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背景
2015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家庭美育相互聯繫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美育體系。
意見全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國辦發〔2015〕7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改進美育教學作出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學校美育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經過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學校美育取得了較大進展,對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體上看,美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和學校對美育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重應試輕素養、重少數輕全體、重比賽輕普及,應付、擠占、停上美育課的現象仍然存在;資源配置不達標,師資隊伍仍然缺額較大,缺乏統籌整合的協同推進機制。為進一步強化美育育人功能,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落實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像力和創新意識、擁有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堅持育人為本,面向全體。遵循美育特點和學生成長規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體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美育發展的基礎上,重點解決基礎教育階段美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每個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問題為導向,充分考慮地區差異,重點關注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美育教學條件的改善,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因校制宜,鼓勵特色發展,堅持整體推進與典型引領相結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堅持改革創新,協同推進。加強美育綜合改革,統籌學校美育發展,促進德智體美有機融合。整合各類美育資源,促進學校與社會互動互聯,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美育發展和學生全面成長的氛圍。
(三)總體目標。2015年起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資源配置逐步最佳化,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類學校開齊開足美育課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家庭美育相互聯繫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美育體系。
二、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
(四)科學定位美育課程目標。學校美育課程建設要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重視美育基礎知識學習,增強課程綜合性,加強實踐活動環節。要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
幼稚園美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培養幼兒擁有美好、善良的心靈,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使幼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美育課程要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傳授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發展藝術想像力和創新意識,幫助學生形成一兩項藝術特長和愛好,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審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課程要滿足學生不同藝術愛好和特長發展的需要,體現課程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特殊教育學校美育課程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注重潛能發展,將藝術技能與職業技能培養有機結合,為學生融入社會、創業就業和健康快樂生活奠定基礎。職業院校美育課程要強化藝術實踐,注重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課程要依託本校相關學科優勢和當地教育資源優勢,拓展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強化學生的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學校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課程設定方案和課程標準、教學指導綱要,逐步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的基礎上,有條件的要增設舞蹈、戲劇、戲曲等地方課程。普通高中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的基礎上,要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教學模組。職業院校要在開好與基礎教育相銜接的美育課程的同時,積極探索開好體現職業教育專業和學生特點的拓展課程。普通高校要在開設以藝術鑑賞為主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基礎上,開設藝術實踐類、藝術史論類、藝術批評類等方面的任意性選修課程。各級各類學校要重視和加強藝術經典教育,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課程。
(六)實施美育實踐活動的課程化管理。美育實踐活動是學校美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納入教學計畫,實施課程化管理。建立學生課外活動記錄製度,學生參與社區鄉村文化藝術活動、學習優秀民族民間藝術、欣賞高雅文藝演出、參觀美術展覽等情況與表現要作為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內容。各級各類學校要貼近校園生活,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積極探索創造具有時代特徵、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的美育活動形式。要以戲曲、書法、篆刻、剪紙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為重點,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傳統。中國小校應以班級為基礎,開展合唱、校園集體舞、兒童歌舞劇等群體性活動。任何學校和教師不得組織學生參加以營利為目的的藝術競賽活動,嚴禁任何部門和中國小校組織學生參與商業性藝術活動或商業性慶典活動。
三、大力改進美育教育教學
(七)深化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建立以提高學校美育教育教學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按照國家規定的不同學段美育課程設定方案、課程標準以及內容要求,切實強化美育育人目標,根據社會文化發展新變化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利用當地的民族民間美育資源,搭建開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各級各類學校應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積極參與中外人文交流。依託現有資源,加強學校美育實踐基地建設,取得一批美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成果,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學校美育的整體發展。
(八)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將美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各方面,滲透在各個學科之中。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融合,與各學科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挖掘不同學科所蘊涵的豐富美育資源,充分發揮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中的美育價值。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將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有機整合,發揮各個學科教師的優勢,圍繞美育目標,形成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的育人合力。
(九)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藝術院校要注重內涵建設,突出辦學特色,專業設定應與學科建設、產業發展、社會需求、藝術前沿有機銜接。加強社會服務意識,強化實踐育人,進一步完善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強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為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培養高素質、多樣化的藝術專門人才。遵循藝術人才成長規律,促進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專業課程教學與文化課程教學相輔相成,堅持德藝雙馨,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造就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素質全面、專業紮實的藝術專門人才。
