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失明察“六主”,以觀君德。審惟“九風”,以定國常。探其“四亂”,核其“四危”,則理亂可知矣。
【經文】
何謂“九風”?
君臣親而有禮,百察和而不同,讓而不爭,勤而不怨,唯職是司。此“理國之風”也[尹文子曰:“上不勝其下,下不犯其上,上下不相勝犯,故禁令行,人人無私,雖經險易而國不可侵,治國也]。
禮俗不一,職位不重,小臣讒疾,庶人作議。此“衰國之風”也[尹文子曰:“君年長多妾媵,少子孫,疏強宗,衰國也”]。
君臣爭明,朝廷爭功,大夫爭名,庶人爭利。此“乖國之風”也。
上多欲,下多瑞,法不定,政多門。此“亂國之風”也[尹文子曰:“君寵臣,臣愛君,公法廢,私慾行,亂國也”]。
以侈為博,以伉為高,以濫為通,遵禮謂之拘,守法謂之固。此“荒國之風”也[議曰:夫晉家尚於浮虛,所以敗也。此之謂也]。
以苛為察,以利為公,以割下為能,以附上為忠。此“叛國之風”也[叔向曰:“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罪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
上下相疏,內外相疑,小臣爭寵,大臣爭權。此“危國之風”也。
上不訪下,下不諫上,婦言用,私政行。此“亡國之風”也[尹文子曰:
“國貧小,家富大,君權輕,臣勢重,亡國也。內無專寵,外無近習,支庶繁息,長幼不亂,昌國也。農桑以時,倉廩充實,兵甲勁利,封疆修理,強國也。”
文子曰:“夫亂國若盛,治國若虛,亡國若不足,存國若有餘。虛者,非無人,各守其職也;盛者,非多人,皆邀於未也;有餘,非多財,節慾事寡也;不足者,非無貨,人鮮而費多也。”]
(原文似有誤,上列共“八風”,與九之數不合。——譯註)
譯文
“九風”是什麼意思呢?
君臣之間親近有禮,文武百官雖有不同政見但仍然和睦相處,互相謙讓,不爭名奪利,勤勤懇懇為國效力,不互相埋怨,一心一意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這是“ 理國之風”——國家大治的象徵[尹文子說:“上級領導不壓制下屬,下屬不冒犯上級,上下融洽,就能做到令行禁止,人人無私。在這種風尚下,雖然經受艱難險阻的考驗,國家仍可堅如盤石,不會受到敵國的侵犯。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治”]。
禮教風尚不能統一,當官的不受敬重,基層官員攻擊國家的弊病,平民百姓議論紛紛,這是“衰國之風”——國家衰敗的象徵[尹文子說:“國王雖然年邁還養著許多嬪妃,子孫不多,有勢力的宗族被疏遠,這是國家衰敗的表現]。
君臣互相爭榮譽,朝中大臣爭功勞,士大夫爭名聲,老百姓爭私利,這是“ 乖國之風”——眾叛親離的象徵。
上層官員私慾泛濫,下層官員作惡多端,法規不穩定,政出多門,這是“ 亂國之風”——國家動亂的象徵[尹文子說:“國王寵幸大臣,大臣只愛君王,國家的法律廢弛,人慾橫流,這是亂國的表現”]。
把奢侈誤以為繁榮,把驕縱誤以為高貴,把自由散慢誤以為開明,遵守禮義的人被認為是頑固不化,奉公守法的人被認為是固步自封,這是“ 荒國之風”——國家荒淫的象徵[晉代崇尚玄虛、輕浮,所以引起了五胡亂中華,就是歷史的明證]。
把苛捐雜稅當作精明,為國家服務是為了撈取好處,把宰割老百姓當作能耐,把溜須拍馬當作忠誠,這是“叛國之風”——國家叛亂的象徵[叔向說:
“大臣只想著奉祿,就是不進忠言,親信的隨從怕得罪上司不敢說真活,下面的真實情況反映不到中央,這是最大的隱患]。
上下隔閡,內外猜疑,小官員爭著討上司的歡心,當大官的爭奪權力,這是“危國之風”——國家危亡的象徵。
上級官員不深入基層了解情況,下面的民眾也不向上反映意見,老婆怎么說就怎么辦,國家的法律不執行,而是各搞各的,這是“ 亡國之風”——
國家滅亡的象徵。
[尹文子說:“國家貧困衰弱,私人出現了富戶大家;國王的權力削弱,大臣的勢力增強,這就是亡國的徵兆;宮廷內沒有專寵一人的現象,朝廷里沒有寵幸的弄臣,家族人丁興旺,長幼有序,這是國家昌盛繁榮的表志;農事活動適時,糧食儲存厚實,軍隊精銳,疆土治理得很好,這是強國的特徵。”
文子說:“動亂的國家看上去好像很熱鬧;安定的國家看上好像很空虛;滅亡的國家好像匾乏不足;圖存的國家好像過剩有餘。空虛不是沒有人,而是因為人人都在崗位上;熱鬧不是人丁多,而是因為都在追逐蠅頭小利;有餘不是財力富餘,而是因為寡慾少事;不足不是市場無貨,而是因為人們雖然收入少,但是各種稅賦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