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由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共同投資建設,是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新藥篩選中心。作為公共技術平台,國家新藥篩選中心面向全國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醫藥企業提供樣品篩選和專業諮詢服務。
國家新藥篩選中心 擁有一支以歸國留學人員為基本骨幹的高學歷、年輕化和專業化的研究隊伍。技術力量涵蓋分子生物學、分子藥理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藥物化學、植物化學等多種學科。 實驗大樓符合國際 GLP 規範,配置了一批包括核磁共振儀、液-質聯用儀、藥物篩選自動化作業系統、細胞掃描成像儀、樣品和測試數據計算機管理系統等先進的軟硬體設施。
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的目標是瞄準國際新藥創製的前沿方向,按照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戰略,採用新型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建立現代化的新藥篩選體系,促進新藥篩選研究工作的開展,加速我國創新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中心的重點篩選和研究領域為治療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重大疾病(包括腫瘤、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等)的原創藥物
中心功能
提供各類樣品篩選服務
提供藥物篩選技術平台和諮詢服務
建立各類先進的藥物篩選模型
研究套用高通量和高內涵篩選技術
建設國家化合物樣品庫
部門介紹
模型建立部
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闡明了許多生物大分子如酶、受體和離子通道等與疾病發生髮展之間的關係,從而改變了傳統的藥物發現方法,使之成為藥物篩選的主要靶標。迄今已確證的藥物作用靶點有500餘個,其中45%為受體,28%為酶,5%為離子通道。隨著人類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數百上千個與疾病密切相關的分子靶點將被揭示,並將被開發成為藥物篩選的新模型。該部門以改變我國創新藥物研究的落後面貌為使命,緊密跟蹤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圍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確定關鍵分子靶點,建立各種先進的分子或細胞水平的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篩選模型,通過實施大規模隨機篩選和後繼研究,從中發現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藥物先導化合物,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和發展相應的藥物篩選技術平台。
樣品製備部和樣品信息部
為了保護、整合、研究和發掘我國藥用資源和滿足高通量藥物篩選業務的需求,國家新藥篩選中心設立樣品製備部和樣品信息部,負責建設國家化合物樣品庫。這兩個部門的主要任務包括:系統地採集各類藥用植物,套用標準化的提取和分離方法製備提取物樣品,建立藥用植物標本、採集地點、時間及民間藥用經驗等信息資料庫;通過合作,系統地開展微生物發酵提取物製備及相關信息資料庫的建立工作;在國內外收集、選購人工合成和天然純化合物,並建立相應的樣品資料庫;基於高通量和高內涵藥物篩選之結果,探索從活性提取部位發現“苗頭”化合物的方法及技術,或對活性化合物進行結構最佳化改造;運用LC-MS、UV和IR等線上技術和相應的數據信息,快速鑑定提取物中未知化合物的結構特徵。採用國際通用的ActivityBase軟體系統,配以條型碼技術,對化合物樣品庫及高通量篩選產生的“海量”測試數據進行信息管理,確保篩選體系的高效運作。
藥物篩選部
藥物篩選部採用國際上通用的高通量和高內涵篩選技術,以自建或引進的藥物篩選模型為基礎,發展和完善以分子和細胞水平的高通量篩選模型為初篩,組織、器官和整體動物水平篩選模型為復篩的藥物篩選體系,為全國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醫藥企業提供化合物生物活性測定服務及藥物篩選技術平台。藥物篩選部擁有包括 Biomek ® FX 自動化移液裝置、 EnVision™ 多通道讀板儀、 ArrayScan ™ 和 KineticScan ™ 細胞成像系統等先進的實驗設施和數據處理軟體,用於高通量和高內涵藥物篩選。為了實現技術集成,該部通過自主研發和合作引進的方式展開篩選方法的研究,特別是新型檢測手段的套用。根據酶、受體和離子通道的不同特性,建立高效、快速、價廉、重現性好的均相檢測技術,從而提高了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強化了自動化操作並擴大了篩選通量。通過定期對各種篩選模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進行評估,使篩選業務更加規範化和標準化。送樣者的利益通過實施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如“智慧財產權保護原則”和“保密協定”等予以充分保護。
現任領導
行政辦公室 王明偉博士 :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樣品信息部 南發俊博士 :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副主任兼樣品信息部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模型建立I部 李佳博士 :國家新藥篩選中心模型建立I部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模型建立II部 謝欣博士 : 國家新藥篩選中心模型建立II部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藥物篩選部 李靜雅博士 :國家新藥篩選中心藥物篩選部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組織結構
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