(十)建立美育網路資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美育教育資源覆蓋面。以國家實施“寬頻中國”戰略為契機,加強美育網路資源建設,加快推進邊遠貧困地區國小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支持和輔導教師用好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將優質美育資源輸送到偏遠農村學校。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聯合建設美育資源的網路平台,大力開發與課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國小校美育課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鼓勵各級各類學校結合“網際網路+”發展新形勢,創新學校美育教育教學方式,加強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學習平台建設。
(十一)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作用。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教室、走廊、宣傳欄等,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環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通過校園文化環境浸潤學生心田,引導學生髮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靈之美。進一步辦好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與基地建設,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建設一批體現正確育人導向、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校園文化美育環境示範學校。
(十二)加強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設立美育專項課題,並予以一定傾斜。以服務決策為導向,整合資源,協同創新,深入研究學校美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打造高校美育綜合研究的高地和決策諮詢的重地。研究制定高校和中國小校美育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深入開展美育教學研究和教材研究,形成教材更新機制。加強基礎教育階段藝術類學科教研隊伍建設,建立教研員準入制度,嚴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縣(區)美育中心教研協作機制,發揮學科帶頭人在美育教學研究上的引領作用,促進美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四、統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
(十三)採取有力措施配齊美育教師。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美育教師隊伍。普通高校要根據美育課程開設需要,加快公共藝術教師隊伍建設。各地要制定時間表、採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國小校美育教師緊缺問題,根據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的要求,通過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綜合改革實踐,建立農村中國小校美育教師補充機制,重點補充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鄉(鎮)中國小校的美育教師。實行美育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採取對口聯繫、下鄉巡教、掛牌授課等多種形式,鼓勵城市美育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
(十四)通過多種途徑提高美育師資整體素質。各地要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中國小校協同培養美育教師的新機制,促進美育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切實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美育師資水平。鼓勵成立校際美育協作區,發揮藝術學科名師工作室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美育師資隊伍均衡發展。鼓勵教師參與美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支持教師合作開發開設美育課程,倡導跨學科合作。健全老中青教師傳幫帶和新老教師互幫互助機制。搭建美育課堂教學交流和教學技能培訓平台,加強經驗交流與培訓,在中國小教師國家級培訓計畫(國培計畫)中加大對中國小校教師特別是鄉村美育教師培訓力度,帶動各地開展農村美育教師培訓。
(十五)整合各方資源充實美育教學力量。教育部門要聯合和依託文化部門及相關單位,組織選派優秀文化藝術工作者積極參與文藝支教志願服務項目,鼓勵和引導高校藝術專業教師、藝術院團專家和社會藝術教育專業人士到中國小校擔任兼職藝術教師,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活動。積極探索組建美育教學聯盟、文藝工作者援教聯盟,依託聯盟搭建農村美育支教平台。繼續鼓勵和支持專業文藝團體、非專業的高水平文藝社團有計畫地赴高校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組織專家講學團開設專題美育講座。聘請藝術家和民間藝人進校園,因地制宜成立相關工作室。專業藝術院校要積極在中國小校建立對口支持的基地。
(十六)探索構建美育協同育人機制。以立德樹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為導向,加強對家庭美育的引導,規範社會藝術考級市場,強化社會文化環境治理,宣傳正確的美育理念,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的育人作用,轉變藝術學習的技術化和功利化傾向,營造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環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美育協同育人機制,推進美育協同創新,探索建立教育與宣傳、文化等部門及文藝團體的長效合作機制,建立推進學校美育工作的部門間協調機制。
五、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將美育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任務擺在突出位置,認真履行發展美育的職責,將美育發展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部署,切實抓緊抓好。建立健全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美育工作機制,明確責任,按照職能分工,落實好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各項任務。
(十八)加強美育制度建設。堅持依法治教,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綜合改革。研究完善學校美育工作有關規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規則體系能夠及時適應實踐發展需要,為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九)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通過多種形式籌措資金,滿足美育發展基本需求,建立學校美育器材補充機制。各地要加快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美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加強高校藝術教育場館建設,將更多的文化建設項目布點在學校,促進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互動互聯,推動校內外資源設施共建共享。鼓勵各地籌措和利用社會資金對農村中國小校美育走教教師給予專項補貼。中央財政通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儘快補齊學校美育的短板。
(二十)探索建立學校美育評價制度。各地要開展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抓好一批試點地區和試點學校,及時總結推廣,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實施中國小校美育工作自評制度,學校每學年要進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評,自評工作實行校長負責制,納入校長考核內容,並通過當地教育部門官方網站信息公開專欄向社會公示自評結果。制定符合高校藝術專業特點的教育教學評價標準。建立學校美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各級教育部門每年要全面總結本地區各級各類學校美育工作,編制年度報告。教育部應委託第三方機構研究編制並發布全國學校美育發展年度報告。
(二十一)建立美育質量監測和督導制度。中國小校美育課程開課率已列入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之中,各地要將其作為對學校評價、考核的重要指標。要在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每三年組織一次學校美育質量監測。鼓勵各地運用現代化手段對美育質量進行監測。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美育納入督導內容,定期開展專項督導工作。
國務院辦公廳
2015年9月15日
意見解讀
《意見》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出台的?
