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限工作法

四象限工作法

四象限法則是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也有一說是艾森豪提出(無從考證)。史蒂芬·科維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按處理順序劃分:先是既緊急又重要的,接著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再到緊急但不重要的,最後才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

背景介紹

僵死不活的企業,或者進入生存困境的企業,老闆將最先失去耐性,也將最先淘汰不能自我奮進的人!而在學歷、知識等各種基本素質相差無幾之時,什麼能夠讓你脫穎而出呢?職業化能力!職業化的習慣!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麼情況下就按什麼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時間管理則是一個最基本的習慣,它是你工作是否高效的基礎。 大家都知道,“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世界幾乎全面地在進步,但我們一天還是只有24小時。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人一樣,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但區別就在於他們如何利用這所擁有的24小時。條件基本相同的兩個人同時面對相同的工作量,有的焦頭爛額,而有的輕鬆自如,問題出在哪裡呢?就是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在此向大家介紹時間管理技巧裡面的其中一部分——第二象限組織法。

基本簡介

一、傳統時間管理法的核心:以“急”為重

低效的管理者大抵陷入了傳統時間管理的圈套,天天處理“急事”,天天救火,在焦頭爛額的同時,內心深處還會升騰一種“忙”的“成就感”!從而也就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把本來可以不“急”的事情也逐步轉變為“急”事,加上“成就感”作怪,員工是救火隊員,幹部是救火隊長,整個組織就變為救火大隊。

大家可以仔細想想,救火隊能夠讓財產升值嗎?所以,忙是瞎忙。

二、高效時間管理法的核心:先輕重,後緩急

在考慮行事的先後順序時,應先考慮事情的“輕重”,再考慮事情的“緩急”,也就是我們通常採用的“第二象限組織法”。用時間管理的方法來探討“急事”與“要事”的關係,請看四象限圖:

1、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

舉例:諸如應付難纏的客戶、準時完成工作、住院開刀等等。

這是考驗我們的經驗、判斷力的時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園地。如果荒廢了,我們很會可能變成行屍走肉。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為一拖再拖或事前準備不足,而變成迫在眉睫。

本質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計畫導致本處於“重要但不緊急”第二象限的事情轉變過來的,這也是傳統思維狀態下的管理者的通常狀況,就是“忙”。

2、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案例:主要是與生活品質有關,包括長期的規劃、問題的發掘與預防、參加培訓、向上級提出問題處理的建議等等事項。

荒廢這個領域將使第一象限日益擴大,使我們陷入更大的壓力,在危機中疲於應付。反之,多投入一些時間在這個領域有利於提高實踐能力,縮小第一象限的範圍。做好事先的規劃、準備與預防措施,很多急事將無從產生。這個領域的事情不會對我們造成催促力量,所以必須主動去做,這是發揮個人領導力的領域。

這更是傳統低效管理者與高效卓越管理者的重要區別標誌,建議管理者要把80%的精力投入到該象限的工作,以使第一象限的“急”事無限變少,不再瞎“忙”。

3、第三象限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舉例:電話、會議、突來訪客都屬於這一類。

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為迫切的呼聲會讓我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這個裡面打轉,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不過是在滿足別人的期望與標準。

4、第四象限屬於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

舉例:閱讀令人上癮的無聊小說、毫無內容的電視節目、辦公室聊天等。

簡而言之就是浪費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點時間在這個象限。但我們往往在一、三象限來回奔走,忙得焦頭爛額,不得不到第四象限去療養一番再出發。這部分範圍倒不見得都是休閒活動,因為真正有創造意義的休閒活動是很有價值的。然而像閱讀令人上癮的無聊小說、毫無內容的電視節目、辦公室聊天等。這樣的休息不但不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反而是對身心的毀損,剛開始時也許有滋有味,到後來你就會發現其實是很空虛的。

現在你不妨回顧一下上周的生活與工作,你在哪個象限花的時間最多?請注意,在劃分第一和每三象限時要特別小心,急迫的事很容易被誤認為重要的事。其實二者的區別就在於這件事是否有助於完成某種重要的目標,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應歸入第三象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