支隊,支隊長侯冠文

第4支隊,支隊長楊克猷

第5支隊,支隊長任孟啟

第6支隊,支隊長焦文典

1938年春,日軍香月師團向晉東南發動大規模進攻,晉城很快失守,孫殿英部向西轉進至陽城、沁水。在陽城鳳台古鎮,孫部楊明卿、楊克猷支隊與敵軍遭遇,幾經激戰,擊退了進犯之敵,保住了陽城、沁水一帶陣地。1939年1月,孫部由冀南撤至豫北,分別與敵人戰於河北的沙河、河南的濟源及東西軹城,戰況激烈,雙方互有傷亡,最後孫部挫敗進犯之敵,保住了黃河南北交通要道。在此次戰鬥中,孫部第1中隊中隊長史振文陣亡。戰後,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傳令嘉獎,並撥給孫部一批槍枝彈藥。同年,孫部調往河南林縣駐防。

經孫殿英的一番活動,部隊不久被改編為新編第5軍,隸屬第1戰區,序列如下:

新編第5軍,軍長孫殿英,副軍長邢肇棠,參謀長馮養田

暫編第3師,師長劉月亭

第7團,團長楊克猷

第8團,團長侯冠文

第9團,團長柴文竹

暫編第4師,師長王廷瑛

第10團,團長王遂慶

第11團,團長王天祥

第12團,團長楊明卿

獨立第1團,團長劉廷傑

獨立第2團,團長許志武

補充第1團,團長戴世僖

補充第2團,團長梁少楓

1939年冬,暫編第3師師長劉月亭在作戰中被日軍俘虜,楊克猷升任師長。1940年,新5軍與27軍、40軍合編為第24集團軍。此時新5軍序列如下:

新編第5軍,軍長孫殿英,副軍長邢肇棠、康翔,參謀長馮養田

暫編第3師,師長楊克猷

第7團,團長侯冠文

第8團,團長王啟元

第9團,團長柴文竹

暫編第4師,師長王廷瑛

第10團,團長王遂慶

第11團,團長王天祥

第12團,團長楊明卿,後易張錫珂

獨立第1團,團長戴世僖

獨立第2團,團長劉廷傑

獨立第3團,團長梁少楓

特務團,團長許志武

1941年初,11團團長王天祥因受龐炳勛排擠,憤然率部投敵。11團重建後以劉廷傑為團長,不久易張式平。是年秋,副軍長邢肇棠的共產黨員身份為軍統察覺,邢離部出走,王廷瑛升任副軍長,不久他調,楊明卿升任副軍長,王遂慶繼任暫4師師長。

1943年4月,日軍以超出第24集團軍兩倍的兵力,向太行山發動了大規模“掃蕩”。4月21日,日軍分別向太行山南麓500多里的防線發起進攻,主攻方向為新5軍據守的邢門口、十八盤。11團團長張式平率部一連擊退日軍十多次衝鋒,全團犧牲極其慘重,官兵所剩無幾。21日晚,邢門口失守,孫殿英帶領軍部向西南山西省界疾進,又被日軍包圍。戰至5月初, 孫殿英率新5軍投敵叛國,新5軍番號隨即被軍事委員會明令撤銷,此時部隊序列如下:

新編第5軍,軍長孫殿英,副軍長楊明卿,參謀長馮養田

暫編第3師,師長王遂慶

暫編第4師,師長張錫珂(代理)

覆滅

孫殿英投敵後,隨即誘降了第24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勛及27軍、40軍各一部。李振清率40軍一部拒絕投降,拚死血戰,突圍而出。新5軍投敵後,汪偽政府保留其原番號不變,仍稱新5軍,序列如下:

新編第5軍,軍長孫殿英,副軍長楊明卿、路厚齋,參謀長馮養田

第7師,師長楊克猷

第19團,團長王啟元

第20團,團長侯冠文

第21團,團長張式平

第8師,師長張錫珂

第22團,團長張普霖

第23團,團長常相時

第24團,團長朱錫齡

第23師,師長劉月亭

獨立第1旅,旅長李紀廣

獨立第2旅,旅長張體安

特務團,團長許志武

補充第1團,團長戴世僖

補充第2團,團長劉廷傑

補充第3團,團長梁少楓

1943年12月,汪偽政府將孫部偽新5軍自24集團軍序列劃出,單獨編為“豫北剿共軍”。1944年,孫部又改編為偽第6方面軍,下轄第11軍(即原新5軍)。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政府將孫部收編為“先遣軍”第2路軍,後改稱新編第4路軍。1946年,鄭州綏靖公署將孫部改編為暫編第3縱隊,駐防河南湯陰,序列如下:

暫編第3縱隊,司令孫殿英

第5總隊,總隊長楊克猷

第21團

第22團

第6總隊,總隊長張錫珂

第23團,團長王鴻勛

第24團,團長朱錫齡

獨立第1團,團長許志武

獨立第2團,團長戴世僖

獨立第3團,團長郭平甫

1947年3月,解放軍圍攻湯陰,孫殿英督率所部頑強抵抗,戰至4月2日,部隊全軍覆沒,孫殿英被俘,1948年10月死於獄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