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劇情
影片講述了在外漂泊後回到樂山發展的影子、堅持公益活動多年的蘇餘年、從事愛滋病防治工作多年的醫療工作者陳醫生等……跟隨著主人公小武的視角,20位樂山主人翁真實的生活故事放在了螢幕上,他們用不同的生活方式,詮釋著自己的人生態度。而主人翁小武,也在認識這群人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更多對原鄉的眷念和熱愛。
演職員表
導演:沐青杉 製片: 蘇餘年 武 葉
編劇:豌豆媽媽 藝術總監:蟹子
監製:前三板 陳曉宇 撰稿:張亦韻
幕後故事
作為微電影的製片人之一,武葉也是聚集7名主創的召集人,他和另一名製片人蘇餘年因為共同愛好而結識。受到張揚導演的紀錄短片《生活在別處》的啟發,兩人進而萌發了製作一部記錄生活在樂山的人的微電影。因為熱衷公益和旅行,武葉和蘇餘年結識了一群生活在樂山的人們。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卻有著同一種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
“人人都是生活的導演,我們的影片全部以人物真實生活為素材,用影像的語言來呈現有溫度的生活方式。”據影片主創團隊介紹,《回到樂山》的全部製作經費來自眾籌,製作時間歷時5個月,沒有任何贊助和商業廣告植入,從製作目的到製作過程和傳播方式都在踐行公益精神,“影片的發起和製作全部都是非專業人員,大家都在不同的行業有自己的工作,利用業餘時間完成影片的製作。大家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對原鄉的熱愛在做這件事。”
主創團隊
影片的7名主創有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沐青杉,有從事金融工作熱愛旅行攝影的沙發客武葉,有全身心投入公益的全職社工蘇餘年,有多年堅持志願工作的豌豆媽媽,有在外漂泊後回到樂山的音樂製作人蟹子,有樂山最早做愛滋病干預工作的醫生陳曉宇,有玩轉機車、樂隊、設計的客棧主人前三板。各自有各自的精彩,卻又因為共同擁有對生活的熱愛而走到一起。
影片定位
《回到樂山》 定位為一部原鄉人文片,同樣也是一部公益生活紀錄片。影片以紀錄的方式呈現真人、真事,呈現城市中這樣一群有情懷的人,向人們講述生活中一種別致的美好。
首映典禮
2016年4月24日《回到樂山》在太平洋電影城舉辦首映觀影典禮。
放映地區
《回到樂山》首映之後又相繼在成都、東莞、美國洛杉磯等城市進行眾包放映,吸引了約1800人次觀影。眾包放映是在一個能夠放映的空間,聚集一定數量的人看片分享。之所以選擇眾包放映的方式進行傳播,蟹子說,他們沒有把影片當作產品來推廣,而是希望藉助這種形式挖掘更多擁有共同情懷的人。眾包放映相對網上傳播更多地是以面對面的方式,增加觀者的互動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可以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使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從製作目的到製作過程到傳播方式,“溫度”一直在傳遞。
影片主題曲
《回到這裡》(由樂山知名音樂人蟹子作詞作曲及演唱)
詞曲:蟹子
演唱:蟹子,豌豆
兜兜轉轉 轉轉兜兜
熟悉的面孔 漸行漸遠
風塵僕僕 僕僕風塵
孤獨的行路 越走越沉
少年的夢 年少的歌
故事剛開頭 何去匆匆
花開花落 花落花開
畫一個圓圈 兜兜轉轉
做著夢的山啊
怕孤單的水
山似一尊佛噢
水又牽著水
嫻靜的海棠
害羞著的你
回到這裡來噢
就要做完這場夢
兜兜轉轉 轉轉兜兜
熟悉的面孔 漸行漸遠
風塵僕僕 僕僕風塵
孤獨的行路 越走越沉
少年的夢年少的歌
故事剛開頭何去匆匆
花開花落 花落花開
畫一個圓圈 兜兜轉轉
做著夢的山啊
怕孤單的水
山似一尊佛噢
水又牽著水
嫻靜的海棠
害羞著的你
回到這裡來噢
就要做完這場夢
影片評價
“這是一件有時代感的作品,能讓人感受到樂山的浪漫,感受到樂山人對生活的激情……”《回到樂山》觀影結束後,女作家向響對這部片子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表示,《回到樂山》對樂山人當下的狀態進行了很好的呈現,也對宣傳樂山作出了貢獻。而在首映觀影典禮的互動環節,導演沐青杉透露,由於時間比較緊,《回到樂山》製作準備得稍顯倉促,“接下來我們有可能將其做成系列,來全面的展現樂山和樂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