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學校美育取得了較大進展,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體上看,美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和學校對美育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重應試輕素養、重少數輕全體、重比賽輕普及,應付、擠占、停上美育課的現象仍然存在;資源配置不達標,師資隊伍仍然缺額較大,缺乏統籌整合的協同推進機制。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今年初,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主持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強調要“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級各類藝術教育的改革發展”。為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教育部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梳理政策需求,系統總結典型經驗的基礎上,反覆修改完善,形成了《意見》,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由國辦印發實施。
據了解,此前教育部制訂印發的檔案都是關於藝術教育方面的,這次國務院印發的《意見》則是關於美育工作的檔案,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夠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對於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要求,這是黨的檔案第一次對美育作出重要部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最主要的內容和最基本的途徑,要實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標,要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僅靠藝術教育還不夠。近年來,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一直呼籲,希望在國家層面印發一個加強美育的檔案,一是因為美育是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德智體美“四育”中的短板,需要下大力氣加強,僅靠教育系統還不夠,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二是認為藝術教育包括專業藝術教育和普及藝術教育,而在實踐中往往按專業藝術教育的模式開展普及藝術教育,容易忽視對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而美育價值取向明確,強調以美育人,美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全方面,強調德智體美相輔相成、相互融合,育人導向更加凸顯。美育檔案就是基於以上考慮出台的。
貫徹落實《意見》需要把握哪些原則?
貫徹實施《意見》,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需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堅持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在整體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美育發展的基礎上,重點解決基礎教育階段美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每個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地區差異,關注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美育教學條件的改善,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因校制宜,鼓勵特色發展,整體推進與典型引領相結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三是堅持改革創新,協同推進。加強美育綜合改革,統籌學校美育發展,促進德智體美有機融合。整合各類美育資源,促進學校與社會的互動互聯,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美育發展和學生全面成長的氛圍。
《意見》特彆強調要建立統籌整合的協同推進機制,請問如何加強統籌?
實踐證明,推進美育的改革發展,需要統籌整合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的資源,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合力。《意見》按照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要求,突出了加大統籌整合力度,推動形成學校美育改革創新的合力。具體來說,就是加強“兩個統籌”:
一是加強教育系統內部的統籌。統籌好學前教育、基礎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中的美育,使其相互銜接;統籌好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中的美育,使其相互配合;統籌好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環境中的美育,使其相互滲透。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的學校美育課程體系和美育育人機制。
二是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親職教育的統籌。充分整合校內外各類美育資源,推進美育協同創新,健全教育與宣傳、文化、文藝團體等協同育人機制,加強美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與網路資源共享平台建設,以破解目前學校美育教師不足、場地不足、資源配置不達標的難題。
《意見》指出,美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意見》提出了哪些舉措來改變這種局面?
