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常看知識性電視頻道的人,對於棕樹蛇摧毀關島自然生態的故事當不陌生。原產於澳洲和紐幾內亞的棕樹蛇,在二十世紀中被意外引入關島。在這個沒有天敵的小島上,牠們迅速成為食物鏈最頂端的掠食者,大量繁殖、獵食各種動物,其中受害最慘重的是鳥類,關島的各種原生鳥類若不是已經絕種,就是瀕臨絕跡。只有在設下重重防備措施的棲地里,才有少數的存活者,像是「在前門加裝了八道鎖的曼哈頓居民」。關島的慘痛故事,在《回不去的伊甸園》一書的現場報導和詳盡描述之下,更顯得觸目驚心。在本書中,作者 Alan Burdick帶領我們走訪全世界多起生物入侵事件的現場,觀察突然加入的外來物種,如何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對原生物種的生存造成莫大威脅。全書分為三大部分,關島是故事的起點,在這裡我們看到情勢難以挽回時的淒涼。接著是夏威夷群島,在這裡,許多原生物種已面臨生存危機,但生態系還沒到全面崩潰的地步,它是保育人士全力防守的陣地。第三部分談的是海洋的生態入侵,水中動植物的入侵比陸地更難察覺、更難防堵,而其危害也不遑多讓。
當然,大自然的一切永遠都在變動,而且遷徙是生物的天性,所謂的原生和外來,只是遷入時間的早晚不同而已。說得更明白點,滅絕是每個物種最終的命運,那么我們又何必為終將失去的東西長吁短嘆?
這至少牽涉到兩種課題,一是人類的責任,一是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外來物種的引入,多半是人為造成的,而隨著交通的便利與頻繁,物種擴散的速率也益形加劇,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種種危機正是人類造成的。如果再更一步思索,或許得說,當人類開始脫離自然、改造環境,將環境截然劃分成自然與人為兩者時,也就種下了一切問題的遠因。「自然」存在於所有生態保育議題的核心,但我們卻再也無法確定什麼才是自然。也因此,本書里的每個人物,除了他們原有的身分,似乎也都是哲學家,不時要探問價值、存在目的、人類位置等問題。
充滿浪漫精神的探險家海爾達 (Thor Heyerdahl)曾認為,廣闊的海洋並不是隔離的屏障,而是把各地區聯繫起來的通路。我們現在看到,他的理論也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發達的交通把陌生物種帶到各地,使得生態入侵成為難以遏阻的趨勢,這毋寧是對人類的殘酷諷刺。
不同於一般的科普書籍,Burdick在此兼重人與物的描寫,他最擅長的是近距離的觀察,書中關於細節的臨摹描寫所呈現的文學性,實已近乎自然寫作。而他偶爾拉長時間與空間縱深所進行的思索,則更加強了本書的深度。
《回不去的伊甸園》是一本複雜且寓意豐富的著作,在此只能舉出其中一二面向,其餘種種,就留予讀者自行發掘了。(趙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