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為了解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的網路建設各自為政,重複建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200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2〕17號),明確提出建設國家電子政務外網。12月,原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招標確定國家信息中心作為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的建設單位。
2005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項目的初步設計。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一期工程)中央投資部分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2009年12月24日,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一期工程)中央投資部分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的竣工驗收。
管理機構
政務外網按照統一規劃、分級負責的原則進行建設。
2010年10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同意國家信息中心加掛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管理中心牌子,承擔政務外網的運行維護及相關管理工作,負責政務外網的統一規劃,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服務規範、安全策略和管理辦法,規劃和管理政務外網IP位址和域名,承擔中央政務外網建設、運行維護和服務等工作,對地方政務外網建設和運行進行業務指導。
地方政務外網的建設與管理由地方政務外網建設、運維單位負責。
網路結構
政務外網由廣域骨幹網和城域網組成,縱向分為中央、省、市、縣四級。各級政務部門根據業務需要分別接入相應層級的政務外網。
中央政務外網廣域骨幹網為雙星結構,採用雙路由、雙鏈路;中央城域網為2.5G光纖環網,中央政務部門接入採用裸光纖或MSTP專線,網路頻寬可以根據業務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
技術特點
•基於基礎傳輸網的各級政務部門公用的高速可靠的IP網路;
•採取防火牆、MPLS VPN、IP Sec VPN等技術與網際網路進行邏輯隔離;
•全網統一規劃IP位址和域名;
•支持網路統一調度和分級管理;
•全網支持MPLS VPN技術,支持與多種VPN對接;
•支持中央政務部門移動用戶通過數字證書、IPSecVPN等方式接入政務外網。
網路承載和服務
政務外網致力於打造政務信息高速公路,為跨部門、跨地區的網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供網路支撐服務,滿足各級政務部門部署面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類業務套用的需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開展跨部門、跨地區的業務套用的需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聯動解決重大社會問題和突發事件的需要,助力於服務型政府建設,充分發揮國家政務公用網路行政基礎設施的作用和效能。
截至2013年末,政務外網骨幹網已經覆蓋100%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93.7%的地(市),80.6%的縣以及33.2%的鄉鎮;橫向連線了85箇中央政務部門和相關單位,全國範圍接入的政務部門及相關單位約9.8萬多個,接入終端已達147萬多台。政務外網已成為我國覆蓋面最廣、連線政務部門最多、承載業務類型最豐富的政務公用網路平台。
政務外網提供的網路信任服務具有國家密碼管理局頒發的電子政務電子認證服務資質,以國家公務人員和接受政府實施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與被授權的人員為主要服務對象,為各級政務部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務活動提供服務。政務外網的網路信任服務體系由中央、省、地市為主的三級服務架構組成。
已有29箇中央政務部門及相關單位依託政務外網開展了業務套用。業務套用類型包括公眾服務類套用(如行政審批、價格管理、信息公開等)、政府內部業務類套用(如協同辦公、電子監察、應急指揮、信息報送等)和基礎服務類套用(如視頻會議、數據備份、電子郵件等)。國務院應急辦在公用網路區建設了國家應急系統外網平台,連線28箇中央單位和37個地方單位,進行視頻、語音、數據的傳輸和移動應急通信;國家安監總局和國家審計署等單位利用專用網路區構建了本部門的虛擬專用網;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二十餘家中央政務部門將入口網站、郵件系統等套用部署在網際網路接入區,使用政務外網的統一網際網路出口服務。全國已有200多項業務系統使用了政務外網的網路信任服務,發放證書累計超過18萬張。
進展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國家保密局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進一步加強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和套用以來,政務外網建設套用取得了進一步成效。目前,政務外網已連線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市)級和縣級覆蓋率分別達到93.9%和81.9%。政務外網已連線中央政務部門85個,在全國已接入98,000餘家政務部門,接入147萬多台終端。利用政務外網開展業務套用的政務部門不斷增加。除了已經承載的國家應急平台系統、監察部糾風業務系統、“金安”、“金審”等全國性業務套用,中央綜治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法務部、國家民委等部門業務系統以及國家法人庫、國家信用誠信體系等工程項目也將不同程度依託政務外網運行。地方政務外網部署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應急平台等業務系統總數超過375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