針對學校美育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意見》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主要解決美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化問題,包括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實施美育活動的課程化管理。
二是大力改進美育教育教學。主要解決改進美育教育教學的基本思路和抓手的問題,包括深化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美育網路資源共享平台、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作用、加強美育教研科研工作。
三是統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主要解決美育師資和資源整合問題,明確提出在現有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三位一體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美育協同育人機制。
四是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主要解決進一步完善美育管理機制的問題,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美育制度建設、加大美育投入、健全美育評價制度、加強美育質量監測和督導。
為什麼要強調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意見》對此提出了哪些要求?
課程體系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關鍵,因為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意見》高度重視美育課程體系建設,提出了3條明確要求:一是科學定位美育課程目標。學校美育課程建設要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重視美育基礎知識學習,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加強實踐活動環節。要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二是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學校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戲劇、戲曲、舞蹈、影視等。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課程設定方案和課程標準、教學指導綱要,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逐步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程。三是實施美育活動的課程化管理。美育實踐活動是學校美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納入教學計畫,實施課程化管理。建立學生課外活動記錄製度,學生參與社區、鄉村文化藝術活動,學習優秀民族民間藝術,欣賞高雅文藝演出,參觀美術展覽等情況與表現要作為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的內容。
《意見》對於改進美育教育教學提出了哪些改革舉措?
改進美育教學,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學校美育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為落實三中全會的要求,《意見》提出了6項改革舉措:一是深化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切實強化美育育人目標。二是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融合,與各學科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三是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模式,遵循藝術人才成長規律。四是建立美育網路資源共享平台,創新學校美育的教育教學方式。五是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作用,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環境。六是加強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設立美育專項課題。
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意見》在這方面有何具體實施構想?
《意見》提出要依託現有資源,推動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加強學校美育實踐基地建設,取得一批美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成果。無論是美育實踐基地建設,還是美育教學改革成果,重點都聚焦在美育的滲透與融合上。比如說:如何將美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全方面,如何充分發揮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的美育功能,如何深入挖掘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中的美育價值,如何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如何充分發揮各個學科教師的美育優勢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下一步要重點關注、研究和實踐的問題。總之,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我們必須具有開放的視野和情懷,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學校的各個學科、學校的各科教師,都要有一份美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
《意見》在解決美育師資短缺的問題上有哪些實招?
長期以來,美育師資短缺、整體素質亟待提升一直是制約學校美育發展的瓶頸。為此,《意見》從“配齊、提質、整合”三個方面提出了若干項改革舉措,為各地解決美育師資問題提供了可資選擇的路徑:一是“配齊”,強調各地要採取有力措施配齊美育教師,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制定時間表、採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國小美育教師緊缺的問題,重點補充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鎮(鄉)中國小校的美育教師。二是“提質”,強調要通過多種途徑提高美育師資整體素質。各地要建立協同培養美育教師的新機制,促進美育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切實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美育師資的水平。三是“整合”,強調要整合各方資源充實美育教學力量。教育部門要聯合和依託各級文化部門和相關單位,積極探索組建美育教學聯盟、文藝工作者援教聯盟,依託聯盟搭建農村美育支教平台。要求專業藝術院校要積極在中國小校建立對口支持的基地。
如何構建美育協同育人機制?《意見》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
如前所述,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互動互聯,構建美育協同育人機制是《意見》的一個創新點。《意見》提出,要以立德樹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為導向,加強對家庭美育的引導,規範社會藝術考級市場,強化社會文化環境的治理,宣傳正確的美育理念,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的育人作用,轉變藝術學習的技術化和功利化傾向,營造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環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美育協同育人機制,推進美育協同創新,探索建立教育與宣傳、文化、文藝團體等部門的長效合作機制,建立推進學校美育工作的部門間協調機制。
《意見》對於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地方政府推進本地學校美育發展的責任。建立健全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美育工作機制。二是加強美育制度建設。堅持依法治教,研究完善學校美育工作有關規章制度,為推進學校美育的改革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強調地方政府要通過多種形式籌措資金,滿足美育發展的基本需求。各地要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美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加強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場館建設,將更多的文化建設項目布點在學校,促進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互動互聯,推動校內外資源設施共建共享。中央財政通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儘快補齊學校美育的“短板”。四是探索建立學校美育評價制度。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中國小校美育工作自評和學校美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五是建立美育質量監測和督導制度。在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每三年組織一次學校美育質量監測。定期開展專項督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