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國小稽業五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出《四庫總目提要》
國朝李塨撰。其序謂朱子《國小》所載天道、性命,上達也;親迎、朝覲,年及壯強者也。以及居官、告老諸條,皆非幼童事,且無分於《大學》。乃別輯此編。卷一為國小四子韻語,括其總綱,以便誦讀。卷二為食食能言,六年教數方名,七年別男女,八年入國小教讓,九年教數目,十年學幼儀諸條。卷三為學書。卷四為學記。卷五為十有五學樂,誦詩,舞勺。大旨以禮、樂、書、數為綱。其中如引曲禮履不上堂一節,在今日並無解屨之事。引內則凡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一節,在今日亦跬步不可行。此虛陳古禮者也。又誦詩一條自造詩譜,舞勺一條自造舞譜,此又杜撰古樂者也。惟學書一篇,辨篆楷之分,極為精核。然亦非童子之所急,其膚廓正與親迎、朝覲等耳。
小篆文字考據
作者
李恭清(公元一六五九年至一七三三年)字恕谷,號剛主,(一作字剛主,號恕谷)直隸蠡縣人。生於清世祖順治十六年,卒於世宗雍正十一年,年七十五歲。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o年)舉人。年六十,選通州學正。居八十餘日,以病告歸。恭博學工文辭,師博野顏元,又從毛奇齡論樂律。著有恕谷後集十三卷,及周易傳注、李氏學樂錄、國小稽業……等,(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李塨很詳細地提出了他所理想的學制和選士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八歲入鄉學,鄉師教之孝弟、幼儀、認字,習九九數。讀《孝經》、《論語》、《大學》、《孟子》,及《易》、《詩》、《書》、《春秋》、《周禮》等,並習小樂小舞。十五歲,入縣學,教之存六德、行六行,講究經世濟民之道,讀《資治通鑑》及古文。習禮樂、騎射、六書、九數,作策論。聰穎者可涉獵九經、廿一史。二十歲,教成者進之郡學,教之三學,察試德行學藝。再經藩學、成均,察試後即謂之太學生。然後,分科以為士,共分禮儀、樂律、天文、農政、兵法、刑罰、藝能方域、理財、兼科等九科。鄉、縣、郡要定期考核這些士子並向政府進行推薦,以供選用。特別是國小,李塨在《國小稽業》一書中詳細陳述兒童自八歲至十四歲時,應該學習的禮、書、數、樂四類課程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