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點評
華師附中特級教師鄒壽元:與去年的“與你為鄰”相比,今年作文不容易離題,但是比去年要難一些,要寫好也不容易,考生需要冷靜理性的思考和具備一定思想水平才能拉開差距。從審題看,“回到”就是返回併到達原來的地方,或者是恢復原來的狀態;“原”是指事物的根本或者是開端,“點”指一定的位置。這個命題屬於動賓式結構,材料是對原點的闡釋和說明,考生一般不至於離題。
從內容看,這篇文章可寫空間很大、角度很多,可以議論、記敘、抒情,也正因為如此,考生在寫作上不容易出現千篇一面的情況。考生在寫作時可以側重寫為什麼要回到原點,也可以側重寫怎么回到原點。
從導向看,命題者希望考生能夠關注現實,思考生活。比如當我們在面對當今社會的風氣、社會上人的情感、社會文化的發展時,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思考、持何種態度,如何去做。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語文評卷組組長陳少華:今年的作文題讓考生看到就能很快興奮起來。“原點”可實指,也可通過引申、比喻等手段獲得虛指意義。導語提示讓考生都有話可說,又能讓優秀的考生獲得更多更深入的啟發,更好地發揮水平。
總的來說,此次作文命題有格調,格局開闊,給考生較大思維空間。“回到”要求考生根據自己的成長與認知來說話,避免不著邊際任意發揮,能夠寫出有思想性、真情實感的東西,將人生積極向上、奮發向上的東西辯證地、有效地提煉出來。如何構思立意,選擇什麼來寫,反映何種社會現實或人生觀,體現出考生對社會生活的認知與感悟。
滿分範文
《回到原點》頭頂灰白的天空,翻過塵土飛揚的馬路,我終於可以停下腳步,駐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邁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點”———那條打從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條充滿西關風情,予我人生第一課的老巷。
踏著青石板路,我緩緩步入巷的深處。映入眼帘的是久違的西關老屋。深紅的趟櫳門前是三級淺平的石階,某戶人家的家貓正慵懶地躺在石階上,享受正午到來前溫和的陽光。偶有微風拂過,老貓用前爪輕輕撥弄臉上的鬍子,發出”喵”的一聲後,打了個滾又沉沉睡去。我知道,這是喧囂大城市的深處才有的悠閒與寧靜。而我人生的起點就始於這一片祥和中。
趟櫳門後,原本掩著的木門已敞開。借著屋內微弱的光線,我看見頭髮花白的老爺爺正躺在搖椅上看報紙。忽然,一個小皮球“嘭”地一聲打在了搖椅上,緊接著一個年紀大約只有兩歲的孩子屁顛屁顛地走到搖椅旁,揪著爺爺的衣角“爺爺,球球!”老人摘下眼鏡,笑著起身,把孩子攬入懷抱,細聲細語地說著:“喔,球球去哪兒啦!在這裡嗎?不是!啊……在這兒!”只聽,一陣銅鈴般的笑聲傳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見早已過世的爺爺也曾這么抱著我。是的,在我人生剛開啟的那幾年,這條老巷承載著來自親人的無數關懷,西關人特有的溫情。
滿洲窗,青瓦磚,古榕樹,越來越多的景致衝擊著我的視覺膜,也敲打著我心。可是,忽然地,一個紅得早已褪色卻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現在我老屋的牆壁上。這一“拆”字與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圍是何等的不相符。這時,我方驚醒:早在十一年前,這條老巷便已列入拆遷範圍,也就是說:我人生的“原點”將要被抹去。
眼淚不爭氣地湧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吶喊:這條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僅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溫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讓我感受人間溫暖的最初的開始。這裡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都是嶺南文化形成的開始。將這裡拆掉,就是毀了我的根,就是毀了上百廣州老街坊的根!可是,這樣的吶喊誰會聽見呢?人生的原點,文化的原點與高速發展的經濟,與拔地而起的大廈相比,似乎已經變得渺小了。
這夜,我又夢見了久違的老巷———不同的是,這次當我回到人生的“原點”時,紅紅的“拆”字竟然不見了蹤影。
學生反饋
“今天一看到作文題,我就滿心歡喜,因為之前在訓練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的題目。”廣鐵一中的學生小林告訴記者,在考前訓練時,他們曾做過一個作文題,《平衡點與最高點》,與現在的高考作文題《回到原點》對比,前者更難,因此這次寫《回到原點》感覺比較得心應手“至少寫作思路類似。”有同學認為,作文比較容易發揮,審題很重要,要強調“回到”,一些考生可能只寫了原點。例如,一位陳同學寫的是議論文,寫華裔音樂家譚盾為學到真正的音樂前往美國遊學,和當前中國音樂界的浮躁形成對比。有同學評論現在的人們往往追求物質和欲望,但更重要的是去追求幸福的本質,重視內心的純淨。還有學生寫食品安全問題,聯繫最近的塑化劑事件,呼籲企業要有基本的道德感。從2009年開始,廣東高考作文取消“詩禁”。但近三年來,選擇寫詩歌的考生屈指可數。今年也不例外。 一位剛考完語文的王同學告訴記者,老師並不鼓勵高考時寫詩歌。第一是因為學生對詩歌的寫作並不熟悉,第二是因為不同人對詩歌的賞析差別很大,即使是評閱同一首詩歌,不同的閱卷老師可能會給出落差很大的兩種分數。“我留意到了今年高考作文沒有限制文體。但是我們根本不敢在高考中寫詩歌,我總不能拿自己的高考前途當賭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