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空間天氣
空間天氣,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太陽上出現的耀斑和日面物質的拋射等劇烈活動,給地球磁層,電離層和中高層大氣,衛星運行和安全,以及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
全新概念 影響因素 歷史研究 威脅災害 地球氣候關係 -
國際空間天氣子午圈計畫
“國際空間天氣子午圈計畫”(簡稱國際子午圈計畫),是由中國科學家發起的一項國際科技合作計畫,即以子午工程為依託,與東經120°沿線的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
-
空間天氣學
空間天氣學是空間天氣(狀態或事件)的監測、研究、建模、預報、效應、信息的傳輸與處理、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空間天氣的開發利用和服務等方面的集成,是多種學科...
學科簡述 學科目標 學科現狀 空間天氣效應 空間天氣災害 -
空間天氣預報
空間天氣對人類高技術系統的影響是推動空間天氣業務發展的原動力,特別是空間天氣對航天、航空、通信和導航定位等活動的影響,日益為全人類所關注。因此,自20世...
意義 作用 預報內容 空間天氣預報機構 發展進程 -
雙星計畫
雙星計畫全稱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畫,是首個由中國科學家提出並以中方為主的空間探測國際合作計畫,也是中國與歐洲合作的第一個科學探測衛星項目。它包括兩顆以大橢...
計畫概述 價值意義 科學目標 國際合作 探測儀器 -
星簇計畫
2010年是歐洲“星簇計畫”實施10周年。歐洲航天局16日說,這一計畫使人們對太陽與地球間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歐航局當天發表公報說,“星簇計畫”...
簡介 歷史沿革 研究 結構 組成部分 -
山東大學威海空間天氣物理與探測研究中心
山東大學威海空間天氣物理與探測研究中心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上,密切結合現有成員的優勢科研方向,擬重點針對近日空間物理過程與空間天氣學災害性事件的起源和發...
基本職責 科研方向 -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是為全面推進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健康快速發展,實現空間資源規模化、業務化、產業化發展,根據...
政策全文 內容解讀 -
空間天氣學重點實驗室
作為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單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需求,進行空間物理和空間天氣學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實驗室積極牽頭國家重...
歷史沿革 定位和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地位與作用 人才隊伍 -
夸父計畫
夸父計畫,是中國的一個太陽監測衛星計畫,又稱空間風暴、極光和空間天氣探測計畫,該計畫得名於中國神話中的夸父。夸父計畫由三顆衛星組成,用以全天候監測太陽活...
歷史沿革 主要目標 科學思想 重要意義 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