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儀式

內容介紹

《國家的儀式:中國革命戲劇的文化透視》著重研究延安戲劇、建國十七年的戲劇和文革戲劇,以“國家的儀式”來透視這一時期的革命戲劇,認為延安時期的戲劇是從民間、民族發展到民族國家的儀式,從時間過渡到空間神話;建國十七年的戲劇成為“劇場國家”、國家的形象,分析了國家的神話、都市民族志、儀式的公共化等文化現象;到文革時期,“革命樣板戲”成為政治烏托邦和運動修辭,進而成為政治狂歡的節日,並從神聖、身份和性別等角度進行深入的文化闡釋。

作者介紹

胡志毅,男,1957年11月出生於杭州,浙江慈谿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影視藝術與新媒體系主任,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所長。出版有《現代傳播藝術——一種日常生活的儀式》、《神話與儀式:戲劇的原型闡釋》、《神秘·象徵·儀式:戲劇論文集》、《世界藝術史·建築卷》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曾獲得過國家教育部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等獎項。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篇 延安時期的戲劇
第一章 延安的道路:民間與民族
第一節 啟蒙思想與民間意識
第二節 救亡運動與“民族主義原型”
第三節 延安的道路與民族國家
第二章 民眾、大眾與工農兵戲劇
第一節 民眾戲劇
第二節 大眾化戲劇
第三節 工農兵的戲劇
第三章 民族的儀式:時間的過渡與空間的神話
第一節 時間的過渡
第二節 空間的神話
第三節 民族的儀式
第四章 戲劇的形態
第一節 話劇民族化
第二節 戲曲現代化
第三節 歌劇本土化
第二篇 建國十七年的戲劇
第五章 國家:儀式、劇場與形象
第一節 國家的儀式
第二節 “劇場國家”
第三節 國家的形象
第六章 神話、原型與意象:建國以後戲劇的召喚結構
第一節 國家的神話:翻身解放
第二節 烏托邦原型:治病救人
第三節 意象的召喚:“明朗的天”
第七章 城鄉之間:民族志、公共性與合作化
第一節 都市民族志
第二節 儀式的公共性
第三節 農村的合作化
第八章 戲劇的類型:二元對立的模式
第一節 神話劇與鬼戲
第二節 歷史劇與現代戲
第三節 悲劇與喜劇
第三篇 文革時期的戲劇
第九章 政治烏托邦與革命樣板戲
第一節 政治烏托邦與運動修辭
第二節 節 日與狂歡
第三節 “劇場國家”與革命樣板戲
第十章 “兩結合”、“三結合”與“三突出”
第一節 “兩結合”與“兩條路線”
第二節 集體創作與“三結合”創作
第三節 “三突出”原則與英雄人物
第十一章 神聖、身份與禁慾
第一節 神聖與僵化
第二節 身份與性別
第三節 禁慾與身體
第十二章 戲劇的象徵
第一節 臉譜與角色
第二節 布景與道具
第三節 話語與語言
余專論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